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餅乾、月餅、膨化食品……在各類定量包裝食品中,一般都會放入小包裝的乾燥劑,以降低包裝物中的溼度,防止食品吸潮變質。儘管人們對於包裝食品中的乾燥劑都有「不能食用」的認知,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乾燥劑導致的兒童意外傷害事件還是屢見不鮮。
常見的食品乾燥劑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的乾燥劑多以氧化鈣(生石灰)、矽膠、三氧化二鐵以及氯化鈣為主要原料。其中,以生石灰和矽膠為原料的食品乾燥劑最為常見。特別是生石灰,因其吸溼效果好,且來源方便,價格又便宜,所以大部分乾燥劑以生石灰為主。
近年來,作為石灰類乾燥劑的替代產品——矽膠乾燥劑逐漸流行,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無毒,無腐蝕性,性狀穩定且吸溼能力較好。據悉,矽膠乾燥劑是唯一得到歐盟認可的乾燥劑種類。但對食品生產企業來說,矽膠乾燥劑的成本要比石灰乾燥劑高許多。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來說,食品企業首先會從乾燥劑的安全性角度考慮,其次才是成本問題。特別是石灰類乾燥劑使用過程不可逆,一旦吸溼變硬便無法繼續發揮作用,這也是導致其逐漸會被淘汰的原因之一。另外,根據相關食品藥品包裝規定,乾燥劑的包裝具備抗強度,且應在乾燥劑外包裝上標註其主要成分及有害結果,並做出安全提示。從目前市場調查的情況看,食品企業一般會在乾燥劑包裝上標註「不要食用」、「遠離兒童」等警示字樣。
鹼性乾燥劑危險大
為防止吸潮變質,食品乾燥劑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兒童食品。由於兒童好奇心強,對乾燥劑的性能並不熟悉,因此,誤用、誤食乾燥劑而造成的意外傷害日益增多。
據專家介紹,生石灰即氧化鈣,屬於鹼性物質,遇水後會變成熟石灰,在這一中和反應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量,造成氣體膨脹和水體膨脹,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當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會引發「爆炸」反應。因此,石灰類鹼性乾燥劑一旦被孩子意外踩爆、誤食或不慎入眼,都可能對肌膚、消化道或眼角膜等造成損傷,尤其對眼睛傷害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