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關節軟骨,我們總是接到各種疑問,輕度影響是偶有疼痛,重度影響則是走路都費勁。
相信這也是廣大朋友們的「心頭之患「,針對這個問題今天分享一下在家的自我康複方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關節軟骨是什麼。在關節中相連骨的表面,覆有一層關節軟骨,或為透明軟骨,或為纖維軟骨,如下圖,兩骨的相對面就是軟骨面。
關節軟骨的功能主要有兩點,一是增加關節的潤滑,減少關節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二是緩衝關節的壓力,避免骨與骨的撞擊損傷。
關節軟骨的損傷機制:影響關節滑膜正常分泌、造成關節軟骨擠壓、有礙關節正常活動的因素均可引起關節軟骨的損害。造成這些的高危因素有很多,比如急性損傷、關節畸形和錯誤運動模式導致關節受力不均。
舉個例子,膝關節髕骨磨損的原因是髕骨外移導致髕骨局部受壓過大造成軟骨磨損出現。表現為髕骨軟骨的軟化、黃變、龜裂、剝脫、潰瘍形成,以及滑膜炎症、分泌增多,髕周筋膜炎等。生活中會出現蹲起痛,上下樓痛,甚至關節交鎖。
1、 補充關節營養類物質,如氨糖,氨糖是關節軟骨中合成蛋白聚糖所需的重要物質,能夠促進關節液的吸收,幫助軟骨進行修復。(點擊此處購買瑞士PERNATON 百利通凝膠)
2、 膝關節的保護——比如在比賽中佩戴護膝護腕護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損傷的發生或者降低損傷的程度。
3、 重要肌群的鍛鍊——加強關節穩定性訓練,人體有兩大重要穩定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提升這兩個關節的穩定性可以預防腰、膝這兩類最常見的損傷,下面推薦幾個訓練動作。
側臥,屈髖屈膝90°並腿,肩、髖、踝三點一線,腳跟固定不動,臀部發力將上側腿如同貝殼打開;慢起慢落。保證脊柱和骨盆不動,感受臀外側的肌肉發力感;20個一組一側,3-5組一次。
屈髖屈膝靠牆下蹲,調整腳與牆的距離,腳尖可外旋30°,膝蓋朝向第二腳趾,屈膝角度30-60度最適合激活股四頭肌內側頭;身體微微前傾,將身體重心落到兩腳之間,屁股往後上方撅,感受大腿後側輕度拉伸感。進階時可將一腳向前伸直增加難度,使大腿正面和內側的肌肉有發力和酸脹感,兩腿可套彈力環;保持30-60秒一個,3-4組一次。
屈膝仰躺於瑜伽墊上,腳後跟靠近臀部,勾腳尖,用上背部和腳後跟作為支撐點將臀部儘量抬高;要求臀肌夾緊,雙膝打開朝向腳尖方向;先靜態保持30秒,隨後慢慢落下,屁股不能碰到地面,隨即臀肌收緊將髖頂起。重複15個一組,3-5組一次。
除了以上我們提到的,更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體重過大給關節和軟骨造成負擔,保持正確的運動方式,預防損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