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困擾大家最多的就是對於基本概念和方法點的認識不清楚,甚至不統一。從今天開始,LinkLab編輯組將與大家從基礎開始共同探討哈佛流行病學理論知識。所有的觀點參考最權威的書籍《Modern Epidemiology》第三版。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就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因此,從最基礎的兩個概念開始:患病率(Prevalence)和發病率(Incidence)。
患病率(Prevalence)
定義:
在特定時間,總人口中某病新舊病例之和所佔的比例。特定時間可以是多種形式,包括日曆時間(e.g., 2015/10/19)、年齡(e.g., 40歲)、生命事件(e.g., 出生,退休),或者是研究的某一段時間(e.g., 1991年)。因此,患病率可按觀察時間的不同分為期間患病率和時點患病率兩種。
例子:
2013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3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達11.6%。
注意:
1. 患病率關注的是人群中已患病的程度,如上例,關注的是2013年患有糖尿病的人數佔總人數的比例;
2. 特定時間(time referent):2013年和30歲以上;
3. 計算方式:
練習:
假設一個流行病調研:2012年1月開始在中國雲南入組了10,000成年人進行HIV篩查(每月篩查一次)。在2012年1月1日,10,000名入組者中發現1000名感染了HIV。
2012年1月1日,患病率=1,000/10,000=10%
4. 報告方式:患病率沒有單位,但是必須要在報告患病率時定義「特定時間」;
5. 統計學方法:患病率是一個比例(proportion),因此,常使用二項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進行統計學分析。
6. 患病率很少用於病原學研究。因為病原學研究通常僅關注新病例的發生,而不考慮疾病持續的時間。但是,患病率本身反映了發病率和疾病持續的時間。因此,患病率會隨著時間推延或是研究人群的改變而變化。
怎麼理解呢?
與疾病持續時間相關。假設研究發現吸菸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低於非吸菸人群,是否可以證明吸菸可以預防糖尿病呢?其實是有問題的。吸菸者壽命<非吸菸者,所以糖尿病的持續期比較短,正因為很多糖尿病患者較早的死亡,導致患病率的降低。
與發病率相關。如果疾病的發病率降低,也會導致患病率的降低。因為在同一個人群中,新發的病例減少(也就意味著在該人群中加入的新病例減少),但死亡的病例保持一致,患病率自然就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