王大媽患雙膝骨關節炎3年,一次到藥店買藥,被店員推薦吃氨糖類保健品可以護軟骨、強關節。結果吃了好幾瓶氨糖膠囊,錢是花了,但效果並不明顯。
人體關節軟骨中,有兩種成分對承受負荷起重要作用,即蛋白多糖和膠原,理論上講,天然的氨基單糖,是人體關節軟骨基質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通過補充氨糖成分,可能有助於軟骨修復,但由於關節軟骨本身無血管供應,其營養靠關節滑液的滲透來完成,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代謝過程,並非吃啥補啥那麼簡單。
氨基葡萄糖又名葡萄糖胺,簡稱氨糖,無論藥品氨基葡萄糖膠囊,還是保健品氨糖軟骨素加鈣片、氨基糖軟骨素鈣片等,均有健骨方面作用,屬於骨營養藥物。
不要簡單認為骨關節炎就是缺鈣、缺氨糖成分等所致。醫學研究發現:該病是指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以關節疾病為主要症狀的退行性疾病。病因較複雜且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症、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好發於中老年人群,發病率高,65歲以上的人群50%以上為骨關節炎患者,累及部位包括膝、髖、踝、手和脊柱(頸椎、腰椎)等關節,以膝關節最為多見。女性高於男性,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及壓痛、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畸形、骨擦音(感)、肌肉萎縮,X線檢查為骨關節炎明確診斷的「金標準」。
在臨床上,非甾體鎮痛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僅能改善骨關節炎的症狀,但不能改善病情,而且因為其副作用不能長期服用。雖有一些研究認為,氨糖膠囊有緩解疼痛症狀、改善關節功能、延緩病程進展的作用,但也有研究認為其並不能延緩疾病進展。
目前,該類型藥物對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尚存爭議,並非補軟骨的「靈丹妙藥」,它對中重度骨關節炎一般無效,對有症狀的輕度骨關節炎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骨關節炎除了中西藥物治療外,還可配合中藥局部燻洗。此外,還可採用針灸、按摩、針刀、電磁療等綜合方法治療,配合正確的功能鍛鍊,都可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氨糖膠囊的副作用包括:胃腸道不適,如噁心、便秘、腹脹,有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包括皮疹、瘙癢和皮膚紅斑等。
專家簡介
郭仲華,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骨科主任醫師,寧夏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寧夏醫學會手顯微外科學會會員,寧夏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獲國家專利3項,完成廳級以上科研課題3項,承擔自治區衛健委適宜推廣技術1項。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頸腰腿,對骨關節損傷、手外科疾患等治療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在《中華骨科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作者: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 主任醫師 郭仲華
編輯:熊恕 葉鑫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掃碼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