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治療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
【 概 述 】
膽囊切除後症候群是指膽囊切除術後原有的症狀沒有消失,或在此基礎上又有新的症狀發生的一組症候群。
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的發病率為10%~30%,多於膽囊切除術後數周或數月內發生,女性多於男性。
現在膽囊結石發病率高,加之膽囊切除術,尤其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廣泛開展,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病人愈來愈多。本病多屬中醫學「脅痛」範疇,屬於蒙醫學「膽熱症」、「膽囊痞症」。
【 病 因 】
① 膽道系統因素;
② 胃腸道動力因素;
③ 非膽道系統因素;
④ 精神因素;
⑤ 鎂缺乏。
【 臨床表現 】
① 術後早期黃疸;
② 腹痛;
③ 腹瀉;
④ 胃食管反流;
⑤ 非特異性的消化道症狀。
【 併發症 】
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如果為術後併發症,一般病情較重,膽道感染有發熱、黃疸、腹痛等Charcot三聯徵,膽道出血者一般出血量不多,有黑便及腹痛、黃疸。膽瘻的後果嚴重,輕者繼發局限性腹膜炎,形成包塊性膿腫,中毒症狀輕,在上腹部可捫及包塊,有觸痛,如膽汁漏出量大並繼發感染,可出現瀰漫性腹膜炎,中毒症狀明顯,腹壁緊張,全腹有壓痛、反跳痛。
【 西醫治療難點 】
① 診斷方面
需採用Oddi括約肌測壓術、ERCP等技術,而此技術目前在一般基層醫院尚無法開展,從而造成診斷上的困難。病因的不確定勢必直接影響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的療效。
② 藥物方面
該病呈慢性發作,需要物維持時間較長,治療上常採用抗膽鹼能藥、硝酸甘油或鈣離子拮抗劑及促膽囊排空藥物鬆弛Oddi括約肌等。但作用往往較短暫。
③ 手術方面
採用再次手術治療,創傷較大,年老體弱者難以承受,且術後易引起組織粘連、纖維增生,又引起新的管道狹窄,殘餘結石仍難以徹底消除或仍有再發可能。
【 蒙醫診斷 】
① 膽熱症;
② 膽囊痞症。
【 蒙醫治療 】
① 膽熱症
治以清希拉熱,攻瀉餘毒,對症治療。
藥物選用四味當藥湯、十八味草烏散、十三味查幹泵阿散、十六味胡黃連散、給旺一9、八味當藥散及大黑散等藥物,配合針灸放血療法。
② 膽囊痞症
治以調胃火,驅希拉邪熱,化痞破積。
藥物選用通拉嘎一5、給旺一19、八味黑冰片散、十八味草烏散、四味當藥散及給旺一9等藥物,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
【 飲食調理 】
① 飲食方面
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營養的食物;忌辛辣肥甘、生冷不潔之品。
② 保持精神愉快、情志穩定、應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作品:蒙古族的白紅食浮雕畫
作品:蒙醫療術器具浮雕畫
材質:鍛銅
創作:鐵木雕塑
安放: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門診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