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州切實抓好傣醫藥的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和發展工作,多途徑培養傣醫藥人才,不斷完善傣醫藥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傣醫藥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自今年9月2號起,西雙版納州傣醫院43種院內製劑進入雲南省醫保目錄平臺,這意味著在省內醫院住院,都能享受到這43種製劑的醫保報銷政策。
(獲取更多內容,請關注西雙版納手機臺微信公眾號:XSBNRTV)
景洪市的玉女士因患疾病,到醫院住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給她使用了西雙版納州傣醫院的院內製劑,因為有了醫保報銷這個政策,為她減輕了經濟負擔。
景洪市 玉女士:
有病可以放心地醫,放心地治,不愁治病沒有錢這個問題,非常感謝我們國家的這個政策。
此次進入雲南省醫保目錄平臺的西雙版納州傣醫院43種院內製劑,是在發掘整理古籍文獻的基礎上,從傣醫七千多個傳統經方、驗方中篩選整理出的。
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副院長 玉臘波:
包括最常用的這個解毒藥,還有治療肝膽病的,脾胃病的,還有咳嗽,還有一些婦科、皮膚科的。43個院內製劑進入省醫保目錄平臺的話,就意味著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在推動院內製劑走向全省,讓更多人得到傣醫藥的實惠,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
傣族傳統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藏、維、蒙醫藥並稱為「中國四大民族醫藥」,是西雙版納傣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鬥爭過程中,認真總結民間流傳的傣醫、傣藥基礎上,吸收了隨南傳上座部佛教經典傳入的印度醫學、藥學知識,汲取漢族中醫知識,創造出的具有民族特點和地域特色的醫學、藥學理論。
傣醫藥體系以「四塔」「五蘊」理論為基礎,包含的人體組織構成和精神感知系統,較全面地闡述了傣醫藥對人體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的認知,對治療疾病有獨到的見解。傣藥治療疾病,除了採用內服、外用,內外合治三種治法外,還採用一些獨特的治療方法,如睡藥、敷藥、蒸藥、薰藥、研磨藥、刺藥等。其中,睡藥療法傣語稱「暖雅」,是傣醫十大傳統療法之一,用於治療風溼病、中風偏癱後遺症和產後保健、預防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2011年5月,睡藥療法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依託植物多樣性的熱帶雨林資源優勢,西雙版納州在繼承、發掘具有千年悠久歷史的傣藥理論體系和傣醫藥文化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功挖掘開發出了民族特色與現代特徵為一體的「珠子肝泰膠囊」、「雙姜胃痛丸」、「腎茶袋泡茶」、「 雅叫哈頓散」、「七味榼藤子丸」等傣民族經典驗方藥品。
詳情請看今晚20:00,西雙版納廣播電視臺BNTV-1《西雙版納新聞》欄目。
也可關注西雙版納手機臺(微信公眾號:XSBNRTV),通過自定義菜單—微視聽—微新聞,點播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