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假結束,大多數學校陸續開學,不少學生應該都面臨了「假期後綜合症」,亦被稱為開學綜合症,又叫「開學恐懼症」。
患者分布在各年齡段的學生中,幼兒園階段多數表現為焦慮分離症,症狀可見情緒起伏大、黏人、食慾低下、不想玩等情緒障礙,嚴重者可見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中小學生明顯表現出不適應新學期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病態表現,如遲到早退、上課精神不集中;大學生「開學綜合症」的症狀多樣,包括焦慮浮躁、情緒低落、內心恐懼、心慌意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疲勞、寢食難安、易發脾氣、記憶力減退等。近年針對一份全國609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焦慮浮躁、情緒低落、內心恐懼是三大主要表現症狀。
心理醫師表示,開學綜合症多為心理上的表現: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易恍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這些表現都是人類潛意識的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將因壓力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焦慮等轉換成軀體症狀而造成的,這個現象會持續一段間。
「開學綜合症」非為疾病,只要適應了開學環境後可逐漸緩解。但如果出現了明顯的焦慮、失眠、入睡困難、身體不自覺抖動、頭痛、心悸、自汗等軀體不適,建議至醫院進行評估和檢查,並可配合中醫進行簡單的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治療和輔以心理疏導,大多能緩解這種焦慮的不安狀態。
心理學家建議要舒緩開學綜合症應將娛樂節目儘量安排在假期的初期,而假期的最後幾天最好有充足的休息,並調整作息時間,作息失常是誘發「開學綜合症」的主因,因此,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甚為重要。同時安排較有規律的生活,將注意力逐步集中在學習上,擬定學習計劃,以作為心理緩衝期。至於身體方面,可以嘗試適量的運動,用規律的體能活動增強體力。
眠三針:由四神針,內關,三陰交組成。
四神針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5寸,四穴均位於腦氣所發之處,又通過督脈和膀胱經與腦直接相連,故為安神醒腦,開竅解鬱,寧心調神之要穴。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別走手少陽三焦經,是八脈交會穴中陰維脈的會穴,具有養心安神、寬胸解鬱之功。
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可調補肝腎、健脾養心。針灸甲乙經云:「經不得眠,水氣上下,五臟遊氣,三陰交主之。三陰交和內關搭配尚具有鎮靜安神,對抑鬱發作的主症失眠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陳興華教授出診時間:
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地點: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號樓9樓中醫特色治療門診
周三下午
地點: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門診樓5樓針灸科
作者:許嘉玲
編輯:林聖達
審核:陳興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