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一旦得上糖尿病,這就意味要終身性服用降糖藥。很多患者在常年服用西藥或打胰島素的過程中,身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這就讓糖友們萌生了尋求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的降糖藥物。那麼,今天藉此機會就為大家介紹幾款經典的降糖中草藥。
地骨皮
地骨皮別名 :枸杞根皮,《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並提到: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本草匯言》中也描述地骨皮為:涼血除蒸、清肺降火。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消渴,高血壓,惡瘡等症。
臨床中使用地骨皮煮水飲用,對高血糖有明顯平抑作用,而又不致發生低血糖,是降血糖的良藥。
葛根
葛根豆科植物野葛的乾燥根,習稱野葛。味甘而氣涼,能起陰氣而生津液;使陽明之津液充盈,而使水氣不逆。《中藥大辭典》載:葛根,清熱解毒,增加腦和冠狀血流,改善腦微循環。
臨床中葛根中含有葛根素、異黃酮,其進入人體後對糖尿病引起的各類併發症有較好的效果。可有效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心肌耗氧量,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紅花
紅花出自《本草圖經》其性味辛,微溫,功效活血祛瘀、活血潤燥、止痛,通經。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到內服可通經絡,活血化瘀;外用紅花泡腳,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對足部外傷導致的淤血有防治作用。臨床中紅花中的紅花苷、紅花黃色素等成分,可應用於糖尿病治療,當紅花苷進入人體後可使因糖尿病引起的經絡阻止通暢,有效的清除經絡中的毒素。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施治,一般將糖尿病分為氣陰兩虛型、陰虛熱盛型和陰陽兩虛型等。
氣陰兩虛: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為續斷此證。表現為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口乾舌燥,多飲多尿,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腰膝酸軟,舌淡或舌紅暗,少津,舌邊有齒痕,苔薄白或少苔,脈細弱。通常採用益氣養陰治療,可選用玉竹、制黃精、生黃芪、制女貞、枸杞子等。
陰虛熱盛:表現為煩渴多飲,咽幹舌燥,多食善飢,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苔黃,脈滑數或弦數。採用養陰清熱治療。可選用冬桑葉、地骨皮、小川連、天花粉、原麥冬、生地黃等。
陰陽兩虛:表現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耳輪焦幹,多飲多尿,或浮腫少尿,或五更瀉,陽萎早洩,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採用溫陽育陰治療。可選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靈脾、肉蓯蓉、菟絲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