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家人朋友過上正常生活,亞裔美國人意識到美國已淪為笑柄

2021-02-15 APD環球觀察

亞太日報 艾仁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看著遠在亞洲的家庭成員開始享受「正常」生活,亞裔美國人很是羨慕嫉妒。

當大廚Eric Sze在紐約醒來時,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社交軟體查看朋友動態。他說看著父母、祖父母和朋友在臺灣過著正常的生活,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這是許多亞裔美國人的共同看法,如泰國、韓國和越南,在這些地方,口罩的普遍使用、過去的抗疫經驗以及政府的領導,將新冠病毒的感染率控制在極低的水平。相比之下,截至美東時間1月30日,全美死亡病例已經超過40萬例。

Sze談及美國時表示:「我明白兩黨政治傾向於分裂國家,但我也認為,人性總是比政治更重要——顯然不是。」他說,他遠在臺灣的家人對美國的抗疫表現「感到擔憂,但並不驚訝」。

拉斯維加斯的Carla Doan也和Sze一樣。看見她在越南的家人無憂無慮並社交頻繁時,Doan也渴望在美國過一種不戴口罩的生活。

去年1月,越南副總理下令採取嚴厲措施防止病毒傳播,包括封鎖措施和實施旅行限令。截至目前,該國的累計確診病例不到2000例。

Doan表示:「我認為(越南和美國)的區別在於,當越南政府說要做某件事時,每個人都遵循指導方針。我只希望美國領導人也能像他們那樣做。」

她說,儘管有一半美國人似乎願意遵守佩戴口罩和社交距離的規定,但「因為有另一半不願遵守的人」,她覺得自己的努力徒勞無益。

一些亞裔美國人認為,亞洲國家能控制病毒,並比美國更快地重新開放,是因為他們重視集體主義,重視群體需求。

現住在達拉斯的韓裔美國人Diana Choi認為,韓國人以社區而不是個人為中心,這解釋了韓國的抗疫成功。

她說:「我知道他們會採取預防措施,總是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因為他們非常害怕如果不戴口罩別人會怎麼看待他們。而在美國,口罩被政治化了,這實際上是不應該的。」

Choi嫉妒其父母和朋友生活在一個「人人彼此關心」的國度。「他們說美國是個笑柄。它本應是最強大的國家,卻在大流行問題上如此分裂和混亂不堪。」

不過,也有亞裔美國人認為,美國處理得很不錯了,新上任的拜登政府最近還提出了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方案。

家人住在柬埔寨的Sindy Barretto說:「我仍認為美國做得很好,因為我們採取了預防措施。如果我們不保持社交隔離或戴口罩,我想我們的狀況會更糟糕。現在就是這樣。」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

相關焦點

  • 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過的到底是怎樣的生活 ?
    我不確定提問者想要怎樣的答案,那我就說說我的生活還有朋友。關於身份如果有人問起,我會回答我是亞裔美國人,如果繼續追問,我會答是華裔。很少人會回答「華裔美國人」。很少人這麼說,所以我覺得這個詞念起來怪怪的。也很少人會回答「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人倒是常用這個詞形容我來著。
  • 現狀丨亞裔美國人正面臨種族主義的流行
    自疫情開始以來,針對亞裔美國人群體的仇恨犯罪和微侵犯行為有所增加。據去年3月至6月的統計數據顯示,被報導的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仇恨事件發生了2000多起。注意,這僅僅是被報導的事件。沒有人確切知道有多少類似事件並沒有被報導。由於無知和種族主義,亞裔美國人生活在一個微侵犯和仇恨的循環中。前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 「亞裔美國人」大型歷史紀錄片5月11日首播 以獨特的視角審視美國歷史,述說亞裔美國人對美國各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系統講述亞裔美國人對美國各個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在這新冠疫情期間,不時聽到美國的華裔、亞裔人士遭到歧視的事件,就連戴口罩也是一個遭人歧視的行為。  值此之際,公共電視臺 (PBS) 將藉著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特別在5月11、12日兩天,選播大型歷史紀錄片「亞裔美國人 (Asian Americans)」,該片以獨特的視角審視美國歷史,述說亞裔美國人對美國各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 美國的兩套敘事:「老美國」vs.「新美國」
    此舉引發三大後果:其一,川普力挫群雄,當選為美國總統;其次,他激發了老美國的自我意識,現在老美國人決意捍衛自己的利益、價值觀和傳統——一句話,捍衛老美國的認同。兩套敘事——一方是英雄的國父—拓荒者敘事,一方是黑人和印第安人信奉的真理——之間的鴻溝,很可能無法彌合。其次,他斷言,在一個民權革命的時代,在國家身份僅僅淪為一項「主張」的時代,在大規模移民已成為既定事實的時代,川普主義者關於老美國的「排他主義」和「復闢主義」敘事,不可能戰勝新美國的「普遍主義」敘事。不過,如果近距離考察這兩套敘事,我們會發現,未來的圖景可能更撲朔迷離。
  • 弗洛伊德葬禮上,家人哽咽質問:美國什麼時候偉大過?
    約500人受弗洛伊德家人之邀參加葬禮。「為何在這個國家,非裔美國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就無端喪命?」拜登通過錄像向弗洛伊德致哀,「當喬治·弗洛伊德之死一事得到公正處理,我們就朝著美國的種族平等邁出了一步。」休斯敦市長在葬禮現場講話中表示,他將籤署禁止警察使用鎖頸的行政命令,且每年的6月9日將會是該市的弗洛伊德紀念日。弗洛伊德的家人在臺上抱頭痛哭,要求正義得到伸張。
  • 艱難復甦路:疫情下的亞裔美國人
    [1] 在本文中,我們所說的亞裔美國人(簡稱亞裔)涵蓋來自亞太地區約50個國家、講100餘種語言、現居美國的亞裔、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島民。[2] 「Small business」欄目,亞太裔美國人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Asian Pacific Americans),aapiern.org。
  • 哈佛亞裔歧視案新進展:已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
    ,要求最高法院結束哈佛大學和所有高校基於種族因素錄取亞裔學生的行為。而一旦以保守派佔多數的最高法院同意接手案件,將可能就高校是否能夠通過考慮學生群體種族構成來促進校園多元化問題上做出裡程碑式的判決。不過,2019年波士頓聯邦法院經過為期三周的庭審後作出判決,認定哈佛大學的招生做法沒有違反法律和歧視亞裔美國人。隨後,2020年,聯邦第一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小組支持了該裁決,維持哈佛大學勝訴,這也促使SFFA上周向最高法院提出了上訴,並且要求最高法院下達「哈佛招生歧視亞裔案」覆審令。
  • 參考快評 | 亞裔也深受美國種族歧視之苦
    據美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亞裔美國人正面臨新冠疫情下一系列風險與挑戰。他們除了面對感染病毒的風險,還要承受失業率飆升下的經濟壓力,以及種族歧視攻擊和騷擾。拿美國紐約市舉例,紐約市人權委員會從今年2月到4月共收到本市關於歧視的投訴中,有近一半是反亞裔歧視投訴,較去年同期投訴量猛增20倍!
  • 美國人眼中的華人:羞恥感強 壓力大
    在美國人眼中,華人究竟是怎樣的?史丹福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羅娜胡(Rona Hu)在一次論壇會中表示,華人羞恥感強且注重成敗,給自己的壓力較大。  在美國第二次機會普遍存在  《世界日報》的一篇文章介紹,羅娜胡認為,各族裔小區都有其精神與心理方面的問題。至於亞裔小區有什麼不同之處?
  • 生活在美國底層的華人同胞 其實沒有這麼不堪
    ▲賈是我在美國遇到的中國人。許多中國人來這裡尋找「美國夢」。▲科羅拉多大峽谷,我的朋友瑞恩。早在2007年我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就認識了瑞恩,當時他在美國亞裔學生會議上組織了一次研討,主題是如何實現亞裔文化復興。2014年,我和瑞恩結伴從奧克蘭旅行至大峽谷。
  • 美國華裔老人被人惡意推倒,吳彥祖懸賞緝兇
    ,而亞裔對此發出的請求無人理會,如「請記住Vincent Chin」——在美國奧克蘭市,91歲的亞裔男子被人突然推倒在地。美國ABC 7新聞報導,這名行兇者也襲擊了唐人街地區另外兩個亞裔老年人,一個60歲男子,一個55歲女子。
  • 塔可鍾收銀單上寫「Chink」侮辱亞裔
    近日,費城一家塔可鍾(Taco Bell)快餐店被爆出收銀員給顧客下單時出現侮辱亞裔行為事件。
  • 美國剛氣走,中國立馬跟上!巨額匯款已到帳!
    中國慷慨捐助的目的是讓全球疫情早日過去,地球公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的過得很艱難。4月20日,世衛組織員工在緬甸收集新冠樣本時慘遭殺害。在此之前,美國還宣布停止了對對世界衛生組織資金支持。美國曾在各國際組織裡呼風喚雨,放肆橫行,彼時它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它在聯合國會費中的佔比最大——22%;給世界衛生組織的贊助費佔比30%。 但美國享受中心位的榮譽,卻推卻附帶的義務。
  • 名字不夠「英語化」,亞裔女學生被美國教授強迫改名
    目前,該教授已被停職,等待後續調查。但這位教授仍不罷休,繼續回復稱:「如果我生活在越南,而我的名字在你們的語言裡聽起來很奇怪,我會改變它,以避免自己和他人感到尷尬。我知道你覺得被冒犯,但你要明白,你的名字用我的語言念出來就是一種冒犯。」
  • 紐約時報 | 金大賢談《亞裔美國人》:當種族主義的歷史照進現實
    3月下旬,演員金大賢(Daniel Dae Kim)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段視頻,透露其Covid-19檢測呈陽性。金大賢曾因在《迷失》(Lost)和《天堂執法者》(Hawaii Five-0)中扮演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聞名,他是較早染上新冠病毒的名人之一,可能是在紐約市拍攝NBC醫療劇《醫院革命》(New Amsterdam)時感染的。
  • 影視 又一部亞裔喜劇《一無所成》Netflix上線!
    繼今年年初ABC電視臺推出首部以亞裔為題材的系列劇《初來乍到》後,網絡視頻巨頭Netfilx在6日凌晨正式推出了又一部有關美國亞裔生活經歷的系列劇《一無所成》(Master of None)。這部首期10集的網絡劇由印度裔的喜劇明星Aziz Ansari和華裔劇作家楊艾倫(Alan Yang,音譯)聯合創作,目前已全部上線。
  • 指使手下把孕婦開膛破肚,美國歷史上最瘋狂的超級殺人魔!|殺人狂魔065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曼森家族」成員經過波蘭斯基家,遭遇了不公對待,曼森把這遭遇上升為愛、自由等的對立,憤怒的成員們當晚潛入住宅將裡面的人全部殺害。不難看出,有過悲慘童年經歷的曼森,世界觀和價值觀被嚴重扭曲,雖然他總是宣揚愛與自由,但其實他的內心只崇尚暴力,他的表演天賦掩蓋了他冷漠殘酷的內心。
  • 美國華人面對暴力危機!一年3000起襲擊針對亞裔,有老人慘死
    15日,美國華人遭遇的暴力襲擊愈演愈烈,令華人社區非常擔憂。據媒體14日報導,舊金山灣區唐人街連續出現多起針對亞裔的暴力襲擊,引發了社區居民的恐懼,破壞了春節氣氛。自新冠暴發以來,暴力問題一直在惡化,短短幾天內兩起無端襲擊亞裔的暴力事件在網上廣泛傳播,引發了新的不安。1月28日,泰國男子威差·拉達那巴迪在舊金山安扎維斯塔街區散步時被人推倒在地,頭部撞上人行道,兩天後去世。一名19歲男子被捕,並且被控謀殺罪和虐待老人罪。此外,31日在奧克蘭市唐人區,監控拍下一名男子與一名91歲華人男子口角,後者被推倒、摔倒。
  • 100多年過去,亞裔在美國還是遭受嚴重的種族歧視
    毫無疑問,全球化促使經濟有了更快的發展,但是因為政治操縱、文化差異等各種因素,讓許多亞裔人種一直處於受歧視的煎熬之中。然而,無論是語言上的羞辱,還是動作上的推搡,亞裔身份從來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一份對故鄉的牽絆。不管外界如何,我們都應該團結起來,反對種族偏見,為亞裔群體發聲。
  • 美國亞裔大學生麥當勞的貼「假海報」,快倆月竟沒人發現(圖)
    ▲馬雷維拉與朋友成功把海報貼到牆上。有著菲律賓血統的馬雷維拉說,他注意到德州當地麥當勞的海報缺少亞裔族群,決定做點改變,他先是與好友在學校周邊的活動中心外拍照,兩人手上分別拿著漢堡、薯條,看起來有模有樣。接著,古靈精怪的他們編輯圖片,還在薯條旁畫上圈圈,以符合其他海報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