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到處都有補腎保健品的廣告,那「補腎」「養腎」能預防腎病嗎?
雲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王志紅表示,西醫的「腎」和中醫的「腎」概念不同,前者指的就是一個臟器,而後者是對一系列功能的概括。中醫的「腎」除了主持水液代謝,還有藏精(與發育、衰老、生殖有關)、主納氣(協助肺的呼吸)等功能,涉及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
胡亂補腎反而傷腎
王志紅表示,關於中醫「補腎」,公眾存在一些誤區,盲目服用藥物和保健品反而傷腎。她舉例說,腰酸、乏力、性功能減退是最常提及的腎虛症狀,但不是所有上述症狀都是腎虛導致的。
比如,體質溼熱的人,由於溼重阻滯造成氣機不暢,也會疲憊乏力,影響性功能。這類患者如果盲目補腎,好比火上澆油,越補越糟。
此外,血瘀、肝鬱、脾虛等也會影響性功能。即使真是腎虛,還細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且要看輕重程度,輕度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與西醫所指的腎病不是一回事。這都需請專業中醫師辨別,有針對性地應對,而不是自行補腎。
4招科學預防腎病
生活中如何預防腎病呢?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教授鄭法雷給出了以下建議: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吸菸酗酒,注意膳食平衡,控制高油、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堅持體育鍛鍊,保持合理體重,不能過度勞累。
注重環境和個人衛生。儘可能預防致病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
遵醫囑服藥。不自行使用抗菌素、止痛片、中草藥,以免誤傷腎臟。
定期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健康人群每年檢查一次,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家族史者及65歲以上老人,最好能每半年檢查一次;慢性腎病患者應根據病情輕重按照醫囑定期複查。
警惕腎病早期信號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盧方平提醒,以下表現可能是腎病早期信號,及時發現能早診早治:
●睡前沒喝太多水,夜尿次數與量卻增多。
●尿液中出現綿細、經久不散的泡沫。
●尿液呈粉紅色或淡粉色。
●眼瞼、手足、腳踝等部位發生水腫。
●年輕人如無高血壓家族史,卻長期高血壓。
●頻繁腰痛。
鄭法雷最後說,一旦查出腎病,不要被嚇倒,早中期腎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只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醫生治療,很可能療效不錯。
素材來源:生命時報
延伸閱讀:
歡迎分享,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投稿與合作:QQ號:1055776789。
喜歡本文嗎?敬請點讚、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