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節,在各種親戚面前才(bei)藝(po)展(ying)示(ye)都是學音樂的人逃避不開的命運。今天列出了讓音樂生過年舒適的行為,請大家善待身邊的音樂人!
學音樂的呀?給我們表演一下吧!
「你鋼琴過幾級了啊?
快讓我看看你的手長啥樣!」
學鋼琴的啊?
那你彈一首《致愛麗絲》唄?
學聲樂的啊?
那你唱一首《青藏高原》唄?
學小提琴的啊?
那你來一首《梁祝》唄?
學二胡的啊?
那你拉一個《二泉映月》唄?
學作曲的啊?
那你隨便唱一首唄?
不會唱那你咋考上音樂學院的?
學雙簧管的啊?
學雙簧是不是講究說學逗唱啊?
學音樂教育啊?
那你是不是可以開幼兒園啊?
學古箏的啊?
古箏是不是很好學啊?
我聽說「千日琵琶百日箏」?
學打擊樂的啊?
打擊樂是啥?
是架子鼓嗎?
來表演一個轉鼓槌吧!
出國留學的朋友,在家裡成為了行走的英語角,活體英語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學吉他的,彈完一首,總有親戚問:「彈的這麼好,能不能教教我孩子啊?」當你心裡千萬個MMP飄過,臉上依然笑嘻嘻的搪塞她時,她還會來一句:「這孩子哪都挺好,就是不太大方,也沒啥共同語言……」聽我一個朋友說,有一次他媽媽喝醉了,酒興大起,非要跳《酒醉的蝴蝶》,讓朋友給她伴奏彈琴,美其名曰他彈琴她跳舞,這場景多浪漫?這種尷尬到腳趾扣地可以摳出三室兩廳的場景,還發生在不少rapper身上。GAI被親戚要求來一段rap。(其實,我還挺期待GAI在親戚面前來一段《超社會》的。)甭管,你是Rapper還是Singer或又是Dancer,回家以後都是Performer。對於音樂人來說,強行表演才藝或許就像是一道坎,你不過也得過。你只是個普通的音樂愛好者,而爸媽卻把你當成「氣氛組」。在爸媽眼裡,他們覺得你得學著展示自己,畢竟在他們看來多才多藝才吃得開。在親戚朋友面前,自己臉上也有點面子。這種才藝表演對他們這一代人來說是一種Social,而在Social這件事上,爸爸媽媽一向的堅持就是「從娃娃抓起。」沒學樂器之前,讓你表演唱歌、跳舞,學了樂器之後讓你演出十級的水平,實在啥都不會的,讓你背誦古詩,比賽吃飯誰吃的快。張煒姍還說:「爸爸你不是說你最愛我嗎?你最愛我你就唱一首,不要丟我的臉!」此情此景,似曾相識,當長輩逼迫我們當眾表演時,總會說「大家都看著呢,不要丟我的臉!」當場景轉換,作為長輩的張爸爸,也是一臉尷尬,先後用了沒有伴奏,我不會唱歌作為藉口。最後,張煒姍站在臺上唱了起來,哪怕是在她的帶領下,她的父親依舊沒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