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桶鎮寶寨村:蛋雞「生」出致富經

2021-02-17 修文縣人民政府網

  「去年一共撿了10多萬個綠殼雞蛋,合作社賺了十多萬,我們自己分三萬多元。家裡的經濟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了。」曹祖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道。

  曹祖平夫妻是土生土長的六桶鎮寶寨村村民,一年到頭靠種莊稼勉強維持生計,他們農閒時也幹過泥水工,收入非常少而且不穩定,家裡有兩個孩子還在讀書,生活的壓力讓他們有點喘不過氣來。

  2017年,貴陽市政協智力支邊辦投資60萬元,用於寶寨村綠殼蛋雞養殖項目,覆蓋寶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111人,該項目由寶寨村集體成立的修文縣萬家富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管理,起初修建圈舍10間,雞苗計劃6000羽。

  養雞項目建好沒多久便遇到了挫折,由於管理不善、雞瘟加上村裡黃鼠狼、狗等動物的肆虐入侵,這些雞苗遭受巨大損失。而後合作社經常邀請縣農業局獸醫專家、養殖技術專幹對飼養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有效解決了許多飼養中遇到的難題。

  2019年該項目新增雞圈15間,共計25間,成型母雞3600多羽。每天,曹祖平夫妻負責按時在雞圈給雞餵食餵水,然後就放到林子裡讓它們出去吃草覓食,增加他們的活動量,讓它們享受充足日曬,晚上再趕迴圈中餵玉米,這樣林下放養的雞所下的綠殼蛋更具營養價值。

  「2019年,我們的收入就有10多萬元,貧困戶一戶一年就是4000元,這4000元是拿來補助貧困戶,減輕他們家庭的生活負擔,防止他們再次返貧。」寶寨村村委會主任鄧書奎坦言道。

  鄧書奎作為寶寨村村委會主任,他為村民增收致富想辦法,找路子,引項目,做了不少事。其中他們村的綠殼雞蛋養殖項目就是由他們村向市政協申請獲批建設的。他給我們算了一筆實實在在的帳,按照當前這個發展情況,每年淡季每天產綠殼蛋五六百個,按照最低價格每個雞蛋1元錢計算,每天最低可收入500元;旺季每天可以產1000多個蛋,多時近2000個,按照每個雞蛋1.3元計算,每天能收入1300元以上,每年下來保守估計也有十幾萬元。由於他們雞是圈養加放養,所產綠殼蛋蛋清厚稠,蛋內蛋白、胺基酸、卵磷脂蛋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鋅、鐵、鈣、碘、硒等均高於普通雞蛋,內膽固醇遠遠低於普通雞蛋,煮熟食用,蛋味醇香、無腥味,且極易被消化吸收。他們的綠殼蛋每隔幾天就有人專門來收購,不存在積壓變質的情況。

  「現在的扶貧政策好,我們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再擴建幾個圈舍,養雞爭取達到10000隻,多增加村民收入。」說起養雞,鄧書奎侃侃而談,對未來信心滿滿。他還計劃為更多的農戶開闢致富新「錢」景。            

相關焦點

  • 武邑縣家庭農場:小芽菜 「生」出致富路
    芽苗菜是各種穀類、豆類種子培育出的可食用的「芽菜」,屬於「活體蔬菜」,作為富含營養、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韓莊國英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治國說,芽苗菜完全利用種子自身的養分生長,生長過程不需要化肥和農藥,每天定時澆水,保持適宜的溫度,大致5-6天就可以收穫。
  • 蛋雞開產後,3次保健方案(確保蛋雞衝高峰)
    蛋雞從18周開產,到第28周齡左右到達高峰,那麼在這整個過程中,無論從產蛋率、蛋重、以及體重都在不斷的增長,這10周,也是蛋雞應激最強烈的階段,抗體消耗量大,雞體免疫力呢也降低,同時也是疾病高發期,所以在此期間,應該考慮給予一些藥物,來預防雞群感染某些疾病,來確保蛋雞能夠上高峰,並保證高峰期平穩。
  • 【圖書】​特種動物養殖致富經
    出版發行 :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 2009叢書名 : 金土地新農村書屋叢書新農村致富故事叢書主題詞 : 經濟動物-養殖業-經濟發展-經驗-中國-經濟動物-養殖業-經濟發展中圖法分類號 : S865 ( 農業科學->畜牧
  • 農民養殖致富經:農民養雞卻不賣雞,照樣年賺三十多萬,這是怎麼做到的?
    畢竟養殖業相對來說更接近農村,在四川的一個小山村,雖然交通不算便利,離城裡也有幾十公裡的路程,但是卻有一位年賺三十多萬的養雞大戶,他就是趙利軍,專門養殖綠殼蛋雞,賣蛋不賣雞。綠殼蛋雞因為生出來的雞蛋為綠色而得名,綠殼蛋雞相較普通雞蛋,營養更豐富,保健功能也更多。特別是對孕婦來說有改善嘔吐、食欲不振的功效,同時又能促進睡眠、增進營養的吸收,從而保障胎兒的發育。
  • 昭平蛇王致富經:養蛇比養雞還容易
    今天,我們來聽聽吳俊濤的養蛇致富經。  當記者來到吳俊濤的養殖基地時,他正在蛇房查看蛇蛋的孵化情況。昭平縣樟木林鎮君碩養殖蛇場  吳俊濤(記者:這個是什麼蛇呢現在孵化的?)這個是眼鏡(記者:它的孵化期是有多久?)
  • 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可以靠「生娃致富」,生一個孩子獎勵60萬
    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歐盟有很多國家都鼓勵生育,甚至有的國家還實行的生育獎勵的政策,生一個孩子不僅可以享受各種假期、還可以拿到各種補貼,還有的國家還送錢、送房子呢!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可以靠「生娃致富」,生一個孩子獎勵60萬這個國家就是德國,德國是一個中歐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口在8300萬人左右。8300萬人,看似不多,但是這樣的人口數量,已經讓德國成為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除了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之外,它還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
  • 蛋雞中藥保健的總體原則
    蛋雞保健的總體原則管理才是最重要的保健措施(一)順應天地自然之理A:給雞足夠的黑暗時間 籠養蛋雞的被動運動太多,一隻動而全籠動,要儘可能的保證雞的休息時間,高峰期有15小時的光照就足夠了。沒必要用到16甚至17小時。
  • 淮安區「羊博士」:念好養羊經 拓寬致富路
    如今自己富起來了,希望多騰點時間出來,帶動更多人致富。而村「兩委」也非常希望馬國龍能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由於小尾寒羊養殖技術比較高,推廣難度較大,馬國龍和村裡合計,一起利用閒時的育秧大棚搞生態養雞。目前,已經養了2000隻生態草雞。同時,馬國龍還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無償為遠村近鄰解答農技問題。馬國龍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所學,幫助更多的農民朋友拓寬致富路,奔向新生活。
  • 「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感德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新華社福州11月21日電 題:「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新華社記者趙雪彤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飲一杯茶而明生態美。這個80%人口以制茶、售茶為業的村莊,曾經過度開墾,大力治理後,種出了「生態茶」、「致富茶」,書寫了守好「綠水青山」的「茶鄉答卷」。「鐵觀音又有了記憶中的好味道。」
  • 一個種雞廠的爆料:最近為什麼蛋雞這麼難養
    近日和某種雞廠的老闆聊天時,談到一個現象:近日蛋雞難養,死淘高、產蛋率低、不容易上高峰、高峰不穩不長。
  • 康益禽業:繪畫轉養蛋雞,從2000隻養到42萬隻丨品牌蛋
    蛋雞這一行不乏很多外行過來的人,但從繪畫工作轉到養雞,養雞還很成功的比較少見。「20多年前那時候搞農業的人地位很低,被人看不低,總認為養雞養豬的人低人一等。」豐雄回憶道,1995年自己從福建從事繪畫工作,一個月可以賺1500-2000元,是普通人平均工資的3-4倍,「周圍人很疑惑,不理解我為什麼拋棄高薪去養雞。」「主要還是我是農民出身,對農業有興趣,想做點自己的事。」
  • 許志群:養豬養出名堂 致富不忘鄉鄰
    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錢東鎮小東村的許志群自主創業,大力發展規模化、科學化和現代化養殖業,在生豬養殖領域闖出一條成功之路。
  • 【吉林傳播】琿春圖魯村:小小「多肉」開出致富花
    為了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致富村民,圖魯村尋找適合發展的經濟項目,把目光落在多肉花卉項目上。依託村經濟合作社發展項目,圖魯村村委會主任金輝帶領8戶村民以合作社的形式入股參與共投資20餘萬元,建設兩棟多肉花卉大棚,以植物觀賞、DIY盆景製作、休閒娛樂、寄存代賣等多項服務的綜合多肉花卉基地。
  • 烤地瓜的致富經:大叔堅持17年日賣千斤,幫兩個兒子買房!
    烤地瓜的致富經:大叔堅持17年日賣千斤,幫兩個兒子買房!
  • 許家溝下堡村:織織復織織,「織出」五彩致富路
    原標題:許家溝鄉:小小織布機「織出」群眾的致富路
  • 河北棗強:果蔬小饅頭「蒸」出致富路
    5月26日,在河北省棗強縣趙子諫村,村民在進行果蔬榨汁。5月26日,在河北省棗強縣趙子諫村,村民在製作果蔬小饅頭。近年來,河北省棗強縣著力培育以糧食深加工為主的家庭小作坊,研發出了以南瓜、菠菜、甘藍等時令水果、蔬菜汁加工成的果蔬小饅頭,暢銷各大超市和網上市場。
  •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
    原標題: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1月5日,松茸產業園的工人通過真空冷凍乾燥設備加工凍乾食用菌。1月6日,村民帕他志瑪(右二)在產業園裡裝填菌袋。1月4日,松茸產業園的管理人員在倉庫裡整理即將發放給當地種植戶的滑子菇菌包。
  • 蘆進忠:巧抓創業「雞」遇 孵出致富「金」蛋
    蘆進忠經營的養殖場有蛋雞兩千多隻,現在他整天忙裡忙外,日子雖說過得平淡,但是生活品質提高了。一千隻雞能下一百來斤蛋,我們有兩千多隻,能下二百四五十斤蛋。二百來斤雞蛋要按現在這個行情來說,一天能掙個五六十塊錢吧。五年前,因為家裡要供兩個女兒上學,再加上妻子過早離世,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幫助他走上脫貧致富路,鎮村兩級幹部多次他家中了解情況,制定針對性強的幫扶政策。
  • 人勤春來早 致富新希望——鳳合鎮歡送外出務工人員
    人勤春來早,致富新希望。經我鎮社保中心前期認真摸排動員,一方面大力宣傳外出務工人員就地過年,一方面對在家的青年勞動力宣傳動員外出務工增收,2月19日,政府大院迎來了3名整裝待發的務工人員,鎮黨委政府主要要領導親切與他們交談,提醒他們外出務工注意事項,社保中心像暖心的「娘家人」一樣為他們送行,派車護送到尋甸縣城與大部隊集合後共同踏向2021年的致富之路.
  • 嵩縣天橋溝村:「生態」致富通「天橋」
    村黨支部書記吳海川(左)和致富帶頭人陳明建探討香菇種植  「現在菌棒正處於養棒期,等到秋季香菇就能上市。」2016年底脫貧的陳明建,現在是嵩縣天橋溝村香菇基地的負責人,也是該村的致富帶頭人。他邊整理菌棒邊介紹說:「這是村裡去年新建的香菇基地,不僅能給村裡創收,還能安置村民在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