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教中,2月14日是「情侶誓言愛情的日子」。在日本,這一天則獨自發展為「女性向男性贈送巧克力的日子」,現在已成為了日本的經典節日之一。此外,近年來除了送給喜歡的人「真心巧克力(本命チョコ)」以外,還出現了「人情巧克力(義理チョコ)」。
「人情巧克力(義理チョコ)」是一個日本社會特有的詞彙,特指女性在2月14日當天,贈送給非心儀對象的男性朋友、同學、同事等的巧克力。最近也將送給公司男性同事的巧克力稱為「社交チョコ」。顧名思義,「人情巧克力」並非用於表達愛慕,而是用於向對方表示感謝往日對自己的照顧。而收到義理巧克力的男性必須回禮,回禮的日期一般為一個月後的白色情人節、即3月14日。
那麼,在日本,2月14日情人節(バレンタインデー)這一天,為什么女性會向男性贈送「人情巧克力(義理チョコ)」呢?該現象又是從何發展而來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日本的這一「特殊」現象吧。
情人節的概念來自西方文化,其實日本社會原本並無在情人節當天贈送巧克力的習俗。1936年,兵庫縣神戶市一家由白俄移民創辦的糖果公司「摩洛索夫制果」(モロゾフ製菓)針對男性都想在情人節當天收到禮物的心理,在一份英文報紙「The Japan Advertiser」上刊登了其巧克力的廣告。
之後「不二家」和「森永制菓」等糖果公司紛紛展開戰略行銷,向大眾灌輸「情人節就應該是女性向男性贈送巧克力的節日」的概念。到了1950年代,在情人節那天向自己心儀的男性贈送巧克力逐漸蔚然成風,而基於日本的辦公室文化,一些女職員也開始向並非自己心儀的男上司和男同事贈送巧克力,只為表達對對方的感謝,這便是「人情巧克力」的由來。但到了1980年代,贈送「人情巧克力」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帶有強制性的「傳統」。
換言之,情人節季也是日本各大巧克力製造商的一大賺錢的商機。
其中,日本的一大糖果公司「有楽製菓」曾一度在東京駅一番街開了一家名為「義理チョコ専門」的人情巧克力專門店,推出自家特有的人情巧克力產品「一目で義理とわかるチョコ」,即一看就知道是人情之巧克力。小編覺得,該公司真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需求,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是一款可以毫無顧慮地向公司男同事送出的「人情巧克力」。
但是,近年來,針對「人情巧克力」爭議也越來越多。
不少日本女性認為,為了不要讓別人覺得自己「失禮」,而花費數千日元買巧克力給同事,這是一件無法忍受的事情。另外,一些公司也明令禁止送「人情巧克力」。
還有不少日本男性也對商家利用情人節過分鼓動消費文化表示反對,他們表示,情人節送巧克力的傳統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價值就是由收到多少巧克力決定的。
日本經濟新聞曾刊登過一篇名為「日本,廢除人情巧克力吧(日本は、義理チョコをやめよう)」的文章。該文章說出了很多日本女性的心聲,贈送人情巧克力對很多日本女性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負擔,但又是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她們希望情人節應該是傳達愛慕的一天,而不是完成義務的一天。
此外,除了「人情巧克力(義理チョコ)」以外,日本商家還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贈送巧克力的形式,例如「友情巧克力(友チョコ)」、「家人巧克力(ファミチョコ)」、「粉絲巧克力(ファンチョコ)」「my巧克力(マイチョコ)」等等。
所以,對於商家來說,無論是哪種巧克力,只要有消費者,他們就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