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礙問卷(MDQ)由Robert M.A. Hirschfeld醫生及其同事研發,用於篩查雙相障礙,主要包含13個關於雙相障礙症狀的是/非問題。Hirschfeld等報導,美國精神科門診患者中,MDQ的克隆巴赫係數(Cronbach's alpha)為0.90,劃界分為7分時對於區分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BP)與重性抑鬱障礙(單相抑鬱障礙,UP)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73、0.90。完成MDQ耗時5分鐘左右。該量表為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常用的雙相障礙篩查量表,已被翻譯為19種語言。
2010年,楊海晨等在Hirschfeld等授權下,將原量表的英文版本翻譯成中文,並對中文版MDQ的信度和效度進行評價。中文版量表整理如下:
楊海晨等指出,MDQ條目陽性回答率BP組的13項條目陽性回答率為32.4%-78.2%,從第1項到第13項分別為:62.7%、45.4%、78.2%、62.0%、70.8%、68.3%、56.3%、70.1%、62.7%、37.0%、32.4%、48.6%、37.0%。對BP組與UP組的資料進行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DQ評分判別BP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且曲線下面積為0.75。以不同的MDQ量表得分為劃界分時,相應的敏感性、特異性以7分為劃界分時最佳,此時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64、0.80,取6分時敏感性上升,特異性下降;取8分時敏感性下降,特異性上升。
研究者還指出,MDQ劃界分為7分時,敏感性、特異性具體值略低於美國的結果,是跨文化差異的影響或是由於翻譯的原因,抑或是其他原因,目前尚不明確。MDQ重要用途之一是作為篩查量表,但無論是英文版還是中文版,都存在敏感性低而特異性高的特點,研究者認為,量表存在進一步改進之處。
此外,英文原版(PC端可下載)還包含針對症狀共存及功能損害相關的條目。當患者症狀量表得分≥7,既往曾在某一時間內同時出現上述≥2個症狀,並且在功能損害問題中評為「中度」或「重度」,則被視為篩查陽性,須接受針對雙相障礙譜系的全面評估。
參考資料:
1、Hirschfeld R M A, Williams J B W, Spitzer R L,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bipolar spectrum disorder: the Mood Disorder Questionnaire[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0, 157(11): 1873-1875.
2、Mood Disorder Scale (MDQ),Psychiatric Times,August 04, 2014
3、楊海晨, 苑成梅, 劉鐵榜, 等. 中文版心境障礙問卷的效度與信度[J].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10, 43(4): 217-220.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