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式溼化
★是臨床上常用的溼化裝置。
★氧氣通過篩孔後形成小氣泡,可增加氧氣和水的接觸面積,篩孔越多,接觸面積越大,溼化效果越好。
有學者研究發現,當氣流量為2.5L/min時,溼化後的氣體的體溼度為38%~48%,當氣流量增至10L/min時,體溼度為26%~34%,說明氣流量越大,氧氣與水接觸時間越短,溼化效果越差。
超聲霧化
★利用超聲發生器產生的超聲波把水滴擊散為霧滴,與吸入氣體一起進入氣道而發揮溼化作用。
★行超聲霧化吸入的同時吸氧3~5L/min,霧化噴嘴與氣管切口距離6~8cm,超聲霧化時間為15~20min,效果最為理想。
優缺點:具有霧滴均勻、無噪聲、可調節霧量、不受溫度影響等優點。但不提供熱量,對吸入氣體的溫化效果差。
加熱蒸汽加溫加溼
★將無菌水加熱,產生水蒸汽,與吸入氣體進行混合,從而達到對吸入氣體進行加溫、加溼的目的。現代呼吸機上多裝有電熱恆溫蒸汽發生器,其溼化效率受到吸入氣的量、氣水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水溫等因素的影響。
注意事項:
1、加溫器溫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過高易致肺水腫和氣道狹窄,溫度過低易引起呼吸道不暢或堵塞。
2、溼化液每日更換,溼化液液面保持在最低和最高警界限之間。
3、痰液稀釋後應及時吸痰。
氣道內直接滴注加溼
輸液泵持續氣道內滴入溼化未出現溼化不良及溼化過度。此方法易於控制溼化液量,溼化速度均恆,對患者的刺激性小,操作簡單。
間斷滴入為每隔30~60min向氣道內滴入2~3ml溼化液,若一次滴入太多,易引起患者嗆咳和影響呼吸機治療。
人工鼻溼化
其中的氯化鋰海綿具有結合化學水和儲熱作用,呼出氣中的水份及熱可部分進行循環吸入,從而減少呼吸道失水及對吸入氣體進行適當加溫。
研究報導,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使用人工鼻可改善氣道黏液性狀和顏色,防止細菌進入氣道,對吸入氣體進行加熱等。
人工鼻具有細菌濾過和保水、保熱等優點。
但由於不額外提供熱和水份,對脫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患者來說不是理想的溼化裝置,同時氣道高阻力患者也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