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人民公正黨在首相人選上對土著團結黨的妥協,意味著安瓦爾、馬哈蒂爾與民主行動黨領袖林吉祥,形成一股強大的反對力量,在大選中對執政聯盟發起衝擊。希望聯盟也聲明,一旦執政,將立即啟動法律程序,請最高元首特赦安瓦爾,以便讓其未來擔任馬來西亞第八任首相。安瓦爾、林吉祥能夠與他們的死敵馬哈蒂爾組成聯盟,充分反映了西方民主政治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現象。以華人選民為基礎的民主行動黨,長期與馬哈蒂爾領導的國民陣線抗爭,林吉祥多次表示拒絕馬哈蒂爾主義,反對威權政治與貪腐。而人民公正黨則正是於安瓦爾在擔任馬哈蒂爾政府副首相期間獲罪被捕後,其支持者掀起的「烈火莫熄」變革運動中成立的。2013年,反對陣營組建了「人民聯盟」,反對馬哈蒂爾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者認為,正是由於人民公正黨的妥協,才能讓馬哈蒂爾與林吉祥這對宿敵坐在一張桌子前合作。
然而,馬哈蒂爾被提名為「首相」,對希望聯盟而言利弊參半。馬哈蒂爾、安瓦爾和林吉祥能夠打破藩籬,形成政治聯盟,這給反對黨陣營帶來了積極效應。無論從政治經驗、話語能力、領袖魅力看,這一搭配都是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強的在野黨組合。馬哈蒂爾在執政期間播下的「政治恩惠」,也是希望聯盟的重要資本。有分析指出,人民公正黨的主要支持者為城市馬來人,民主行動黨擁有大量華人支持者,而馬哈蒂爾率領的土著團結黨將帶來農村選區的選票。
但由於馬哈蒂爾的獨裁統治色彩過於強烈,希望聯盟內部的領袖和支持者對其提名也有分歧、不滿甚至反對,因此馬哈蒂爾也可能成為聯盟分裂的誘因。公正黨與行動黨中的傳統支持者多為反對馬哈蒂爾的人士,他們或因為馬哈蒂爾的提名,離開或不再支持原來黨派。
2013年大選後,馬政壇呈現出新的局面。一是政黨、政黨聯盟分裂不斷,小黨林立。執政黨方面,2016年,除了馬哈蒂爾等領袖退黨並組建新的土著團結黨,原鄉村及區域發展部長、巫統元老沙菲益也宣布退黨並組建新黨參加大選。而反對黨陣營中,伊斯蘭黨的全部最高黨職均被保守派奪得,開明派則脫離伊斯蘭黨,組建了國家誠信黨。伊斯蘭黨則與民主行動黨斷絕了合作關係,原來的反對黨陣線「人民聯盟」由此宣告瓦解。
二是政黨縱橫捭闔,新聯盟不斷湧現。首先是國家誠信黨於2015年9月同民主行動黨、人民公正黨正式結成新的反對黨聯盟——希望聯盟,土著團結黨於2017年也加入希望聯盟。同時,沙巴州幾個主要反對黨於2016年組建沙巴聯合陣線。2016年3月,伊斯蘭黨與多元族群政黨民族聯繫黨結盟,組成「第三政治勢力」。但當前伊斯蘭黨與巫統越走越近,兩黨合作暗流湧動。
馬來西亞第一大政黨巫統在71年的歷史中,曾經發生五次分裂,其中三次都與馬哈蒂爾有直接關係,包括1999年發生的反對馬哈蒂爾的「烈火莫熄」運動以及安瓦爾的妻子旺·阿茲莎建立「人民公正黨」、2016年馬哈蒂爾等人因反對納吉布而退黨並成立土著團結黨。馬哈蒂爾可謂是馬來族群分裂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