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老母雞、玉米、胡蘿蔔、生薑、蜜棗、花生、蓮子、枸杞、香菇
調料:食鹽、牛奶少許
做法:老母雞去皮去油,斬塊。玉米斬段。涼水泡紅棗、蓮子、枸杞1小時;燒開水,雞肉焯一下,去掉浮沫,起鍋;雞肉、玉米、蓮子、花生、姜、放入湯煲裡,加足量水,用小火煲1.5個小時;隨後加入紅棗、枸杞、花菇,繼續煲半小時;再關火前加入鹽和少許牛奶調味。
功效:老母雞具有溫中益氣、補虛勞、健脾益胃之功效。適量食用可增強體力。玉米和胡蘿蔔則可以中和一下雞湯的燥火,解膩。三者同煮,保健功能更甚,有健脾養脾、養肝腎、補氣血等功效。
淮杞蜜棗煲瘦肉
材料:豬瘦肉、淮山(山藥)、枸杞、蜜棗、姜、小蔥
調料:食鹽
做法:瘦肉洗淨,切成短粗條狀。姜去皮,切片,蔥切段,淮山洗淨,切片;鍋燒水,水開後放入瘦肉,焯燙至瘦肉變色,撈出,清洗去浮沫;瘦肉放入湯煲,加入淮山片、蜜棗、蔥段和薑片,並加入足量水,開始煲;中火燉至水滾開後,轉小火煲兩個半小時左右,放入枸杞,繼續煲半小時;出鍋前,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調味。
功效:淮杞蜜棗煲瘦肉,是專為秋天到來而燉的湯。淮杞與蜜棗均為藥食兼之且性味平和的潤燥之物,淮山可健脾補虛、養心潤燥;杞子能養肝明目、補腎益精;蜜棗甘潤養肺、益肝益脾。合而煲豬瘦肉,養陰潤燥、理肺健脾,尤其趁溫熱飲用,頓覺燥熱褪去,津液大增。
沙參玉竹老鴨湯
材料:北沙參(60g)、玉竹(60g)、老鴨、生薑。
調料:食鹽
做法:北沙參洗淨,瀝乾備用。玉竹洗淨用清水浸泡30分鐘。老鴨洗淨,斬塊。生薑去皮切成片;把鴨塊放入鍋中,倒足量水,不要蓋蓋子,大火加熱,水開起鍋,去浮沫;湯煲裡倒入適量水,放入鴨塊,改成小火煲30分鐘。然後關火,去鴨油;放入北沙參、玉竹和薑片,再蓋上蓋子,繼續煲1.5個小時;食用前,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沙參玉竹老鴨湯是經典的廣東老火湯,湯中玉竹性味甘寒,質潤多液,有養陰潤燥、止渴之效;沙參養胃生津,除虛熱,可治肺熱咳嗽。二者搭配滋陰補血的老鴨,合而為湯,去疾補虛,不失為秋季潤燥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