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南瓜大粉瘤」被切除!粉瘤是一種怎樣的瘤?

2021-02-10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從綠豆大小,到核桃大小,再到包子大小.一直到直徑30多釐米的大肉球,多年來,已77歲的羅大爺右臀這個不斷生長的巨大腫物,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近日,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外二科成功地為羅大爺切除了這個巨大粉瘤,目前患者恢復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家住南昌市77歲的羅大爺,30餘年前發現右臀皮下有一個綠豆大小的腫塊,按下去的時候還可以活動,由於沒有按壓的疼痛他也就沒太在意。然而讓羅大爺意想不到的是,腫塊在逐漸增大,從綠豆大小的腫塊變成了核桃大小的瘤子,再發展到包子大小,近年來瘤子竟長成了直徑30釐米的「大南瓜」。巨大的瘤子已嚴重影響了羅大爺的生活,這樣大一個異物壓著自己走路受到影響,晚上睡覺時無法平躺嚴重影響睡眠,穿衣物不好看他幾乎不怎麼出門了。

不得已,羅大爺到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求助,經診斷發現,羅大爺臀部南瓜大小的腫塊其實是巨大粉瘤,如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化膿,還可能發生癌變。羅大爺這種無明顯外傷史且粉瘤巨大的情況,在臨床上也比較罕見。確診後,外二科醫生為羅大爺成功進行了粉瘤切除術。

皮脂腺囊腫(sebaceous cyst)俗稱「粉瘤」,主要由於皮脂腺排洩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其特點為緩慢增長的良性病變。囊內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好發於頭面、頸項和胸背部。皮脂腺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一般無自覺症狀,如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化膿。

臨床表現: 皮脂腺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好發於皮脂腺豐富部位,如頭皮、顏面、胸背等處,多數生長緩慢。未合併感染時,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腫物呈球形,單發或多發,大小不等,小者數毫米,大者近10釐米。中等硬度,有彈性,高出皮面,與皮膚有粘連,不易推動,表面光滑,無波動感,其中心部位有針頭大臍孔凹樣開口,呈藍黑色,形如針頭粉刺,擠壓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樣內容物,內容物為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細胞,常有腐臭味。皮脂腺囊腫癌變極為罕見,但易繼發感染,若並發感染可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囊腫在外力下可以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且易於復發。

    

1.超聲檢查

必要時可行超聲檢查了解囊腫性質,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2.組織病理學檢查

術前一般不需要活檢,可術後送病理檢查。

應與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皮下脂肪瘤等相鑑別。

1.表皮樣囊腫

又稱外傷性表皮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多因外傷(尤其刺傷)將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腫物表面常有角質增生,好發於手及足踝等易受外傷和壓迫的部位。

2.脂肪瘤

脂肪瘤呈扁平分葉狀,位於皮下,用手指沿腫物兩側相向推擠局部皮膚,可出現橘皮樣徵。

最常用的根治方法是局麻下手術切除。皮脂腺囊腫是體表小腫物,手術簡單,在門診即可進行。手術應當儘量完整地摘除,不殘留囊壁,否則易復發。

術前有感染及手術後為控制炎症,均要適當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已合併感染的皮脂腺囊腫應在感染控制後再手術切除病灶。對於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經合併膿腫者應切開引流。

相關焦點

  • 今日病例:惡性孤立性皮膚纖維瘤
    孤立性皮膚纖維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種少見的成纖維細胞性間葉腫瘤,可累及各種器官如皮膚和腹膜。
  • 基因檢測:肚子變大變硬當心胃腸長瘤
    由於胃腸道間質瘤沒有特異性症狀,很多患者僅僅表現為簡單的胃腸道不適,導致早期難以發現病情。不少病人突然發現肚子變大、變硬許多,甚至出現嘔血、黑便才發現病情。 腫瘤專家指出,目前胃腸道間質瘤「手術+藥物」的治療效果顯著,若能及早發現病情及時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 不典型脊膜瘤的切除程度與預後分析
    腫瘤Simpson 1級切除3個,2級切除13個,3級切除2個,4級切除2個。其中1例Simpson3級切除後接受輔助放療。經Simpson 1-3級切除的腫瘤,沒有發生復發;Simpson4級切除的1個腫瘤復發。除1例患者出現圍手術期截癱外,其餘患者症狀緩解(表2)。表2. 患者術前術後神經功能狀態。
  • 68歲阿伯血尿發現罕見腎癌,祈福醫院微創新技術切瘤保腎
    一位68歲的阿伯因血尿發現腎癌,考慮腫瘤位置特殊,傳統開刀手術下要想保腎,難度大,風險高,祈福醫院泌尿外科團隊採用最新技術——後腹腔鏡下腎腫瘤切除術,成功為阿伯切除腫瘤並保留了腎臟這標誌著祈福醫院泌尿外科在精準腫瘤切除治療上邁上新臺階。10月中旬,68歲的劉伯偶然發現尿中帶血,一周未見好轉。到祈福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入院後檢查發現右腎有腫塊,進一步完善CT尿路造影(CTU)檢查,提示右腎中下級內部有一個12×12毫米的腫瘤,考慮腎細胞癌(簡稱腎癌)可能性大。由於腫瘤生長位置特殊,若採用在直視下傳統的開刀保腎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 年終體檢,不少人發現這裡長了個瘤
    因此,當B超或CT意外發現腎上腺「瘤」時,首先確立有沒有瘤?是增生結節還是腺瘤?多少大?一般在CT上能分辨出瘤還是結節,從腫瘤的邊緣和實質的密度可以有一個初步的概念。特別要注意的是,左側假瘤的機會較多,因為解剖的關係呈三葉狀,也稱星狀。而三葉狀的集合部常呈膨大狀,而誤認是腺瘤。而這些可在增強的CT上能幫助區別。
  • 要切除嗎?醫生教你判斷
    長黑痣其實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和個人的發育有一定的關係。我們人在發育的時候,體內的黑色素細胞可沿著神經肌進行輸送,在這個過程中,可因為外界因素,比如基因因素等,導致黑色素細胞儲留,這時皮膚表面就會形成黑色素細胞痣,也就是黑痣。
  • 中英文字幕:脊柱轉移瘤(Metastatic Spinal Cancer)
    脊柱轉移瘤是其它部位的癌細胞通過血流或淋巴系統轉移並定植到脊椎骨的骨髓,形成腫瘤。
  • 食農產品研學:軟糯香甜的蜜汁烤南瓜是怎樣出爐的?
    軟糯香甜的蜜汁烤南瓜是怎樣出爐的?南瓜是夏天的應季蔬菜,價格便宜,營養價值卻很高。南瓜的品種有很多,我最愛吃的還是板慄南瓜,口感軟糯,風味獨特,跟板慄的口感有點相似。今天69農業規劃網食農產品研學部,要給大家分享南瓜的新吃法,不蒸不炒,軟糯香甜,吃一次就念念不忘,這道用南瓜做的美食就是現在最火的網紅美食—蜜汁烤南瓜,做法簡單,2分鐘就能學會,大家一起來看做法吧。食材用料:板慄南瓜、熟南瓜籽、熟白芝麻、橄欖油、蜂蜜。
  • 病例挑戰:一例罕見的胃結腸瘻
    近日,來自臺灣長庚大學急診外科的Jen-Fu Huang博士等報導了一例罕見病因引起的惡病質和慢性腹瀉
  • 【吃的】南瓜南瓜,各種的南瓜料理
    如何才能令南瓜吃起來更美味?不如試一下西班牙著名的美味unuelosDeCalabaza,將南瓜做成甜甜圈,再旺火油炸,香酥可口。配上一杯香濃的熱巧克力,令人感到不枉此生啊!美國各地的無比派餡料不同:在新英格蘭,無比派中間夾的是棉花糖,而在其他地方,有的是夾著巧克力醬,還有的則夾著南瓜糖霜。不論是哪一種,都很想咬上一口啊!  3、南瓜奶油派(PumpkinCreamPie)
  • 如何將南瓜圖片製作成恐怖的南瓜燈圖片?怎樣做南瓜燈?南瓜燈圖片製作方法
    今天小編的製作南瓜燈圖片的教程是怎麼在電腦上面製作南瓜燈圖片哦,可以滿足自己不能親手製作南瓜燈的遺憾呢~嘻嘻,製作方法很簡單的哦,廢話不多說,跟小編學習一下製作南瓜燈圖片的方法吧!       公眾號回復【555】獲取今天教程連結,來看看小編的製作效果吧!一張是普通的南瓜圖片,另外一張是製作完成的南瓜燈圖片哦。
  • 病例分享:清創術治療罕見網球肘
    肘關節僵硬,也常常被稱為網球肘,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運動系統退行性疾病,多由關節間隙慢性炎症引起,而肢體紋狀樣肥大引起的肘關節僵硬極為罕見,
  • 我院骨一科成功實施全縣首例橈骨遠端瘤體骨段切除+腓骨近段截骨骨移植重建腕關節手術
    這項橈骨遠端瘤體骨段切除+腓骨近段截骨骨移植重建腕關節手術的獨立成功開展,標誌著我院骨科手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填補了我縣骨科手術的一項空白。
  • 公益行動再發力 碩大肉瘤被切除
    9月2號,湖城醫院的協作醫院——南昌三附院派出專家,對蓮湖鄉三汲坊村貧困村民的兒子高宇翔手指肌腱斷裂進行手術修復;9月3號,湖城醫院公益行動再發力,邀請了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林群來鄱主刀,對蓮湖鄉三汲坊村貧困村民張小花胸部腫瘤進行手術切除
  • 正經科普:宮頸上皮內瘤變
    一提到瘤,總有這樣的感覺:事實上,不是所有的瘤都一觸即發,就像「宮頸上皮內瘤變」,雖說是瘤,但它一時半會炸不了,就相當於
  • 【光華頭條】威海光華醫院成功切除頸動脈鞘內巨大腫瘤
    10月19日,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一患者切除頸動脈鞘內巨大腫瘤,患者術後情況良好無併發症,現後續康復中。據了解,29歲患者李某某無意中撫摸左側頸部發現有隆起腫物,輾轉多家醫院都無法確診。日前慕名來我院,李光華院長接診,經初步檢查,結合鼻內鏡、頸部彩超、頸部磁共振及強化結果,判定患者為頸動脈鞘內腫瘤,迷走神經鞘瘤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