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檢查:這6大誤區病人和家屬要當心!

2021-02-12 醫侃

到醫院看病,需做一些檢查,在這些檢查中,醫學影像學的檢查(也就是做B超,拍張X線片、做CT、核磁等)很常見。但是,等看完病從醫院回到家,那麼問題來了:

就醫看病,做了影像學檢查之後,會對一些檢查結果產生壓力或擔心,實際上有些是多餘的,是因為沒有搞清楚檢查結果的意思,或對結果存在著一些誤解。比如,肺上發現結節,肝上有個瘤,腎臟發現一個囊腫,肺上有黑點,等等。這很簡單,找一位搞影像診斷很專業的大夫諮詢一下,他會告訴你正確的對待方法,當然你要是遇到不太明白的大夫,解答不當,也可能帶來新的煩惱。比如,CT檢查發現肺部有小結節,這種情況很多都是良性的或舊的病灶,不需要理會,而有的則需要定期複查看其變化來判斷其性質,再有,就是一旦懷疑是腫瘤就需要做下一步的處理。

選擇影像學的檢查方法是否得當?由於影像的檢查方法很多,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適合你疾病檢查的最佳方法,檢查、診斷你所患的疾病,這樣會避免誤診、漏診,也減少不必要的經濟花費,有時還會避免不必要的輻射。

當然,有的醫院、醫生使用的檢查方法有他的慣用習慣(比如習慣使用CT檢查,或習慣用核磁,等),甚至你的病情比較複雜,不是常見或典型容易確診的疾病,等等,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檢查太隨意、盲目,檢查後極度後悔。比如我要求做一個全身的CT掃描,這樣,往往做完檢查後吃不好飯、睡不著覺,為什麼呢?他覺得接受的輻射太多了,害怕的要命,搜了一下,網上說輻射可以致癌,或易患白血病……!這個不能怪給你開檢查單子的醫生,人家醫生要是不給你開,你會說大夫對你不重視或不負責。

做一個CT或者核磁就放心了,錢越貴,越效果好嗎?參考文章:《醫學影像檢查:莫以貴賤論英雄 勿挑肥揀瘦 聽醫生的就好》

影像檢查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做一次花一萬多的PET-CT也是如此。當今的影像學的檢查手段多樣化,與上世紀中期之前醫院影像檢查(那時稱放射科或X光室)的單一X線檢查就截然不同了。儘管如此,也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這麼多的高端檢查都做了,身體有什麼病都能夠看清楚了吧。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此多的影像檢查手段對一些病的早期發現很重要,同時對複雜疾病的診斷也有了較多的相互對比影像學的方法,業內叫比較影像學,儘管這樣,仍然有一些診斷不了的或查不出的疾病。實際中發現,影像檢查方法使用不當也同樣可以延誤診斷、甚至漏診、誤診,或者對一些複雜疑難病在術前依然確不了診,這些還得歸於眾多影像檢查手段的固有限度(也就是說它就是這麼個本事),或者是設備自身不足或使用者在應用檢查上存在某種缺陷、看圖醫生解讀認識上的差異等,也就是說,疾病越複雜,越不典型,越易出現這樣的現象。難怪有的家屬拿著片子跑了幾個地兒,多少個專家的意見卻都不一致。

當今的影像學檢查圖像的判讀、作出診斷是很細緻的活兒。要知道,現在去醫院做完CT或核磁等,你手中的診斷結果並不是影像科的醫生通過看你手裡拎著的片口袋裡裝的幾張片子而寫出的報告。要知道,在較大的醫院,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都是影像科大夫看著電腦屏(不是普通的電腦,而是專門看圖的豎屏)觀察、分析、對比病人的圖像之後寫出的診斷意見,因為一次複雜的CT檢查要有幾百幅圖,一次核磁的乳腺檢查要有2千幅圖,這些都得過眼。現在的影像診斷早已經不是上世紀的模式:拿著一張片子對著窗戶或燈光晃上幾眼,就說「沒事」,或者「肺結核」。所以,你如果現在找我會診看片,一般都得給我電子版的,即DICOM格式的圖,那樣才能提出診斷意見。你若發到微信上的圖,或將手機拍下來的幾幅圖發給我,嚴格說這種圖是不能做診斷的,因為信息很少,我若憑這給你來個是什麼疾病的診斷,是不是就太輕率了?請參見本網科普文章:《影像醫生:不要隨便拍個CT片子發微信問我什麼病,今天來告訴你如何科學地進行醫學影像網絡問診》

有的病,一次檢查不能確診,常常需要隔期複查並進行不同時間段的對比評價,因此應該妥善地保存以往的檢查資料,特別是影像資料。

更多醫學影像知識、健康科普.

點擊下圖看看



相關焦點

  • 醒來的經典:《醫學影像學英語閱讀》
    >——數千中國影像界精英關注的公眾平臺,平臺以醫學影像學英語為特色,主要介紹國外網站的病例和文獻,旨在幫助國內同行提高專業英語水平、獲取國外最新醫學信息及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專業水平。 如果這麼說,您對這本書還沒有感覺,我就要說到另外一本書了。個人認為,迄今為止,國內最好的醫學影像學英語教材就是是彭衛斌、梁長生主編的《醫學影像學英語閱讀》。該書於2002年由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吳恩惠教授親自作序,並在中華放射學雜誌發文力薦。據我所知,該書早已斷貨,但前幾天居然在淘寶網看到好幾十個賣家賣這本書!從一個買家留言看,這本書似乎是翻印的。
  • 中英文對照:醫學影像學診斷圖譜和報告
    今天的分享聚焦的是醫學影像方面的內容,醫學影像學Medical Imaging,是研究藉助於某種介質(如X射線、電磁場、超聲波等)與人體相互作用
  • 去醫院探病,病人家屬一定要回禮紅包?
    因為探望病人、去醫院在中國民間覺得是不好的事情,會給探望者帶來黴運 。而利是就是個化解晦氣的物品,給利是可以圖個好意頭,讓探望者吉吉利利,逢兇化吉的意思。最直接的後果是:可能會被一些「懂事」的人心裡暗說:這家人不懂事    回贈的利是不用放多少錢,一塊兩塊也是可以的。關鍵是送出去了這份心,希望來探望的人回去後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Slideshare精選(06):ICU內的胸部影像學
    6. 酷站推薦(25):以肌骨影像學和脊柱影像學為主的網站:「亞洲影像教育」(radedasia.com)酷站推薦(24):邁特思創PDF全文機器翻譯系統(附文獻《局灶性和瀰漫性纖維化縱隔炎的多模態成像》中英文對照)酷站推薦(23):Thieme全文資料庫免費試用14天!100多本影像學原版電子書隨便看!
  • 柴靜《穹頂之下》背後的真相: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兒童第二大殺手兒童腫瘤四大誤區
    柴靜的女兒,這個在2013年1月那場侵襲25個省市的大霧霾中被懷上的小生命,居然一出生就被診斷為腫瘤。那些空氣汙染致病的概率似乎一下子變成了100%,我才明白為何柴靜如此認真的去尋找霧霾元兇,正如她所說,這是一個母親與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 這六大誤區不要犯!
    滅鼠的這6大誤區千萬不要犯!誤區一:鼠藥想什麼時候投,就什麼時候投;想怎麼投就怎麼投。鼠藥不能想什麼時候投,就什麼時候投。春季是老鼠繁殖高峰期,也是打洞建巢的季節,老鼠半年建一次洞府。只有在建巢時期下藥,才能一次滅除。
  • 《聊聊醫學英語的故事》之:每日一譯 11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也稱上胃腸道造影,是對食管、胃和小腸的第一部分(也稱十二指腸)的X線檢查。圖像使用特殊形式的X射線透視法和口服攝取的造影劑,如:鋇。       婦女應始終告知醫生和X射線技師是否有任何懷孕的可能。一些影像學檢查不宜在懷孕期間進行,以免胎兒暴露於輻射中。如必需行X光檢查,應採取預防措施,儘量減少胎兒與輻射的接觸。
  • 市中醫醫院運動醫學科帶頭人楊紅梅:走出運動損傷的誤區
    寶雞市中醫醫院(寶雞市骨科醫院、寶雞市中醫藥研究所)運動醫學科,於今年8月24日正式成立,這是該院骨科大家庭中增添的新成員,同時也是我市首家運動醫學科,它的成立填補了寶雞運動醫學科專業隊伍的空白。「運動醫學科隸屬於骨科,但其主要關注點不在骨頭,而是平時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軟組織。
  • 矇騙了病人家屬!羅定這個黑救護惡勢力團夥被抓了...
    原標題:冒充專業救護,矇騙了病人家屬!
  • 大數據解析!病人、家屬、醫院究竟誰能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別的國家這麼規定…
    我國術前籤字制度,現行法律法規有一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1982衛生部頒布的《醫院工作制度》第40條:「實行手術前必須由家屬或單位籤字,緊急手術來不及徵求家屬或機關同意,可由主治醫師籤字。」1994年國務院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33條規定:「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必須徵得患者同意,並應當取得其家屬或關係人同意並籤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時,應當取得家屬或關係人同意並籤字。」《執業醫師法》第24條規定:「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
  • 2017中國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排行
    臨床醫學,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後,是直接面對疾病、病人,對病人直接實施治療的科學。我們在醫院給我們看病的大夫,大部分都是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來看看我國2017臨床醫學專業高校排行。臨床醫學專業主要課程設置:人體解剖學、計算機基礎、藥理學、有機化學C3、病理生理學、大學物理C、細胞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基礎化學實驗C1、高等數學H、基礎化學C3、醫學遺傳學、(二)、大學物理實驗B、流行病學、核醫學、病理學、病理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醫學免疫學、機能學實驗醫學微生物學、局部解剖學、醫學有機化學實驗C1、技能學實驗(一)、衛生學、醫學影像學、臨床技能學
  • 化驗大便白細胞:這個檢查還有必要嗎?
    國內醫療常見誤區,除了把血常規的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同於細菌感染外,還有個誤區就是把大便常規化驗中見到白細胞等同於腸道細菌感染,然後就開始用抗生素
  • 一群醫生「變身」漫畫家,病人家屬:看完作品心裡更踏實了
    近日,由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紀委開展的「廉潔省醫•你我同行」 漫畫徵集評選活動落下帷幕,活動共評選出11幅優秀作品。▲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會議室裡,獲獎醫生代表帶著作品來到頒獎儀式,分享創作心得。一筆一划,一線條,一色彩,不僅是這群醫生的工作日常,更是他們對反腐倡廉的個人思考。
  • 靜脈血栓的日常飲食保健及治療誤區
    核心提示: 靜脈血栓的日常飲食保健及治療誤區。
  • 醫生的職責之二:幫助病人好好的死
    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肝臟不好可以血漿置換,或是輸入冷凍性新鮮血漿,骨髓不好輸血,免疫不好打抗生素,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撐很久,「死不了」。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連醫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一個82歲的老公公罹患心臟病,花160萬元裝置人工心臟,但因機器太大臺,他到哪裡都必須拖著救命的「心臟」,問醫生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 腳趾麻木刺痛:常穿高跟鞋當心「 」!
    常見表現1)病人最常表現為前足蹠側(足底)疼痛,部分病人表現為足趾的疼痛。疼痛多為燒灼樣,也可為刺痛、脹痛和壓榨樣疼痛。2)在負重行走和穿鞋膛窄的鞋子時加重,疼痛可向足趾放射,少數也可放射至足背及足近端。有時會感覺「襪子打褶」,或是「鞋內有小石子」。
  • 醫學影像學學習資料合集(一)
    寒假到啦~小影給大家整理了大一至大三上學期的20餘門課程學習資料,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因排版限制,資料完整版請於百度網盤自取。 提取碼:7777診斷學:https://pan.baidu.com/s/12K-qGyUjZecuAU4IDx2R6Q 提取碼:7777醫學影像技術學:https://pan.baidu.com/s/1WQrPiC4MaAeUT3EcliJIdQ
  • 人醫ICU病房的龐醫生,有位患者家屬想對你說...
    我是一名患者家屬,今特寫此信來表達我對ICU病房全體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感謝你們一個月以來對我母親病情的高度關注,感謝你們將我母親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我媽在ICU期間,我尤其要感謝張主任、李護士長以及龐陸軍、周錫偉醫生。今年6月15日,我媽突發腦溢血,在腦外科住院3天後,發生呼吸衰竭,立即轉往了ICU病房。
  • 胃腸腫瘤患者注意:除了胃腸鏡檢查,胃腸道CT檢查的作用不可忽視
    胃腸道CT檢查則是通過CT對胃腸道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胃腸CT的掃描可以清晰顯示胃腸道消化道管壁的結構以及血管情況及腹腔內各種實質臟器,對中、晚期腫瘤造成的胃腸腔內腫塊,胃腸壁浸潤增厚和胃腸外侵犯等病變的判斷有其特殊價值。胃腸道CT檢查主要用於:惡性腫瘤的分期和術前評估;腔內、壁內、腔外腫瘤的鑑別;腫瘤手術後或其它治療後的隨訪。
  • 病人還沒死,家屬已經盼著入土為安了!醫院真是個看透人性的地方
    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病人還沒死,家屬已經盼著入土為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