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煮,又稱御田,是源自日本的一種鍋物料理。通常,關東煮的材料包括雞蛋、蘿蔔、土豆、海帶、蒟蒻、魚丸、竹輪(魚肉或豆的製品)等。製作過程也十分簡單,將這些材料每一種都分別放在互不相通的鐵格子鍋(箱)裡,用海帶柴魚熬製的高湯小火慢煮至熟即可。如此方便製作的關東煮,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裡煮,冬天的時候尤其受人歡迎。
據發表這篇報導的記者介紹,他在六七年前採訪魚漿製品的老店,這家店與大型連鎖超商籤約,業者要求提供「能夠在關東煮湯上飄浮8小時的製品」。而這麼做的秘訣在於:「只要添加磷酸鹽、山梨糖醇等添加物,就不會沉下去,也不太會因吸收湯汁而變形,不管是超商業者還是消費者都不會知道的。」
現在,日本街頭也很少看見賣關東煮的路邊小店了,除了便利店之外,只有部分居酒屋、飲食店有售。
不管報導是否屬實,學會自己做,百利無一害。準備2個鍋或是用專門做關東煮的多格煮鍋,將食材洗淨後,先料理湯汁(出汁),然後將食物下鍋燉煮。
▲鰹節出汁。關東煮的出汁有三種方法,而日本人做關東煮最常用的出汁食材就是鰹節片。這種材料在超市就能買到,也有人會用各類小魚乾來製作出汁。
▲昆布出汁。顧名思義,就是用昆布(海帶)來製作的湯汁。整體味道偏清淡,單獨拿來用的頻率比鰹節出汁要少,但是用來跟魚類出汁混合製成混合出汁的時候會讓風味提升不少。
▲混合出汁。這種出汁方式出現在家庭料理關東煮裡的頻率較高,它是各類出汁的混合。因為肉類中存在的肌苷酸以及海帶中存在的穀氨酸都有鮮味,而且大多數時候還會在出汁的原料裡加入香菇、乾貝之類的東西,所以味道相對來說比前兩種出汁更為豐富。
如果覺得出汁麻煩,還可以在超市直接購買濃縮湯汁。出汁之後,關東煮的食材便可下鍋了。一般,人們會將食材置於另一隻未使用的鍋子內,然後在講料理好的關東煮湯汁倒入鍋內烹煮。不過關東煮的食材不能按時間來判斷是否需要撤換,而是要親自拿架子觸碰這些東西根據其軟硬程度和顏色變化來判斷。
▲湯汁一般是六小時一換,換的時候要把裡面還不需要廢棄的食物拿出來,把容器洗乾淨後重新重複出汁的過程。
▲關東煮裡的「黃金搭檔」蒟蒻和魚肉山芋餅。
▲無肉不歡的人一定會放的肉腸和牛筋,但還是要儘量看著,避免它們被煮地顏色過深而無法食用。
▲能做出便利店口味關東煮的tips。
▲居酒屋裡,關東煮可不是一串串的。
▲出汁除了做關東煮,在日本簡直能被稱為萬能湯底,還能用來煮飯。將米洗淨後在鍋裡倒入出汁,再加入一些焯過水的菌菇粒與蘿蔔粒,一起燜煮即可。用電飯煲就能製作。
▲出汁做的大阪燒。
▲出汁做的咖喱飯。
日本的關東煮裡你會發現一些特有的原料,或許看起來會有一點嚇人。如果你不知道一些詞彙而且以前也從沒見過這樣的食物,你也許會發現在你的肉湯裡除了飄著一個熟雞蛋就沒有其他的了。但是別擔心,看看下面這些,你是不是感覺餓了呢?
▲白蘿蔔
▲燒魚糕
▲裡頭包了軟綿綿的年糕狀東西的油豆腐
▲水煮蛋
▲蒟蒻
▲蒟蒻絲
▲油豆腐與其他各種混成的糰子/油豆腐
▲夾心魚餅
▲包菜卷
▲牛筋
▲竹輪麩
▲雞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