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8顆星:胃癌術後吻合口瘻.

2021-02-12 張春禮醫生

      談及胃癌術後吻合口瘻,心中黯然神傷,既有自己主管手術的病友,也有中途接手的病友,有康復出院的,有駕鶴西去的。有成功的喜悅,很少;有痛苦的煎熬,很多。做外科醫生,尤其是胃腸外科醫生不可迴避胃腸術後吻合口瘻風險的預防、診斷、治療。有很多痛楚是無法迴避的。

      目前胃癌診斷明確後,仍然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模式。目前胃癌手術方式常見有胃全切除術和胃遠端大部分切除術後消化道重建,手術範圍越大、吻合口越多,吻合口瘻風險越大。

        胃癌術後吻合口瘻常發生於術後4-5天,患者多出現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膿性液,或出現發熱,或出現腹膜炎,或腹脹腸道麻痺等表現。或進食後有食糜經引流管流出,或口服亞甲藍溶液後經引流管引流出藍染液體。診斷相對簡單,可口服亞甲藍溶液,或上消化道口服造影,或經引流管造影。

        胃癌術後吻合口瘻治療相對棘手,全胃切除術後多出現食管空腸吻合口瘻,遠端胃切除術後易於出現十二指腸殘端瘻,對於臨床表現不典型的小瘻可經衝洗引流,腸外營養,或留置鼻空腸營養管、使用生長抑素/善寧後治癒。對於腹腔廣泛腹膜炎需手術行腹腔衝洗,行十二指腸造瘻或小腸造瘻行腸內營養,充分引流衝洗,結合腸外及腸內營養治療。具體治療過程實在讓人痛苦,不想言說。

        胃癌術後出現上腹部腹腔感染,腸瘻出現後多易於出現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表現。腹腔感染易於出現多重感染,真菌感染不可避免,長期的腸外營養易於導致腸道菌群屏障失衡,腸道菌群移位,出現菌血症,出現膽汁淤積性肝病,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營養不良,急性腸黏膜出血,甚至由於微量元素的缺乏導致威尼克腦病或胰性腦病,患者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對於治療效果不佳者多會出現多器官功能不全,心跳呼吸驟停。

       胃癌術後吻合口瘻,總而言之,有些是所有吻合口都出現腸瘻,不要說有多痛,就是看著都覺得心碎。8顆星不足以表達胃癌術後吻合口瘻之痛。

      分析胃癌術後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1全身因素:營養不良,低氧血症,心肺疾病,糖尿病,動脈硬化,肝功能不全等,2局部因素:吻合口血運不良,張力高等,3外科醫師手術因素,4吻合口周圍感染或吻合口血腫等。

        出現吻合口瘻後如何採取合理的治療方法和措施,如何減少病友的痛苦,如何減輕病友的經濟負擔,如何面對可能出現的糾紛,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困擾臨床外科醫生。尋找一位精於腸瘻治療,經過專業學習培訓,具備知識廣度的醫生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治療腸瘻比較權威的醫院是南京軍區總醫院(東部戰區總醫院),大部分治療腸瘻的外科醫生或直接或間接在南京軍區總醫院學習過。我曾經在2008年在南京軍區總醫院參觀學習過,我院陳濤醫生曾在南京軍區總醫院系統學習過腸瘻的規範化治療。

       複雜腸瘻治療,不僅僅需要技術,不僅僅需要醫學知識,更需要一顆同情心,一顆憐憫心,一顆大愛之心。

醫學科普,一直在路上。

---

     歡迎您關注張春禮醫生公眾號:surgeonzhangchunli。

     

相關焦點

  • 病例挑戰:一例罕見的胃結腸瘻
    予急診行剖腹探查圖 1診斷A 消化道結核B 消化道間質瘤伴中央壞死C 胃結腸瘻D 胃平滑肌肉瘤你考慮什麼診斷?答案是 C胃結腸瘻討論在該病例中,我們可以從 CT上看到胃和結腸之間有一個 8*6cm術後患者接受了 2周的腸外營養支持。剖腹探查發現一個 8*6cm大小的腫塊牢固地定位於胃與橫結腸之間。將腫塊連同部分胃與結腸一起切除。大體標本顯示一個瘻道存在於胃和結腸之間(圖 2)。病理提示結腸癌胃浸潤。患者術後恢復順利,於 1周後出院。
  • 胃癌早期症狀:身體發出的4個警報不要忽視!
    近日,男白領小劉26歲就患上了胃癌,還已經是中晚期,感到十分惋惜。
  • 市一院胃腸外科開展院首例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
    12月15日,胃腸外科手術團隊在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孔明,手術室護師孫曉晨配合下,在氣管插管全麻下為患者行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全胃切除、Over-lap吻合),術中見腫瘤位於賁門口附近、上至胸腔內及食管下段,下至胃底部,大小約5*4cm、質硬、活動度稍差,侵犯至漿膜,游離全胃後並離斷胃後血管至賁門上緣約9cm位置與左右側游離緣會師(術中注意離斷迷走神經、注意勿損傷兩側胸膜及心臟包膜,勿損傷食管壁肌層
  • JNS SPINE:8字繃帶緩解頸椎後路術後疼痛
    鎖骨骨折常用的8字繃帶,也有更高級的鎖骨帶。可以使雙肩關節內旋、內收、水平外展、頸肩部肌肉鬆弛,減少頸後肌筋膜的牽張負荷。術後第4天佩戴8字帶一個月,既防止頸椎後路術後傷口裂開,又能明顯減輕術後頸肩疼痛。
  • 提醒大家:癌症術後轉移復發之謎終被解開!不是沒切乾淨,而是手術傷口炎症
    為何癌症術後會復發?美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問題所在為了研究為何癌症在術後還會轉移復發,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在Robert A. Weinberg教授的帶領下,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分析,最終在腺癌小鼠的模型中找到了答案,原來,癌症術後復發性轉移,並不是因為手術不成功,而是在手術之後的恢復過程中,因為炎症等引起的不良反應。這個結果也發布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 年紀輕輕就被胃癌「盯上了」!醫生:都是因為這些壞習慣
    從胃炎到胃癌,只需要4步(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短。其他胃部疾病也有可能演變成胃癌,如:胃穿孔、胃出血、胃潰瘍、胃脹氣。>> 「乾飯」姿勢不對1、不吃早餐晚上睡覺時,胃酸還在少量分泌,經過8小時的積攢,就足以對胃造成傷害。如果這時候再不吃早餐,把食物填進胃裡,胃酸濃度就會再度上升,慢性胃炎、胃潰瘍就容易找上門。
  • 剖宮產術後注意事項:
    坐月子是女  剖腹產術後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後數小時,傷口開始疼痛
  • 掃盲丨美國國旗上有多少顆星呢?
    美國國旗上有多少顆星呢?答案是50顆星。
  • 八尾隆史:早期胃癌的組織病理學診斷標準-3
    2010年八尾教授等人在《Am J Surg Pathol》發表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胃腺癌的新類型:胃底腺型胃癌(主細胞為主型)。胃底腺型胃癌的定義:是一種腫瘤性病變,主要由分化好的柱狀細胞構成,這些細胞類似胃底腺,向胃底腺分化,可以由免疫組化證實:胃蛋白酶原I(主細胞)和H+/K+-ATP酶(壁細胞)陽性。
  • 阿帕替尼強勢亮相2017ASCO GI,胃癌領域再添佳績?
    ASCO-GI是一場突出消化道腫瘤最新科學進展和資訊的專科會議,今年中國學者將攜兩項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靶向藥物阿帕替尼用於晚期胃癌的轉化治療以及逆轉晚期胃癌多藥化療耐藥的II期研究結果(Ahead 系列)亮相世界舞臺,讓我們先賭為快吧!
  • 今日推薦:《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性切除術(進展期胃癌、D2清掃、BII式吻合)》(黃華教授)
    手術:《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性切除術(進展期胃癌、D2清掃、BII式吻合)》術者:黃華  教授單位:復旦大學腫瘤醫院
  • 21歲小夥胃癌晚期,原因驚人!|擴散:這樣「愛」小孩可能會致命!
    從小被嚼食餵養 21歲查出胃癌  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侯曉華教授說,自從上個月該門診開診以來,已有5名20歲左右的年輕人查出胃癌,其中大部分都已到晚期,江夏區21歲的小夥子小李就是其中一例  侯曉華判斷,就是因為這個習慣讓小李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並經過20年的發展,加上小李平時喜歡熬夜,生活和飲食都沒有規律,有了症狀也不及時去醫院確診,最終發展為胃癌。
  • 康復時間:頸椎手術術後的康復
    頸椎病患者手術以後的康復訓練十分重要
  • 【康復系列】頸椎手術的術後康復訓練
    肺部併發症是頸椎手術術後常見的併發症。術後臥床期間應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及主動的咳痰訓練,防止肺不張及肺部感染,條件允許應鼓勵患者儘早下床活動。頸椎病患者在術後3-5天即可在頸圍領的保護下下床活動,佩帶頸圍領的時間一般為8周。
  • 漫話大腸癌:術後飲食
  • [ASCO2016]聚焦中國:XELOX方案治療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胃癌或更佳
    對於最初不能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胃癌來說,術前化療被認為可以縮減根治性切除時的腫瘤,同時延長生存期,但是目前沒有最佳的推薦方案。研究人員將EOX(卡培他濱,奧沙利鉑和表柔比星)與XELOX(卡培他濱和奧沙利鉑)作為最初不能手術切除局部晚期胃癌的術前化療方案,並對它們的療效性進行比較評估。這是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
  • 《Gut中文版》HP特刊第一期精彩放送:與胃癌作鬥爭-- IARC工作團隊報告
    點評專家:呂農華 教授南昌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世界衛生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94年將幽門螺桿菌(HP)列為人類胃癌的第I類致癌原。此後有更多的證據(動物模型、幹預研究等)證實HP感染是胃癌的主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