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中醫醫院(寶雞市骨科醫院、寶雞市中醫藥研究所)運動醫學科,於今年8月24日正式成立,這是該院骨科大家庭中增添的新成員,同時也是我市首家運動醫學科,它的成立填補了寶雞運動醫學科專業隊伍的空白。
「運動醫學科隸屬於骨科,但其主要關注點不在骨頭,而是平時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軟組織。運動醫學科也可以叫關節鏡微創外科,即在關節鏡下對韌帶、軟骨、關節囊、肌腱等的形態進行修復,並幫助重建其功能。」談及運動醫學科,這個在很多人心目中還略顯陌生的詞語,其學科帶頭人楊紅梅這樣解釋。
楊紅梅現任陝西省骨與關節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常務委員,陝西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陝西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肩肘學組委員,寶雞醫學會關節分會、脊柱分會委員,曾先後在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骨科研究所、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學習,擅長膝、肩、肘、髖、踝等多關節的急、慢性運動損傷疾病的關節鏡微創診療,包括軟骨、韌帶、半月板的損傷,滑膜病變、肌腱、關節囊、關節內損傷等。楊紅梅鏡下手術操作嫻熟,能高質量完成各種關節疾病的治療,術後能及時準確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鍊,以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在全省關節鏡微創治療上,楊紅梅無論從治療數量還是技術難度上都是佼佼者。
據了解,運動醫學作為一門完整的有理論基礎的獨立學科,20世紀30年代才正式建立。而在我國,運動醫學科屬於起步較晚的專科,國內的權威專家和技術核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其他地區的人們對於運動醫學的認知較晚。正因為如此,很多群眾缺乏專業指引,運動造成損傷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在楊紅梅接診的患者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32歲的小夥子。小夥子在10年前一次打球時扭傷了右腿膝蓋,出現了膝蓋腫脹酸痛的症狀,但當時通過X片檢查並未發現骨質的異常,且休息了一段時間後,膝蓋紅腫的情況有所減輕,小夥子也就沒有再重視。可是從此以後,他只要是進行大幅度運動,膝蓋腫痛的症狀就會出現,偶爾還會出現膝關節無力、行走不穩等情況。直到32歲,小夥子在單位組織的羽毛球比賽中再次扭傷了右腿膝蓋,他才找到了楊紅梅。通過核磁共振檢查並結合病人病史,楊紅梅確診其為長期膝蓋前交叉韌帶損傷。因為長達10年未及時進行科學治療,小夥子的關節軟骨、半月板磨損十分嚴重,膝關節堪比60多歲的老人。雖然通過手術幫助小夥子緩解了症狀,但他膝關節的損害卻已無法逆轉。
這樣的病例,在楊紅梅的從醫經歷中並不少見,在為患者惋惜的同時,她也深感責任重大。「如何讓群眾更科學地使用與保護自己的關節?一旦發生關節損傷時,如何科學處理?這是我們團隊工作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旦發生意外的關節、肌腱、軟組織等方面的損傷,應儘快到運動醫學科進行診治和康復訓練。」楊紅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