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英語故事:生存還是毀滅

2021-02-25 加拿大楓葉英語

To be or not to be

Outside the Bible, these six words are the most famous in all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They were spoken by Hamlet when he was thinking aloud, and they are the most famous words in Shakespeare because Hamlet was speaking not only for himself but also for every thinking man and woman. To be or not to be, to live or not to live, to live richly and abundantly and eagerly, or to live dully and meanly and scarcely. A philosopher once wanted to know whether he was alive or not, which is a good question for everyone to put to himself occasionally. He answered it by saying: "I think, therefore am."

But the best definition of existence ever saw did another philosopher who said: "To be is to be in relations." If this true, then the more relations a living thing has, the more it is alive. To live abundantly means simply to increase the range and intensity of our relations. Unfortunately, we are so constituted that we get to love our routine. But apart from our regular occupation how much are we alive? If you are interested only in your regular occupation, you are alive only to that extent. So far as other things are concerned--poetry and prose, music, pictures, sports, unselfish friendships, politics, international affairs--you are dead.

Contrariwise, it is true that every time you acquire a new interest--even more, a new accomplishment--you increase your power of life. No one who is deeply interested in a large variety of subjects can remain unhappy; the real pessimist is the person who has lost interest.

Bacon said that a man dies as often as he loses a friend. But we gain new life by contacts, new friends. What is supremely true of living objects is only less true of ideas, which are also alive. Where your thoughts are, there will your life be also. If your thoughts are confined only to your business, only to your physical welfare, only to the narrow circle of the town in which you live, then you live in a narrow car-conscribed life. But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what is going on in China, then you are living in China~ if you’re interested in the characters of a good novel, then you are living with those highly interesting people, if you listen intently to find music, you are away from your immediate surroundings and living in a world of passion and imagination.

To be or not to be--to live intensely and richly, merely to exist, that depends on ourselves. Let widen and intensify our relations. While we live, let live!

生存還是毀滅

「生存還是毀滅。」如果把《聖經》除外,這六個字便是整個世界文學中最有名的六個字了。這六個字是哈姆雷特一次喃喃自語時說的,而這六個字也就成了莎士比亞作品中最有名的幾個字了,因為這裡哈姆雷特不僅道出了他自己的心聲,同時也代表了一切有思想的男男女女。是活還是不活——是要生活還是不要生活,是要生活得豐滿充實,興致勃勃,還是只是活得枯燥委瑣,貧乏無味。一位哲人一次曾想弄清他自己是否是在活著,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也大可不時地問問我們自己。這位哲學家對此的答案是:「我思故我在。」

但是關於生存我所見過的一條最好的定義卻是另一位哲學家下的:「生活即是聯繫。」如果這話不假的話,那麼一個有生命者的聯繫越多,它也就越有生氣。所謂要活得豐富充實也即是要擴大和加強我們的各種聯繫。不幸的是,我們往往會因為天性不夠豐厚而容易陷入自己的陳規舊套。試問除去我們的日常工作,我們的真正生活又有多少?如果你只是對你的日常工作才有興趣,那你的生趣也就很有限了。至於在其它事物方面,比如詩歌、散文、音樂、美術、體育、無私的友誼、政治與國際事務,等等——你只是死人一個。

但反過來說,每當你獲得一種新的興趣——甚至一項新的造詣——你就增長了你的生活本領。一個能對許許多多事物都深感興趣的人是不可能總不愉快的,真正的悲觀者只能是那些喪失興趣的人。

培根曾講過,一個人失去朋友即是死亡。但是憑著交往,憑著新朋,我們就能獲得再生。這條對於活人可謂千真萬確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全適用於人的思想,它們也都是活的。你的思想所在,你的生命便也在那裡。如果你的思想不出你的業務範圍,不出你的物質利益,不出你所在城鎮的狹隘圈子,那麼你的一生便也只是多方受著局限的狹隘的一生。但是如果你對當前中國那裡所發生的種種感到興趣,那麼你便可說也活在中國;如果你對一本佳妙小說中的人物感到興趣,你便是活在一批極有趣的人們中間;如果你能全神貫注地聽點好的音樂,你就會超脫出你的周圍環境而活在一個充滿激情與想像的神奇世界之中。

生存還是毀滅——活得熱烈活得豐富,還是只是簡單存在,這就全在我們自己。但願我們都能不斷擴展和增強我們的各種聯繫。只要一天我們活著,就要一天是在活著。

公眾號下發送 英語故事 可閱讀更多往期精彩英語故事

相關焦點

  • 形上生活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還是毀滅
    法國攝影師 Yann Arthus-Bertrand(雅安·阿瑟斯·伯特蘭)和他的團隊開始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探尋,兩年多接近三年的時間裡,遊歷了65個國家,與不同膚色、不同身份、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2000多人進行對話,讓他們在鏡頭前訴說自己的故事
  • 生存,還是毀滅?
    20年,剛出生的嬰兒都上到了大學,腦袋裡都是日本,還是賽德克人嗎?"莫那魯道質問道。"可是他們身子裡流淌的都是賽德克人的血液啊!"花岡一郎爭辯道。"可是他們學到的就是他們是日本人啊!"莫那魯道說。"莫納頭目,你真的要這麼幹了嗎?日本人有飛機,有大炮,有機槍,有軍隊,科技差距太大,我們能打的過嗎?"花崗一郎問。
  • 《人類滅絕計劃》8人本丨為人類的命運做出最後一搏,生存還是毀滅?人類的命運,由你揭曉.
    而在無人知曉的地球彼端,一處奇山從遠古的滄桑中一步步揭開面紗,悄然牽動著人類此刻的命運生存還是毀滅?人類的命運,由你揭曉。劇本本身故事內容宏大,作為陣營機制本,環節的設計非常新穎,企業家和科學家,總裁與考古學家,首富以及學者,各種身份交雜沒有讓整局遊戲的代入感有所抽離,互相之間勾心鬥角的氣氛緊張刺激,越玩越精神!』』
  • 每日英語故事:垃圾車法則
    公眾號下發送 英語故事 或 英語故事2 可閱讀更多往期精彩英語故事楓葉英語教育(MaplesEDU)為大家提供學習英語口語的一個在線視頻教育平臺, 在這裡大家可以沉浸在英語環境中來進行「學」「練」和「用」, 我們提供專業的北美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練習,不出國門也能找到與國外一樣的感覺, 讓大家能以更小的代價和更低的成本就可以掌握這項技能.
  • 劉詩宇:被忽略的奧格瑞瑪·毀滅之錘
    刺客原本是毀滅之錘派去護送杜隆坦的護衛。精明如毀滅之錘,是否故意靠古爾丹的這手棋殺死杜隆坦?還是這個刺客只是他栽贓古爾丹的一個藉口?這種猜想並非不可能,如果這是真的,那么正史中的毀滅之錘,為了自己的選擇剷除了好友。電影中呢?
  • 《聊聊醫學英語的故事》之:每日一譯 11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
    2017-05-28 首醫小王 聊聊醫學英語的故事
  • 地球比20年前更綠,「環保」詞彙的英語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而生態環境的變化則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質量,比如全球變暖帶來的環境變化,比如沙漠化帶來的自然災害等等,甚至就連電影中都有所體現。在如今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中:因為太陽的衰老膨脹,人類在地球建立了許多行星發動機,以期帶著地球逃離銀河,避免因太陽毀滅而滅亡。為什麼人類非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呢?
  • 【每日英語文章】拜登領先
    2020年有很多不可預測的事件和引人注目的新聞故事,但只有少數影響了選民的意圖。在過去的六個月裡,冠狀病毒的傳播導致的最初的經濟崩潰,喬治·弗洛伊德死亡的全國性抗議,政黨大會和第一次總統辯論只改變了選民的一點點想法。大多數時候,這種變化對喬·拜登有利,他在4月份開始領先,此後就沒有再回頭。根據《經濟學人》預測模型他有29%的機會贏得選舉。
  • 【每日英語文章】美國火災
    >本文章英文原文來自經濟學人,不代表公眾號立場 英文文章及圖片來源:https://www.economist.com/graphic-detail/2020/10/13/the-world-economy-will-suffer-from-long-covid-too往期回顧:【每日英語文章
  • 地球比20年前更綠,有關「環保」詞彙的英語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而生態環境的變化則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質量,比如全球變暖帶來的環境變化,比如沙漠化帶來的自然災害等等,甚至就連電影中都有所體現。在如今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中:因為太陽的衰老膨脹,人類在地球建立了許多行星發動機,以期帶著地球逃離銀河,避免因太陽毀滅而滅亡。為什麼人類非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呢?
  • 一個幻想毀滅世界,滅掉人類的網絡大V
    9月12日,趙盛燁發了一條帖子,還是用中英文雙語發出。    而事實上打幾百枚核彈過去,次生災害等等會將這個世界全部毀滅。這樣算起來,就完全沒有必要把核彈投過去,想毀滅世界其實很容易,在這裡舉三個例子:   1、在太平洋引爆裝滿核彈頭的核潛艇,巨浪可超過2000米,將淹沒除了青藏高原以外的所有地區;   2、在喜馬拉雅山脈同時引爆數千枚核彈,可以改變地球的公轉軌道,地球將帶著全人類飄向漫無邊際的黑暗宇宙;  3、在四川盆地深鑽10000米,埋入數千枚核彈同時引爆,將激起地心的坍塌
  • 【每日英語文章】大法官
    甚至當她還是一名熱情的女權主義訴訟律師時(就像她喜歡說的那樣),在20世紀70年代代表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婦女權利項目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時,她首先把自己視為一名教師,指導全男性法庭女性對「保護」並因此貶低她們的法律的感受。作為猶太人和女性,她可能會對自己面臨的偏見感到憤怒:例如,在離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後,她沒有得到任何紐約律師事務所的工作機會,儘管她成為了那裡的第一位終身教授。
  • 【每日英語文章】瑞士與歐盟
    本文章原文來自經濟學人,不代表公眾號立場 英文文章及圖片來源:https://www.economist.com/europe/2020/09/26/upcoming-referendums-will-show-how-the-swiss-may-relate-to-the-eu往期回顧:【每日英語文章
  • 每日英語:奧維德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奧維德名言 2013-02-20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If you'd
  • 2月13日《每日英語》:「紅包」「壓歲錢」英語如何表達?
    每天一句英語口語,一年就是300多句哦!趕快關注公眾號,加入到學英語的隊伍中來吧!點擊音頻跟Mr.Su學習《每日英語》吧2月13日《每日英語》今天跟Mr. Su學習「紅包」和「壓歲錢」英語怎麼表達?「紅包」 red packet 「壓歲錢」lucky money  / gift money1.
  • 【每日英語文章】美國氣候政策
    然而,還是有希望的。儘管共和黨反對幾乎所有的行動,但選民對氣候變化越來越擔憂。三分之二的人認為聯邦政府在這方面做得太少,其中包括許多年輕的共和黨人。儘管化石燃料遊說團仍然很強大,但許多共和黨商業捐助者希望採取更多行動——部分原因是資產管理公司敦促企業將其戰略與拜登先生設想的淨零世界相一致。
  • 每日英語翻譯:一定會很高興的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翻譯:一定會很高興的 2013-01-31 14:47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每日英語:衡量一個人的品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衡量一個人的品質 2013-02-20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The
  • 每日英語翻譯:那些笨蛋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翻譯:那些笨蛋們 2013-01-28 16:1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每日一句英語:有點兒害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一句英語:有點兒害怕 2013-02-16 16:03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