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最後一滴水(water_world2013)
其實要想認識純淨水和天然水的不同,並不難。
1、源頭水不一樣。
純淨水與天然水的源水的差別在於「天然」二字。
純水最初誕生在海灣城市。海水不適合飲用,需要用脫鹽技術進行處理。處理後會模仿自然界中的水的特性進行再礦化,然後供人飲用。
在國內,飲用純淨水就是自來水被脫鹽處理後,直接打包銷售。
天然水的源頭水一般是江河湖海等地表水,天然水中的礦泉水主要是地下礦水。
2、處理工藝不一樣。
純淨水是化學處理,而天然水是物理處理。
反滲透是近些年脫鹽技術發展的結晶,通過化學處理,將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全部去除,僅保留水分子。
天然水按照國家規定,僅允許採用最低限度的處理,多採用高溫殺菌或超濾等物理處理方法,為的是在保證水質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水中的有益物質。
3、成品水的水質不一樣。
純淨水就是純水,水中不含任何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2019年5月,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膜處理飲水設備技術要求和配備規範》行業標準(JY/T0593-2019)明文規定:
(中小學水處理設備)一採用超濾、納濾的過濾方式,只有源水汙染風險較大地區可使用反滲透方式,當源水水質達標後更換成納濾或超濾方式進行處理。
這個標準的發布從側面回復了「中小學生不宜長期飲用純淨水」的爭論。
歐洲人對純淨水與天然水的差別是非常清楚的,屬於全民共識。歐洲飲用水協會2015年的數據顯示,歐洲人消費掉的瓶裝水中,83%是天然礦泉水,14%是天然水。
而天然水,國家規定僅允許採用最小限度的處理,要保留水中的有益元素和保持水的自然特性。歐洲人是不喝純淨水的。
4、通過喝水補充營養靠譜嗎?
靠譜。
第一,天然水中的礦物質處於一種平衡狀態,且種類繁多,是人體補充的重要途徑。
那麼,喝純水對身體有害嗎?答案是肯定的。
而關於能不能喝純水這件事,全球範圍內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WHO 在 2004 年《飲用水水質指南》 中對飲用不含礦物質水的健康風險進行了系統而詳細的闡述。
該指南指出:包括純水、蒸餾水、去離子水、脫鹽水、反滲透水等在內的、完全或幾乎完全去除了礦物質的飲用水,有充分的研究證據表明它們在未被再礦化前不適合作為人類飲水。
中國國家飲用水標準起草人之一,蔡祖根教授在其著作《安全飲用水與科學飲水》中明確指出: 「不提倡長期喝純水」; 孕婦「嚴防汙染的飲水影響胎兒,一定要喝符合衛生標準的含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優質安全飲用水,不要喝純水,更不能喝含酒精的飲料,以防傷害胎兒。」
有時候,事實的真相近在咫尺。有時候,您只需要睜開眼睛,打開心門,升級認知,便可以在信息複雜的世界裡,不至於那麼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