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反感在地鐵上進食,本來就是封閉的環境,一個包子的味道就足以擴散到整個車廂,而且久久不散。基本上經歷一次,半年裡看見包子都反胃。
去年7月,南京市出臺了《南京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明令禁止在列車內飲食。不過這一條例禁止的「飲食」,連喝水也包括在內。近日,一對夫妻在地鐵車廂內喝飲料被處罰的消息在微博上引起了爭議。地鐵上「禁飲」,難道連口水都不能喝嗎?
相關執法人員回應說:「立法的本意是不影響運營秩序,而不是罰款。」當被問及地鐵車廂內喝水問題時,這位執法人員稱,車廂內禁止飲食包括喝水。他建議市民下車以後再喝水,如果是身體不適吃藥喝水或者嬰兒喝水,會酌情處理。同時他還強調,並不是說渴了喝口水就要處罰,這要根據現場情況來界定,「如果潑灑出來對他人造成影響,或者造成設施設備損壞的話,被人投訴,那麼依法還是要處罰的。」
對此,大部分網友都表示不理解:
@逗逗熊愛吃辣椒:南京最近成了奇葩的城市!你乾脆全城禁止飲水!怕摔了?馬路上灑水不怕摔?
@直播員文慧:南京夫妻地鐵喝飲料被處罰 地鐵上吃東西有異味,這個禁止可以理解。喝水也不行了?這也影響他人了?
@噴斷腸噴斷腸:地鐵是封閉空間,呼出的氣會給別人帶來影響,傳播細菌。所以必須禁止在地鐵上呼吸!
@龍綴滿:喝水是否被罰,要根據現場情況界定,這又是一個想罰就罰,不想罰就不罰的典型啊。
也有人表示支持:
@yudejun8:大家不要亂噴了,贊成在地鐵上嚴禁飲食,因為在擁擠的地鐵車廂內,車輛行駛過程中你喝的飲料極易灑到別人身上,車輛本身行駛過程中都會有顛簸,說實話,旁邊站在一個喝飲料,吃韭菜餅的人,我是吃不消的!多為別人想想,多做文明的行為吧!
@蹦蹦蹦:禁飲禁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規定,比如香港新加坡就明令禁止,而美國法國就隨你便。不能否認執行上存在一定漏洞,但不能因此去說禁飲是荒唐的規定。相比於渴一會,我寧願希望有一個更好的乘車環境。
實際上,公共運輸禁飲禁食幾乎在所有城市都會形成爭議。國外不說,僅在國內,北京地鐵曾經有過在地鐵內飲食罰款的規定,但之後2014年修訂時又因為群眾的反對而刪除。而和南京一樣,禁食並且禁飲的城市也有很多,比如上海、無錫、大連、西安等等。
禁飲之所以存在這麼大的爭議,主要原因無外乎在執行上有困難。相比於食,很多有特殊情況的人可能隨時出現需要喝水的情況。比如出現低血糖,應立即吃「糖」或含糖飲料及食品,否則將會發生生命危險;再比如嬰兒進食、老人由於身體不適補水等等。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應該遵守法規,還是尊重身體?
就如執法人員所說,他們會根據情況來判斷。但是有些乘客明明是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食,可追究其責任時若以虛脫、低糖、中暑等為藉口,總不至於對違法者隨時進行身體鑑定吧?
更過情況下,民眾反對的並不是「禁飲」本身,而是一個「禁飲」過於一刀切了,特殊情況不加以考慮,全部由執法人員做判斷,這樣既缺少公平又有失法律權威。如何劃分罰與不罰的界限是個無法攻破的難題。
所以光靠立法,是沒有辦法遏制「地鐵進食」這樣不文明行為的。我們需要的是教育與處罰雙管齊下。比如,我們可以為地鐵設立餐飲區,來滿足乘客多元化需求。如果乘客依然在餐飲區外進食,此時必須嚴厲處罰。只有堅持人性化服務與公平嚴厲的處罰並存,才能使「地鐵禁食」不文明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來源:南京日報 現代快報
編輯:呵呵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