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一附院薛武軍教授當選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器官捐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21-02-23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016年9月9日,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器官捐獻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西安舉行,一附院腎臟病醫院腎移植科薛武軍教授當選主任委員,燕航副教授當選秘書長,李楊博士當選工作秘書。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器官移植醫師分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教授、中國醫師協會會員部高峰主任出席本次成立大會。


首先,鄭樹森院士介紹了器官移植醫師分會近期的工作及器官捐獻委員會籌備的情況。鄭院士指出,器官移植涉及專業面較廣,截至目前已成立6個專業委員會,器官捐獻作為第7個專業委員會,其成立是十分有必要的。近年來,我國器官捐獻事業有了飛速的發展,已成為器官移植主要的供體來源,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器官捐獻數量排名第三的國家,目前仍然有非常大的潛力,希望通過器官捐獻委員會的成立,將我國的器官捐獻事業推向新的高峰。接下來,中國醫師協會會員部高峰主任祝賀器官捐獻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他表示,我國的器官捐獻工作起步晚,發展快,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意義深遠,醫師協會將全力支持器官捐獻專業委員會乃至器官移植分會的工作,促進分會的發展。

大會宣讀了器官捐獻專業委員會成立批覆,鄭樹森院士和高峰主任向當選的薛武軍主任委員頒發了證書,鄭樹森院士、高峰主任及薛武軍主任委員向當選的副主任委員及、秘書長頒發了證書。主任委員薛武軍教授表示,感謝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對成立器官捐獻專業委員會的支持和對他的信任,他表示將與各位委員一起,通過器官捐獻專業委員會的工作,把我國器官捐獻工作做的更好,促進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鄭樹森院士希望器官捐獻委員會在主任委員的帶領下,成為引領我國器官捐獻及器官移植的先鋒。

會後,全體委員進行合影,大會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科基礎專業委員會成立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科基礎專業委員會」於2016年9月22日在西安召開成立大會。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蔣青教授連任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科基礎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蔣青教授主持成立大會成立大會上,蔣青教授就骨科基礎專業委員會工作進行總結,並宣布新一屆專業委員會名單。靳忠民教授、鄧廉夫教授和湯亭亭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
  • 微新聞|廣東省中醫院張志強主任當選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醫師分會主任委員!
    金秋11月,由廣東省醫師協會主辦,廣東省中醫院承辦的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醫師分會成立大會及首屆學術會議
  • 專題>>瑞金醫院李宏為教授任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後醫學模擬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值2017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高峰論壇期間,中國醫師協會在北京成立畢業後醫學模擬教育專家委員會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原院長李宏為教授當選主任委員,胡偉國副院長任副主任委員,史霆任委員兼副總幹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李璧如、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鄒揚、新華醫院葛勤敏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齊學進副會長在成立大會上指出,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後醫學模擬教育專家委員會的成立,對推動我國醫學模擬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遠意義。
  • 山西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醫師分會 MDT專家委員會10月30日在太原市正式成立
    今天,由山西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醫師分會主辦、山西省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和消化微創外科承辦的山西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醫師分會MDT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胃腸腫瘤MDT學術研討會在太原市并州飯店隆重召開。靳宏星副院長代表山西省腫瘤醫院在MDT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及學術研討會致歡迎辭!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 器官捐獻與移植進展喜人.
    什麼是器官捐獻?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生活質量。器官捐獻就沒有全屍了嗎?並不是這樣。在捐獻過程中,醫師採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會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摘取相應的器官,手術後醫師會仔細縫合,維護遺體的外觀,不會令逝者的遺體、遺容受損。 想捐獻器官,應該怎麼做?
  • 醫院爭分奪秒完成2例捐獻6臺大器官移植
    12月3日晚上,安醫大一附院手術室裡燈火通明。24小時,安醫大一附院器官移植團隊完成了2例肝臟移植手術、4例腎臟移植手術。4個家庭的大愛之舉,讓6個生命在這裡開始了他們嶄新的人生。一名6個月大的嬰兒被判定為腦死亡後,家長含淚捐出了孩子的肝臟、腎臟和角膜。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自然人願意死亡後捐獻器官的,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只有同意捐獻的口頭意思表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二)沒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三)沒有配偶
  • 【第三隻眼】停用死囚器官是醫生的靈魂救贖
    ▲媒體人 白劍峰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來源
  • NCCST2015 中華醫學會2015年器官移植學年會在鄭州隆重開幕!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辦,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華器官移植雜誌承辦的「中華醫學會2015年器官移植學年會」今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吳明江教授,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業務部高新譜部長,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杜冰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夏穗生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李炎唐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實教授,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克立教授,上海長徵醫院閔志廉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嚴律南教授,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楊廣順教授
  • NCCST2015 中華醫學會2015年器官移植學年會在鄭州成功召開!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辦,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華器官移植雜誌承辦的 「中華醫學會2015年器官移植學年會」 昨天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吳明江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業務部高新譜部長,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杜冰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夏穗生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李炎唐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實教授,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克立教授,上海長徵醫院閔志廉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嚴律南教授,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楊廣順教授
  • 甘肅省已有4家醫院獲得器官移植執業資格 | 第22批援馬達加斯加醫療隊員開始選拔
    來源:西部商報我省已有4家醫院獲得器官移植執業資格  1月29日下午,甘肅省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稱,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進行材料及現場審核後,經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審議  2018年1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了《關於認定北京醫院等醫院人體器官移植執業資格的通知》(國衛醫函〔2018〕8號)。
  • 2018年河南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年會召開
    8月18日,2018年河南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年會在鄭州召開。河南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巡視員黃瑋,河南省醫學會秘書長王偉,河南省醫學會黨總支書記郭金玲,河南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會長鄭稼,副會長羅建平、李慧英、連鴻凱、高延徵、吳學建、夏磊、王愛國、朱卉敏及來自全省各地的專家出席了會議。
  • 【新時代文明實踐】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召開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會
    關注器官捐獻,傳遞生命美意,為宣傳人體器官捐獻這項公益善事,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和志願服務工作開展,宣傳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知識,傳遞「器官捐獻,生命接力」理念,樹立良好的社會新風尚,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2020年11月25日,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召開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會。
  • [EASL訪談]活體肝臟移植器官捐獻倫理下的東方與西方
    在屍體器官移植的肝源非常稀少,而且需要依據國家政策進行分配。大多需要肝臟的患者都必須要等待很長時間,在亞洲國家這個等待的時間還有可能隨著肝源需求的增加而延長。如果患者接受了認識的志願者供體的肝臟,並進行了活體肝臟移植,那麼就會大大縮短等待的時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活體肝移植和屍體肝移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手術。
  • 我在人民醫院捐獻的器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查不到!
    本號值班微信:yyyzwsgzh,歡迎醫療人添加這類事應該發生過多起,只不過沒報導出來,誰有關係,誰出錢多,誰可能先做器官移植
  • 李建興教授的「中國智造」在2017WCE上備受關注
    會議期間清華長庚醫院的李建興教授接受了Urology Times採訪,介紹了超聲定位經皮腎鏡治療疑難病例的經驗。和在國內的情況類似,由李建興教授發明的針狀腎鏡「Needle-perc」和其臨床應用理念也受到眾多國外醫生的青睞,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Marshall L. Stroller教授甚至提出請李建興教授在「Needle-perc」上簽名也成為佳話。
  • 巢湖市:90後接線員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8月16日,巢湖市社會指揮調度中心接線員張欣晨收到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光榮地成為該基金會「施予受
  • 公民器官捐獻意願調查
    由於時間限制的原因,參與回答問題的人數不算太多,但是統計結果仍然可以看出社會公眾對於器官捐獻態度的些許端倪,現將結果及簡要分析呈獻給大家。         第一個問題:「如果不得不進行器官移植才能恢復健康,您能否接受別人的器官?」
  • 【小編推薦】常德女子想成立遺體器官捐獻協會 期待您的加入!
    34歲的金英是一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重度阻力型)患者,去年她向市紅十字會提出了器官捐獻的申請。如今,她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立一家遺體器官捐獻協會,號召大家加入,以此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生活。早在2007年,金英就萌生了將來把遺體或者器官捐獻出去的想法。那一年,一個朋友捐獻骨髓讓另一個生命重獲新生的故事令她深受觸動,可因父母反對,加之對器官捐獻不甚了解,只得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