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顯示,羅馬地鐵C線的建設費或是二戰後最貴的。這個從2007年開始的建設項目,在7年中充滿著羅馬市政府與建設方的爭執:在2012年9月,雙方的爭執或告一段落,而受害者無疑是國家本身。
鑑於地鐵承建商增資2.1億歐元的要求,仲裁機構僅允許1500萬歐元,但羅馬市政、 Astaldi、gruppo Caltagirone、Coop 以及Ansaldo Finmeccanica等出資方則對仲裁結果不滿,向中級法院進行上訴,法院決定在5年後,即2017年10月10日進行裁定。要知道,西班牙馬德裡建造一條類似羅馬地鐵C線的地鐵工程僅需36個月而已。 這是個令外界難以置信的個例,其不乏市政府相關人員去職、當地政府換屆導致項目實施擱置等原因,但最重要因素是本應保證按時完工的政令的完敗。
耗資高,這是個大問題。只需看看由羅馬市政府獨立議員Riccardo Magi 與Antonio Tamburrino向羅馬檢察院提交的59頁檢舉報告就可看到,羅馬地鐵C線全場25.6公裡,原本報價為27億歐元,但如今的造價竟已飆升至37億歐元,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C線建設工程目前尚未進入全線建設中最艱難的地底穿越埃馬努埃萊大道的工程段。 義大利審計法庭在2年前就曾警告稱,按照當時的造價上升趨勢,最終造價或超過60億歐元,將比威尼斯摩西防洪工程多10億歐元。這個造價意味著地鐵C線每公裡的造價為2.34億歐元,而歐洲平均價僅為1.2至1.5億歐元。
工期延誤及造價上升與文化監管部門的權限也有較大關係。羅馬地區文化監管部門就曾在寫給羅馬地鐵公司的信中明確提及了需要保證羅馬地底文物安全的問題,儘管目前挖掘機與地底尚未出土的文物還未曾近距離「親密接觸過」。 事實上促成造價上漲及工期延長或另有原因,目前義大利反貪局已介入調查。就連審計局也警告稱,當局目前正對21名涉嫌造成國家資產損失3.63億歐元的政府人員進行刑事調查。
罪魁禍首或是技術原因。羅馬地鐵C線的設計方案是單一隧道,後因施工方案變更導致施工進度延後。此外,另一個因素是政治衝突以及合同糾紛:由於羅馬地方政府的換屆,導致主管人事的變動,以及羅馬市政府與羅馬市政府全資掌控的羅馬地鐵公司之間的合同糾紛,導致工期延後。最令外界難以理解的是,羅馬地鐵公司在2012年的工作人員僅189人,但工資支出卻高達驚人的1300萬歐元。 就在羅馬市政府陷入內耗的同時,作為全球最「堵」首都之一的羅馬的地鐵線總數竟比西班牙二線城市畢爾巴鄂還少。(晚郵報塞吉奧.李卓)
掃一掃 公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