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壞了
你還會拿去修嗎?
老張和他的小車,出現在長河街頭,大家都知道,這老頭是修傘的。一輛小小的電動三輪車,車兜子裡放滿了各種花色的舊雨傘,和用傘布包著的大袋大袋的工具。
老張基本定點在四大隊農貿市場,因為距離自己的住家比較近。也會騎著小車到處溜,需要的話,小車路邊一停,架勢一起……雖然80歲了,還是很硬朗的老手藝人。
跟老張溝通算不上順利,老人說話含糊,一會兒把過去幾十年的事情拿出來反覆念叨,一會兒抱怨現在的社會太浮躁,時運不濟之類。
只一樣,修傘的時候,老張幾乎一言不發。皴皺蒼老的大手使起比手指纖細很多工具行雲流水,連繡花針也信手拈來。
「這個大傘,買一個新的四五十,修一修不到10塊錢,修了划算。」老張說,他聰明,聰明的人什麼都能幹。年輕時候,老張幹過很多行業,後來年紀大了,就續了祖上的手藝,做傘修傘。在老張看來,浪費可恥,能修就要修。
傘骨出問題,是比較常見的,也不算什麼大問題。老張有整整兩大包的工具。一包是鉗子、起子、銼刀等,另一包則是傘骨、彈簧等各種各樣的小零件。「借東牆補西牆」是補傘界的主要宗旨,這些零件基本也是從其他雨傘上拆下來的。
銷釘壞了的傘骨,找一截好的,嫁接在壞的上面,這是個細緻活。用鉗子一點點夾緊,不能太用力,夾斷了就功虧一簣。
再用膠布包裹起來,牢牢固定。
小銼刀搓掉原來的壞了銷釘,用細鐵絲代替,傘骨關節就打通了。
因為傘骨細,老張動起手來分外細心,他戴著老花鏡,順順噹噹穿針引線,三下兩下,劃破的傘布也勾上了。
老張動作利索,「啪」的一下把傘收起來,不動聲色。
四大隊農貿市場的人都知道老張,知道他晴天基本不出門,雨天也不定時。什麼時候出門,在哪兒修傘,都得看老張的脾氣。
除了修雨傘,老張也會磨刀磨剪子。雖然找他修傘的不多,但也有剛需,總有人處於種種原因,想要守著原來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態度,老張就覺著,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能自己賺點兒生活費,也是非常充實的。
老張會騎著他的小車,到處轉,找人說說話。他打滿布丁的工作服就跟他的手藝一樣,跟他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老張們堅持的老手藝,是聯結過去現在的符號,即時退出了主流舞臺,也會在人們的記憶力鮮活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