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陰兩虛又稱氣陰兩傷、氣陰不足。
常見於熱性病過程中,熱在氣分,汗出不徹,久而傷及氣陰;或熱盛耗傷津液,氣隨液脫;或溫熱病後期及內傷雜病,真陰虧損,元氣大傷。也可見於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
症見口渴、氣短等。治宜益氣生津養陰。
程度較輕的稱為「氣陰不足」,較重的稱為氣陰兩虛。症狀多見肢疲神倦, 少氣懶言,口乾舌燥,自汗盜汗,潮熱口渴等等。 多起於溼熱洩瀉,由於瀉下無度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水液耗失,陰津受劫,液虧氣虛,肌膚失養,故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膚乾燥或枯癟,啼哭無淚,唇紅而幹,精神萎靡。水液不足,故小便短少,甚或無尿。胃陰傷,無津上承,故口乾、口渴引飲。氣陰不足,心失所養,故心煩不安。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苔,脈細數,均為氣陰損傷之象。
益氣養陰,酸甘斂陰。烏梅人參湯加減。常用藥:人參、炙甘草補氣扶脾,烏梅澀腸止瀉,木瓜祛溼和胃,四藥合用且能酸甘化陰,蓮子、山藥健脾止瀉。久瀉不止加山楂炭、訶子、赤石脂澀腸止瀉;口渴引飲加石斛、玉竹、天花粉、蘆根養陰生津止渴;大便熱臭加黃連清解內蘊之溼熱。
猜你還想看:
盜汗食療 這樣吃趕走盜汗
虛汗停顆粒的作用是什麼?
自汗盜汗嚴重,什麼都沒幹就覺得很累,這是虛勞了,4個方法改善
五味子泡水喝,擺脫自汗、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