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過海來你家~~連江、琅岐、馬尾、長樂人經常吃的這種魚,長相奇特卻被稱為「皇帝魚」(圖)

2021-02-23 嘉登旅行者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每個人回國計劃都打亂了,不能走親訪友,不能趁著假期和家人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能出國感受異域風情,不斷被「充值」的假期,廣大的網友們只能聽從指示乖乖的待在家裡

雖然「疫情」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但這並不能按住我們躁動的心~於是網上就開始流傳著一個段子,「一場疫情,全民都呆在家裡變成了廚子」

悶在家裡幾個月,感覺人人都學會了十八般廚藝,在全民做飯這條路上一往無前,一時間朋友圈成了自學成才的廚神們的展示場,真是「疫」外驚喜啊~

寬體舌鰨為海洋名貴經濟魚類之一。每百克內含蛋白質 13.7克、脂肪1.2克且肉質細膩味美,尤以夏更汛所捕的魚最為肥美,食之鮮肥而不膩。紅燒舌鰨魚是有名的菜餚之一。

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乾貨

民間傳說:清乾隆帝下江南時,曾在福州一家飯店用餐。這家飯店蓋在閩江邊,生猛海鮮樣樣俱全。乾隆皇帝一時酒興,命跑堂的夥計打幾斤福建老酒,挑一條鮮活的魚下酒,想品嘗福州的酒菜。廚師趕快選了一條碩大且鮮活的魚,放在桌上對半切開,說來神奇,其中一鰈鰈鯊跳到閩江中,在水中遊來遊去,廚師趕緊叫乾隆帝觀看,皇帝見此景十分驚奇說道:「此乃半邊魚也」。「半邊魚」因此得名。皇帝品嘗了另一半魚,覺得風味獨特,鮮美可口,回味無窮,即命福州知府年年進貢。從此,「半邊魚」名聲在外,飲譽京都,又稱為「皇帝魚」。

 這裡的說的魚就是唬揪話:「塌鯊」又名「皇帝魚」「鰈鰈鯊」「半邊魚」「箬魚」,因形似鞋底,所以有的地方叫「鞋底魚」。宋代福州《三山志》稱:鰈鯊魚,形扁,性溫,以江中者為美。

親們要下單請掃二維碼


皇帝魚乾貨:都是當地海風自然風乾,天然純正,營養價值高,無論是作為伴手禮還是自帶,都是不錯的選擇!【免責聲明:文章來自網絡,僅作分享,版權屬於原作者。無法確定文章真實作者、出處及真實性,本公眾號平臺不對文章內容真實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涉及侵權,請務必第一時間聯繫我們謝謝!】

相關焦點

  • 一魚兩吃,全家老小盡享美味皇帝魚
    本次一魚兩吃的操作者就是個剛剛做第二次飯的全民廚師之一。想吃魚早餐後,不到三歲的二寶看到電視上一個魚的畫面,突然跟姥爺說:「我想吃魚眼睛」,這是二寶的癖好,每次必吃魚眼睛。我在邊上一時興起,想起冰箱裡還有皇帝魚就自告奮勇說:「中午我做飯吧,香煎和清蒸皇帝魚。看網上說了一種新的清蒸方法」。老爺子看看我說:「好的,上次清蒸就放蔥姜的和香煎的都不錯。」
  • 鴨嘴魚:奇特美味 久煮不爛
  • 連江漁民捕獲147斤野生黃瓜魚,賣了500多萬?這魚為什麼這麼值錢呢?
    @小迎子啊:福州連江筱埕定海昨天成交了一隻147斤的黃瓜魚 1斤賣4萬 最後賣了500多萬 其實這事在連江也不是第一次了……2012年8月份,連江黃岐就有漁民捕獲重達140斤的黃瓜魚;2015年3月份的時候,連江定海村有漁民捕獲一尾重約80公斤的天然黃瓜魚,總價值在400萬元人民幣左右。
  • 世上最貴的魚,肉質鮮美被稱為天上的龍肉!你吃過嗎?
    「喊我當官,我不想當」 我的生活就是釣魚、做豆豉魚 「3年前,領導找我談話,喊我當隊長。當隊長,責任、壓力、事情就多了,耍的時間太少,我不想當隊長,辭職了。」飛超,成都人都懂得起——能飛上天的超哥!說到吃魚,四大淡水魚之一的它,肉質鮮美被稱為天上的龍肉,你吃過嗎? 關於目前日常的市場上魚類裡最貴的魚是哪種?
  • 鱵魚重現紹興部分河道!頭部細長似針管,紹興話叫「婆婆魚」
    9月下旬以來,越城、柯橋、上虞等地喜歡垂釣的讀者向記者反映,一種體態細長、頭部似針管形狀的魚頻頻與他們「偶遇」。
  • 過年吃魚專選3種魚,美食大咖都誇你是個行家,網友直呼一定品嘗
    最重要的是沒有淡水魚的味道,尤其是吃魚,特別是選擇這三種魚過年,連賣魚的人都稱讚你是專家,海裡的人經常吃。這三種魚,都是質量最好的普通魚,最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工養殖的方法,所以放心買和吃。鯖魚有很多吃的方法。你可以用醬油燉,燻鯖魚,也可以做餡。我們在膠東地區最有名的鯖魚餃子很好吃。鯖魚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它被稱為 "十大最有營養的海魚之一"。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 A、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物質。
  • 這種「澳洲神魚」,竟有6成全是假貨!吃魚對身體好?上當啦!可能你吃的都是假魚!
    你會吃魚嗎?你知道怎樣分辨魚的真假嗎?小編今天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相信對於所有在澳生活過的小夥伴來說,盲曹這兩個字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只要是稍上檔次的中餐館,幾乎都可以在菜單上看到這兩個字。不過,就是這種被打上了深深的澳洲烙印的魚,在澳洲的市面上居然有超過60%的盲曹是!假!的!
  • 蝨目魚:臺灣第一魚,聽說吃它就能逢考必過!
    人生的考試實在太多那麼你可能需要一尾『狀元魚』啦蝨目魚:臺灣第一魚,狀元魚也是它蝨目魚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用魚種之一,素有「臺灣家魚」,「臺灣第一魚」之稱,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 一方水土:這裡被稱為「魚都」
    2.看看這個地圖,就會明白撫遠為什麼被稱為「東極」。8.在撫遠,可以吃到最善漁獵的赫哲人製作的江魚美食。吃魚的地方叫「魚館」。撫遠有最原生態的赫哲族人聚集區。9.這是吃活食的鴨子生的鴨蛋。它需要用最新鮮的優質魚做原料,放血、剔骨取肉,把魚肉切成條片,加入專用的米醋浸潤,然後把已變成淡白色且質地堅挺的魚肉片與切好的黃瓜絲、青筍絲、過了熱水的土豆絲、綠豆芽、香菜、韭菜等相拌調勻,再加入適量辣椒油、食鹽、白糖等佐料,即可做好酸辣香撲鼻、鮮涼甘冽爽口的生魚菜。這盤拌生魚,用的是脆脘這種優質魚。這道菜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必須是活魚,必須是肉質有彈性的魚。二是要用好醋。
  • 漁民專捕水溝裡的大「蛇魚」,賣出一條吃半個月,這麼值錢?
    漁獵是人類最原始的謀生技巧,即使是現在,依然有相當多的人靠捕魚補貼家用,甚至以此謀生。
  • 九江永安鄉江面出現大量鱵魚"戲水"
    這位好奇的村民用網兜撈起其中一尾魚時發現,此魚形態奇特,頭部細長似針管,漁民們便將之稱為「針魚」,而且此魚群集聚的密度相當之大,他們逆水而上,經常在江水中翻騰出水,從而出現了「群魚出水」的奇觀。一時間,大量魚群在江水中回流的奇聞不脛而走,也引得當地居民爭相觀看。11月10日,當記者來到永安鄉江段時看到,的確有大量魚群在江水中集聚,並時不時鑽出水面。
  • 【提醒】這種魚泡過福馬林,別買!
    很多人都喜歡吃帶魚特別是炸帶魚,美味又營養可是市場上的魚五花八門你真的會挑選魚嗎
  • 溫村人過年愛吃的魚,竟有這種功效!年年有魚!趕緊吃起來
    魚和「餘」同音,因此過年吃魚意味著年年有餘,是表達了人們對於新一年的美好祝願,這是很多地方春節時期的傳統習俗。很多中國人,吃年飯時,或者其他節日與盛宴,都是必須上一條全魚,這全魚還不全部吃掉,以表達年年有魚(餘)的寄託。過年為什麼要吃魚?很早以前就有在春節吃魚的習俗。
  • 闢謠 | 吃魚頭魚皮相當於吃砒霜?
    老人們經常在飯桌上說:「吃魚眼能明目,吃魚頭能聰明。」然而,近日一篇文章卻顛覆了不少人的認知。
  • 來椒江吃聖誕大餐,讓你年年有「魚」
    吃個蘋果,平安健康一整年!吃道鮮魚,年年有餘好兆頭!  哈哈!這麼中西合璧的平安夜當然得在椒江過了,濃鬱的聖誕氛圍自不用說,大蘋果美味魚也是到處都有啊!小編特意為你獻上九道椒江「魚味」,願你的平安夜能與美好相伴,幸福久久~1、糖醋黃花魚  要吃魚首選就是椒江的大陳黃魚,色黃肥厚,享有盛名。若想保留大陳黃魚的原始鮮味,可以點一道當地漁民常吃的酒湯黃魚。若想在平安夜有更多甜蜜不妨來個糖醋黃花魚。黃魚燒法多樣,每種皆味美,看心情隨便點。 2、紅燒海鯽魚
  • ​不瞞你說:醫生公開:會吃魚的人,專買這5種魚!營養高還不貴,關鍵都是野生的,好吃
    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助於增強抵抗力。所有人都知道肉類是高蛋白食物,但去超市看看肉價,豬肉最便宜也要25塊一斤,牛肉更是40+,多吃可吃不起啊。不過,魚肉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同時脂肪含量低,價格還便宜,最貴也才十幾塊,大家可以多吃點魚肉。魚肉口感鮮嫩,味道鮮美,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好消化好吸收,就算天天吃也不會長胖。
  • 又是別人家的!這學校撈了1200多斤魚,送給全校師生免費吃
    視頻↓↓10月18日是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校慶日,學校在校內的湖裡撈了1200多斤魚,供全校師生品嘗。網友大呼,又是「別人家的學校」 。「非常受歡迎,非常有幸福感,每年的這個時候食堂排隊的人特別特別多。又到食堂吃免費魚了,同學們也很自豪,又成了別人家的大學了。」她說。 畢業兩年的史同學告訴南都記者,在學校的時候每年都有免費吃魚活動。他表示很懷念,「超多魚,很棒,很懷念大學的美好時光。」
  • 吃魚了!
    即日起, 大眾網日照推出系列策劃《日照人的美好生活》,記錄日照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聚焦老百姓生活的點滴美好,感受勃勃生機和滿滿的幸福。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侯彥平 李婷 陳鵬飛 劉東鵬 潘俊宇 日照報導日照水庫冬捕作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今年的卻與眾不同:今年冬捕將不再打包出售給外地,而將採用分散式常態化捕撈方式,面向全體日照市民出售。
  • 末代皇帝溥儀的心酸童年:餓急了吃魚飼料,身體被膽大的宮女掏空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是一國之君,位高權重,享盡各種榮華富貴。但並不是所有皇帝都能享受到的,就比如我們熟知的末代皇帝溥儀。
  • 如皋人,去菜市場千萬別買這種魚!央視剛剛曝光!
    原來這種白色粉末叫魚浮靈,記者調查:魚浮靈多在養魚運魚時使用!為了一探究竟,記者先後走訪了多家農貿市場和海鮮批發市場,發現魚販們對魚浮靈,其實並不陌生。一名魚販告訴記者,養魚的人和運魚的人,為了不讓魚在出手之前死去,往往會在水體裡面加入「魚浮靈」,一方面是為了讓魚保持生命,另一方面是為了賣一個更好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