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中國是電動自行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2015年國內電動兩輪車銷量約為2450萬輛,同比下滑10%左右。
但是,出口竟然超過600萬輛,而2014年的出口量還不足100萬輛。
值得關注的是,愛瑪、雅迪已經在歐洲布局銷售網絡,雅迪和綠源在泰國設立工廠,還有很多品牌都在擴張出口業務。
按照這個趨勢,2016我國電動自行車出口規模有望達到800萬輛。
那麼問題來了:
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已經稱霸全球市場了嗎?
觀點A:
中國電動自行車稱霸全球市場,唾手可得
電動自行車是中國特殊國情的產物,短短20年時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數以千計的整車和配件品牌誕生其中。
還吸引了德國博世、松下等世界知名品牌投入這個產業鏈當中。
培養了超2億的用戶群體,成為最便捷的個人代步交通工具。
以愛瑪、雅迪為代表的大品牌快速崛起,成為責任、有擔當的大品牌,並加速開拓國際市場。
2015年,很多品牌把焦點從國內市場轉移到國際市場,稱霸全球市場,唾手可得。
觀點B:
攘外必先安內,稱霸全球市場言之過早
首先,電動車行業目前百家爭鳴,同樣暗藏殺機。
行業多年阿里建立的「低成本」「高性價比」門檻短期內把很多有實力的競爭者擋在門外,但是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發展,以及用戶需求的轉變,低價和高性價比將不再是優勢。
國內市場還有一個隱憂,那就是一直沒有解決的國標問題,多說無益。
其次,雖然大舉走向國際市場,最大的優勢仍然是低價。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力。
隨著越來越多品牌做出口生意,同行之間的低價競爭也會蔓延到國際市場的爭奪中。
曾經的在自行車產業中,我們引以為傲的鳳凰、飛鴿沒能衝上雲霄,反而被捷安特、美利達這些臺灣品牌搶了蛋糕。
這些歷史值得現在的電動車行業借鑑和思考。
對此,您有什麼觀點?歡迎在留言區寫下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