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婺源 | 奔跑的米糖

2021-02-25 婺裡徽音

小寒的第二天,大鄣山與天馬山山頂上的積雪還沒有化盡,風颳在臉上是侵骨的冷。看天色,好像又在醞釀一場冬雪。我剛到村裡,在巷口就被梅花嬸攔住了。她告訴我,老么昨天來電話,說是單位工作忙,年底脫不開身,可能不能回家過年了。

梅花嬸所說的老么,即她的小兒子,也是我從小一起長大的少年夥伴,年齡卻比我小二歲。他從江西中醫學院畢業後,輾轉去北方一家省會城市成家立業,在公立醫院當了一名醫生。

梅花嬸挨邊古稀,偏瘦,顯得老相,她雙手搓著圍裙說:「這不,趕忙趕緊熬了一鍋米糖,想讓你拿去縣城幫忙寄去。」

我勸道:「嬸,現在城裡到處都是超市,全國各地的糖果多的是,沒必要寄來寄去的,多了郵費。」

梅花嬸從圍裙兜裡摸出一粒米糖塞到我手裡,說:「你嘗嘗,我的手藝並不比你母親差。再說了,這是我親手做的土粿子,城裡超市能買到嗎?」

梅花嬸一句話,竟然把我問住了。我趕緊把米糖放在嘴裡,還是少年辰光那種綿厚的味道——甜而不膩,脆脆的,包裹著糯米的清香。

我隨梅花嬸去取米糖時,榦叔不在家,堂前空空蕩蕩的,只有八仙桌旁的火桶上煨著一個砂缽,氤氳著泡菜冬筍的鮮香。梅花嬸看出了我的疑惑,笑道:「你叔去後山了,前幾天一場大雪壓斷了幾根毛竹,他去馱來做個竹叉竹笐,剩下的留著,準備明年開春把菜園的籬笆換了。」

回到蟄居的縣城,我趕緊把梅花嬸的米糖交給了快遞小哥。看到標著快遞字樣的小廂電動車漸行漸遠,我似乎看到了一包米糖帶著婺源鄉土的味道,緊隨快遞小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奔跑,註定在他鄉一隅與親人相遇。

(原刊《光明日報》)

【作者簡介】洪忠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三屆高研班學員,江西滕王閣文學院特聘作家。發表散文、小說三百多萬字,作品散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青年文學》《北京文學》《作品》《散文》《芳草》《星火》《西部》《文學界》《鴨綠江》《四川文學》《湖南文學》《山東文學》《安徽文學》《黃河文學》《南方文學》《創作與評論》《散文海外版》,先後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等多種選本。出版散文集《影像·記憶》《婺源的橋》《松風煮茗》、長篇小說《見素抱樸》等多部。

相關焦點

  • 年味丨探尋傳統手工製作的「米花糖」!
    但是,一塊傳統手工製作的米花糖,依舊包含著最強烈的年味!年前製作酥脆的米花糖是衡陽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將用糯米炒出來的米花混合麥芽糖、芝麻、花生通過人力碾壓、切條方塊狀的米花糖便是孩子們在年節時最好的零嘴也是大人們閒暇話餘之際隨手可拿的一份美味
  • 2017年10月19日婺源紅葉即時情報(第二期)
    隨著深秋的到來,婺源的紅葉就像春天的油菜花一樣吸引了無數旅遊攝影愛好者的目光,再次引爆婺源秋季旅遊。       每年從11月初到12月上旬,來到婺源賞楓攝影的客人絡繹不絕,尤其是作為婺源紅葉觀賞代表地的石城、長溪和篁嶺,更是倍受青睞,遊人爆滿。       「五嶽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婺源歸來不看村!」
  • 【紅葉情報4】2016年11月4日婺源紅葉情報圖文報導
    【紅葉情報4】2016年11月4日婺源紅葉情報圖文報導 婺源楓葉紅了嗎?!
  • 圖解客家傳統茶點:米臘糖的製作過程
    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做米臘糖:       >>>準備材料:       糯米、麥芽糖、熟花生米、芝麻       熱鍋,將洗淨的河沙入鍋炒熱,此過程如下:       將備好的熟米放進鍋裡跟河沙一起炒,待發熱膨脹變成爆米花的樣子。再用篩子把細小的河沙篩回鍋裡:
  • 廣東僑鄉信宜楊桃鴨:海外遊子美味的鄉愁
    (嶺南寫真)廣東僑鄉信宜楊桃鴨:海外遊子美味的鄉愁  中新社茂名1月24日電 題:廣東僑鄉信宜楊桃鴨:
  • 婺源開啟舌尖上的年味
    此外,在婺源當地還有殺年豬的習俗。幾個村民將養了一年的家豬拖出來摁在凳子上,屠夫將豬宰殺後,開始刮毛處理,最後將肉分成一塊塊長條狀。
  • 高亮:在老街的斑駁裡讀懂鄉愁
    鄉愁是什麼?  它在余光中的詩裡,也在高亮的鏡頭裡。  今年52歲的高亮,家住天寧區鄭陸鎮三河口村。自從2004年改行學習攝影后,他16年來一直用鏡頭實現他心中的攝影價值——記錄鄉愁。  最初,他只在三河口村到處拍。
  • 博爾特和安德烈.這對天天發糖的新CP,國外網友已經吃了!
    加拿大選手Andre  Grasse100米短跑半決賽的時候,加拿大小迷弟還一臉無奈.... 強行發糖。。。。就在大家還沒從這一幕中緩過神兒來的時候沒幾天,這對兒好兄弟在200米半決賽再次見面這下,De  Grasse的迷弟屬性完全暴漏!小迷弟在比賽過程中的狀態是這樣兒的。。
  • 米粿:忘不了的鄉愁
    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上百個,甚至上千個米粿,做好的米粿要涼放幾天後,就要在放陶瓷冷水缸裡浸泡保存,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一次水,且擺放在家裡的陰涼處,一直可以存放到來年春暖花開時節,吃完為止。據說從缸裡取米粿不能用手直接取用,否則米粿就易變酸,影響食用。
  • 治癒系電影推薦:《白兔糖》
  • 元宵佳節,吃一碗正宗的寧波湯圓,豈能少了糖桂花?
    對於寧波湯圓來說糖桂花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在一碗香糯的寧波湯糰上,散上幾朵金黃的糖桂花,糯米香與桂花香交織在一起,讓不少在海外的老寧波人回憶起兒時的老味道糖桂花大賣,歸功於研發團隊為老字號注入現代科技「新滋味」。
  • 黑芝麻糖
    其中就有熬麥芽糖做米花糖、芝麻糖、花生糖。現在物質豐富了,一年四季想吃啥就吃啥,但經常會懷念那動手做的味道。做的過程,本身就有一種喜悅,一份盼望。在特百惠看到有手工做的芝麻糖,我下午就帶著黑芝麻和白砂糖過去。為什麼要去那裡做呢?熱鬧啊,聊著天,做美食,絕對是一種享受。對了,還有人幫我拍照!
  • 有家的味道,鄉愁,便不再愁
    說到鄉愁,人到了一定年齡,就容易懷舊,常常想起過去的事情。離開故鄉久了,思鄉之情也就愈加濃重。鄉愁,在很多時候都表現在對家鄉美食的渴望與思念。 一個人在年少時喜歡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覺裡會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長大了,也難以忘記。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嘗到這種特殊的味道時,它們就會喚醒你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
  • 鄉愁古道,秘境溪口
    凹頭大嶺村,沒通車,從溪口沿古道步行約一小時抵達,雜樹掩映著三座磚牆瓦屋,沒人居住,人去樓空,早已廢棄,徒添鄉愁,這裡曾經是鶴盛,巖頭,樂清,溫州商人販運木材,腥氣魚乾挑夫必經之地,中途休息的驛站,許多人帶上麥餅,番薯棗等乾糧,肩背木材
  • 緬懷|余光中高雄醫院過世 鄉愁已成絕唱
    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政大臺文所教授陳芳明曾讚譽余光中在的地方就是文學中心,熟知的詩作有選錄課本中的〈車過枋寮〉、〈翠玉白菜〉、〈鄉愁〉等,還有楊弦、李泰祥等眾多音樂家譜成歌曲,成為流行歌的經典;散文作品則有〈我的四個假想敵
  • 日本的鄉愁河:千曲川
    鄉愁與河流,常常有不解之緣。日本最長的河是信濃川(しなのがわ,shinanogawa),流經長野縣、新瀉縣,全長367公裡。
  • 【活動】澳大利亞黃金海岸馬拉松--盡情呼吸, 自由奔跑!
    在這裡奔跑,哪還需要佩戴口罩乃至防毒面具?你只需邁開步伐,盡情呼吸,自由奔跑!享受跑步最本真最原始的快樂!快過來了解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海岸馬拉松吧。鄭輝簡介:★ 國家健將級運動員★ 全國十佳運動員★ 全國四百米、四百米欄冠軍★ 2003年四百米亞洲排名第一
  • 世界第一巨人和高人,詹世釵 瓦德羅,身高超3米遭質疑
    10釐米,達到了恐怖的1.98米,而成年之後身高一度向著2.3米飆升,直到死前還一直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詹世釵(身高3.19米)詹世釵是清代人,因此由於年代久遠,現代沒有人見過真實的他,只能根據書籍和史料來進行分析,當時據說最初記載詹世釵身高的是《婺源縣誌》,其中提到他的父親高達2.48米,二哥詹世鍾也一樣,身高八尺,也就是2.48米左右,而詹世釵雖然是最小的一個
  • 第四季《奔跑吧兄弟》來了!不忘初心,繼續向陽奔跑「益」起來!
    《奔跑吧兄弟》作為一檔傳遞公益和正能量的真人秀節目,除了在節目中融入公益理念,在屏幕之外的線下,也一直努力踐行公益行動。    從第一季開始,《奔跑吧兄弟》就發起了「讓愛益起跑——公益跑鞋計劃」,通過愛心義賣籌集善款購買跑鞋,跑男團們也拿出了自己的個人物品在節目中拍賣,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感受奔跑的快樂;送跑鞋的過程中,跑男團們發現一些山區學校的跑道都是水泥地,於是在第二季發起了「陽光跑道公益健行計劃」,鄭愷說,「這樣孩子們在上面摔倒的話不會受傷」;第三季,「奔跑陽光+」青少年成長助力計劃繼續發力
  • 圖說南召:南召攝影人的驕傲:張金敖《難以忘懷的鄉愁》影輯研討會紀實
    雖年已花甲、身心老邁,但是這些年來他每年都要用上百天的時間身挎相機,竹杖芒鞋,或結伴約友或只身前行,走遍了南召的山川河流、村寨農舍,用獨到的眼光尋找深山僻壤的那些依然居住在竹籬矮牆、柴扉石屋裡的質樸鄉民們原生態的生活面貌;用攝影手法記錄下那些始終縈繞於心的童年記憶和夢中鄉愁;用鏡頭影射出一葉便知時令更替,一水達觀風雲變幻的妙曼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