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入魂,日本三大牛丼居然曾一度關乎日本經濟?!

2021-02-17 品牌幾何

生魚片、壽司、刺身,代表了日本的飲食文化,然而說起日本真正的國民美食,那非得拉麵與牛丼(don)莫屬。作為僅次於拉麵的國民美食,很多日本人早餐可能就是直接來一碗牛丼,因此牛丼也被譽為是日本B級國民料理,而被列為日本三大連鎖「平價美食牛丼」的吉野家、松屋、すき家(食其家),也早已將觸角伸向了海外,想必你也定去品嘗過一二。

在愛吃拉麵的國度,

日本牛肉飯為什麼也能那麼受歡迎?

首先從生活角度來說,牛肉飯方便、省時、便宜的特性,對於日本這個生活在高壓下的國度而言簡直就是絕佳的搭檔。它們的分布密度堪比7-11便利店,並且基本上都是24小時營業的,對於加班至深夜,在飢腸轆轆卻四顧茫然找不到吃一口飯的地方之時,能看亮著燈光的一家店的加班黨而言,這種心情是不言自喻的。

此外牛肉飯的便捷性更是適應著這個時代的節奏,大多數的牛肉飯店門口和店內,都擺放著幾臺自動售賣機,不僅簡化了繁瑣的點餐步驟,對於語言不通的遊客來說,也免去了點頭哈腰的尷尬。

從文化角度而言,在明治時代,日本人學西方的理論,生活方式也學習西方,在二戰後的經濟大發展的浪潮中,開始真正地富了起來,也逐漸養成了吃牛肉的習慣,而引領這股牛肉消費浪潮的,正是吉野家。牛肉飯作為「文明開化」的進程之一,自然逐漸佔據了日本人快餐文化的核心地位。

日本三大牛丼

整個日本的牛肉飯市場非常龐大,年銷售額達到3500億日元。這個龐大的市場幾乎完全被三大巨頭瓜分。

三大牛丼連鎖之中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吉野家了,它也是三大牛丼中歷史最悠久的一位,1899年就在東京日本橋附近開店,受到魚市工人和民眾的歡迎。戰後隨著日本的經濟騰飛,吉野家從1968年開始連鎖運作,牛肉飯連鎖店的形式就此開幕。

除了主打的牛肉飯外,它的創新也引人關注。前年它在臺灣推出了全新的「MUJI風」輕食概念店,一度引起了市場的聚焦,與此同時還打出了「慢活、慢食、分享」的新生活概念主張。雖然這樣的概念店目前尚未普及到國內,但聯想近年來它推出的一系列自我革新政策,饒有深意。

1966年,另一家牛肉飯連鎖「松屋」誕生,開始與吉野家平分秋色,他們之間的關係就類似於麥當勞和肯德基掐架。與吉野家門店遍布中國不同,日本才是松屋的主戰場。

在日本國內,松屋門店遍布,招牌顯眼好認,點餐方式是使用販賣機,所有菜品一目了然,有圖有價格,只要選擇好自己想要的菜品,投足錢幣,機器就會列印出一張像糧票和地鐵車票一樣的小卡片,再把卡片交給店員就萬事大吉了。並且與其他同業不同,除了牛肉飯和定食外,餐牌中也有數款咖哩飯可供選擇,並且在店內用餐一率都會附上味增湯。

值得一提的一點是,想比於其他兩家,松屋與中國的「淵源」更深 。2006年,受美國狂牛症影響,日本曾一度爆發牛肉風波,使行業受到震蕩。此時,松屋改變策略,全線摒棄美國牛肉,從而採用中國山東的牛肉,讓吉野家「後院起火」。而這一舉措也同時改變了市場對中國牛肉「低價低質」的印象。

食其家輩分最小, 1982 年創立於日本橫濱,但是發展十分迅猛,2008年分店數量超過有100多年歷史的吉野家,在同行業佔有約45%的市場,成為日本第一連鎖快餐品牌。其在日本國內以及海外以直營店的方式擴展版圖,目前全日本的食其家分店總數接近2000家。

食其家讀懂顧客們心理需求,如今是三家中唯一一個還保持著座下後再點餐的快餐店,店鋪設計也一併採取吧檯席加桌席的分布,這樣的模式下吸引了很多人和家人一起前往。並且它極為重視細節,通過細小直觀地對比,讓消費者更好地選擇。

然而,雖然食其家的牛肉飯銷售量很高,但是它們在日本民眾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卻不太好。這便要牽扯到「牛肉飯的營銷史」了。

牛肉飯三巨頭之爭

就像我們大天朝有沙縣小吃、蘭州拉麵、千裡香、黃燜雞米飯,四大巨頭形成鼎足之勢,日本的三大牛丼連鎖也相愛相殺著。

一開始三大牛肉飯巨頭還是很和諧的,團結一致對抗麥當勞之類的外來連鎖快餐品牌。然而自2000年左右,日元對美元大幅度貶值,一家叫「神戶燈亭」的規模相對較小的牛肉飯連鎖店率先把牛肉飯的價格從400日元猛降到290日元,這場行業的價格戰便打響了。

牛肉飯的價格一度被認為是反映日本通貨緊縮的指標之一,各大巨頭們甚至競相將普通碗售價降至200日元左右(相當於14RMB)。然而低價的背後,必然有承擔這部分壓力的人,這不是公司領導,不是食客,而是最最普通的服務人員。少店員、高強度的工作,為「罷工事件」埋下了伏筆,直接的折射了日本的經濟狀況。


由於被迫不斷降價,同時受到價格更低的競爭對手排擠,盈利變得越來越困難。資歷最深的吉野家淨虧損額23億日元,銷售額也下降了22.2%,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狀態。相比之下,牛肉飯價格最便宜的食其家,在財政上卻過得相對不錯。2014年2月,食其家更是推出「壽喜鍋牛肉套餐」,大受好評。然而這一切的背後,是資本經營對人力的剝削。

食其家為了維持低價,不但沒有增加人手,反而推行「深夜一人店」政策,要求深夜每家店鋪只派駐一名員工,從半夜12點一直幹到早上9點。除了提供料理之外,還要負責清潔衛生和備貨等多種工作,然而因為一人工作的緣故,導致食其家在深夜常常被搶劫犯光顧,企業方面為了經營而置於員工的安全不管。

這是當時一家店的員工在做搶劫演習

壓力、安全隱患、過度勞累……一系列負面情緒的積壓,最終在2014年5月14日,全日本食其家員工爆發遊行,釀成了日本餐飲界著名的「鍋之亂」。當天有184家店臨時關門,幾乎陷入了滅頂之災,隨後多家店鋪把深夜加班的時薪從1000日元左右調整到1375日元,才慢慢恢復到原先的水平。

食其家忽視了用人之本,不顧人的正當權益黑心經營,讓自己吸取到了深刻的教訓,與此同時,也引起了市場的警覺。

2014年12月,吉野家宣布正常分量牛肉飯的價格將提高 27% 達到 380 日元,約合 19 元人民幣,完成其24年來的首次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這似乎並不只是一次簡單的漲價。當時日元匯率不斷下滑,甚至到達了歷史最低水平,而牛肉飯作為反映日本通貨緊縮的指標之一,吉野家此舉也被認為是抵禦內需疲軟所導致的通縮現象。

從日本三大牛丼的變遷及故事中,我們似乎更能明白日本牛肉飯「一碗入魂」的奧義。

文 | MM醬

來源 | 品牌幾何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下方二維碼

否則一律視為侵權

Reference:

《遍布日本街頭的這一碗牛肉飯,味道不像你想像得那麼美滿》

來源 | 假裝在紐約(ID:mr-jiazhuang)

【免責聲明】

品牌幾何是個中立的知識分享平臺,以上內容僅供分享,非用作商業用途。本文使用圖文及視頻等作品部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一碗牛丼
    但你一定不知道:危機、惡性競爭,食品安全。中國餐飲面臨的問題,這碗日本蓋澆飯也曾經歷。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間薄利盈微的牛丼店幾近倒閉。直到戰後,日本經濟在美國援助下逐步復甦,牛丼店也越做越大,分店逐步開遍全國。
  • 牛丼,一碗屬於島國人民的黃燜雞米飯
    日本本土另兩家以販售牛肉飯為主的快餐也來了中國,口碑明顯後來者居上:食其家分管了滬上日式快餐的版圖,松屋的門店雖然不如前兩者多,但帶著看上去就更正宗的樣子,讓人們覺得值得為一碗飯特意跑一趟。日式快餐在中國並不比洋快餐更受歡迎,牛肉飯也沒能像拉麵一樣在異國一碗入魂,但隨便翻翻它背後的故事便知,它本身就來自經濟蕭條時期的底層社會,不比諸如眾星捧月下的鰻魚飯,它的哲學其實就像吉野家大半個世紀前就定下的口號那樣,必須「快速!便宜!好吃!」。
  • 輕食新餐品「日式溫泉蛋牛丼」一碗來自日本的蓋澆飯
    在日語裡念don,指一碗有碗蓋的白飯,飯上鋪著菜,如今多指「蓋飯」。牛丼,也就是牛肉蓋飯,將肥牛片和洋蔥絲配以調製料汁一起烹飪後蓋在米飯上食用。1899年創業的吉野家推出了肥牛蓋飯,因其食用方便、價格低廉、立等可取深受廣大漁港工人喜愛,一直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在日本擁有著國民快餐的地位。
  • 日本民俗文化介紹(三十八) 牛丼
    牛丼牛丼,是一種丼物,丼物指一碗有碗蓋的白飯,飯上鋪著菜,如炸魚蝦的叫天丼、炸豬肉排的叫カツ丼、雞蛋和雞肉的叫親子丼,牛丼主要做法是在碗內盛上米飯後菜品特色牛丼,是一種蓋飯,指一碗白飯上鋪著菜,如炸魚蝦的叫天丼、炸豬肉排的叫カツ丼、雞蛋和雞肉的叫親子丼,牛丼主要做法是在碗內盛上米飯後,上鋪一層碎牛肉片和洋蔥絲
  • 日本飲食文化之解析丼物的美味
    去過日本的朋友都會知道日本當地牛丼店是如何成行成市的,日本三大牛丼連鎖店,第一位吉野家,第二位松屋,第三位食其家,三個品牌加起來全日本有超過4000間分店,還不計吉野家在海外開設的六百多間分店,可見人氣之盛。
  • 一碗牛肉飯,一部百年史
    日本本土另兩家以販售牛肉飯為主的快餐也來了中國,口碑明顯後來者居上:食其家分管了滬上日式快餐的版圖,松屋的門店雖然不如前兩者多,但帶著看上去就更正宗的樣子,讓人們覺得值得為一碗飯特意跑一趟。在中國,日式快餐並沒有像洋快餐那樣受歡迎,牛肉飯也沒能像拉麵一樣在異國一碗入魂,但隨便翻翻它背後的故事便知,它本身就來自經濟蕭條時期的底層社會,不比諸如眾星捧月下的鰻魚飯,它的哲學其實就像吉野家大半個世紀前就定下的口號那樣,必須「快速!便宜!好吃!」。
  • 牛丼,日本人的最愛
    日本人は本當に牛丼が好きで、町のあちこ地に牛丼屋さんがあります。
  • 大阪探店〡日本人最愛的牛丼三大家之一松屋Matsuya
    日本有許許多多的連鎖快餐店,其中最出名的牛丼三大家,分別有「食其家(すき家)」、「吉野家」,以及今天要介紹的「松屋Matsuya」,它們以便宜、快速、好吃的特點,成為許多外國留學生或窮遊者(正是吃吃在下)的好幫手。
  • 拉麵是一種修行,一碗入魂;味千拉麵忘記了修行,更丟了魂
    首先,對於日本拉麵,有個背景小資料,日本拉麵有三大式: (1)博多拉麵——以豚骨湯及細面為原料,特徵是乳白色的豚骨白湯。 是,也不是 說是,是因為它確實創始於日本,1968年,味千拉麵誕生於日本熊本縣。 說不是,是因為你現在中國吃到的味千拉麵跟現在日本的味千拉麵都來自中國。 1988年,出生在山西的潘慰隨父母赴香港生活。
  • 【芝城美食】吉野家風格牛丼飯,還是熟悉的味道
    細緻入微、追求卓越的美食理念,感受日本舌尖上的匠人精神,請到JINYA拉麵餐廳來!陣在日語中的發音為JINYA,是日本歷史以上一位備受人民尊敬的武士的名字。高橋友紀先生是典型的拉麵控,在日本時期最喜歡吃的就是拉麵。2010年高橋旅居美國,在亞洲美食豐富的加州他居然找不到一碗正宗的日式拉麵。於是,餐飲世家出身的高橋先生決定自己開一家拉麵店,把日本最傳統、最正宗的拉麵的帶到美國,這就是陣JINYA的誕生。
  • 日本最流行的蓋澆飯牛丼飯,在家裡花十分鐘,三個步驟就能搞定
    日本的丼物,相傳是在幕府室町時代出現的。古代,上流階層將米飯與配菜分開食用,而米飯與配菜出現在同一個碗的丼物,在那時被視為一種不禮貌的吃法。  日本的人氣蓋澆飯,比如牛肉蓋澆飯「牛丼」、雞蛋雞肉飯「親子丼」、豬排飯「豬排丼」都是在這個時代形成的。
  • 這家店經歷狂牛症不倒,被譽為牛丼的最後守護者,甩出吉野家好幾條街
    泡麵、牛丼、厚蛋燒其中的牛丼想起來就讓小元垂涎不止有肉、有菜還有飯滿滿一碗,暖心暖胃
  • 黑心牛丼巨頭食其家,連996都不如
    事實上,被夾在社會轉型夾縫中的年輕人並沒有變懶,變的是環境和時代日本過去就一直有那種「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賺大錢」的獨立營業思維,在經濟發展的年代,日本國內的確也產出了許多因為肯拼肯、努力而成功的實業家。
  • 在日本沒有什麼是一碗丼擺不平的~
    人們偶然發現,用壽喜燒的湯汁拌飯很美味,於是「牛丼」就誕生了。丼飯連鎖品牌之一的食其家(すきや),其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如此。說到牛丼的連鎖品牌,吉野家幾乎是牛丼的代名詞。1899年吉野家1號店在築地市場開業,迅速俘獲了魚市場大叔們的胃。以築地為起點風靡淺草、上野·廣小路一帶的下町,成為町食文化的代表。
  • 日本米牛丼12月登陸食其家,寶藏級大米限量販售
    疫情也許阻礙了你前往日本品嘗美食的步伐,但絕對阻礙不了你對美食品質的要求。人不可一日不食,米飯更是三餐中不可缺少的主食。米飯的品質與口感直接影響了這頓飯是不是有質量。哪怕是匆忙午間,也不應該應付了事。快與品質,在食其家就可以兼得。食其家推出期間限定正宗日本富山縣產的越光大米牛丼,不出國門,即可品嘗到日本米飯的軟香甜糯!
  • 築地市場|「一碗入魂」海膽飯
    東京的凌晨是從築地市場開始的,我記得日本奶奶這麼說的時候坐在蒲團上望著日本海的方向,從此這個日本最大的魚市場便深深包裹在我滿是口水的嚮往裡。我專注於搜羅各式各樣的魚乾、蝦幹、以及諸多能帶回去乾貨,這些都是我身不在築地時對心和嘴的慰藉,它們組成了我的深夜食堂,加班回家後一碗溫柔鮮香的海鮮泡飯,家裡貓咪們鍾愛的小魚乾,都源自於我逛築地市場時幸福的尋寶徵途,它們的新鮮質量從未讓我失望
  • 【劍心帶你遊日本】狐狸屋きつねや築地市場兇婆婆的東京第一牛丼
    大家如果聽到「牛肉飯」或「牛丼」,應該會即時想起「吉野家」或者「松屋」這些廉價連鎖店吧?如果你聽到「築地市場」大概會想起壽司或魚生飯,有沒有想過在築地市場會有東京第一的牛丼?大家在日本最著名食評網站Tabelog輸入「牛丼」的話,可以見到狐狸屋排名全國第三,東京第一,留意第二是在神戶用神戶牛肉做牛丼的名店「廣重」,這家狐狸屋的牛丼有什麼能耐可以得到和神戶牛丼同級的評價?
  • 牛丼為何物?
    中國很多人掌握牛丼,是以吉野家剛開始的。實際上能夠更為膽大點地說,牛丼往往日本時興,也是吉野家的貢獻。儘管牛肉飯在明冶中後期就會有,但以中式快餐方式出現並盛行日本國全國各地,是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吉野家開闢剛開始並推動的,然後出現的食其家(すき家)、松屋,在牛丼上也只有算作個跟隨者。是的,你不明白錯,牛丼日本流行,並並不是因為它在美食上面有多麼的精工細作,大量的是由於它的性價比高,便捷,及其合乎日本鬼子的口感。
  • 豚骨與湯汁與面,一面入魂.
    第一次走進日本拉麵館,大抵都要被麵館裡日本人淅瀝呼嚕吃麵的聲音震撼到。
  • 在日本800日元一碗的拉麵,到底算不算「貴」?
    說到日本最深入人心的美食,那一定是拉麵吧!日本各地都有著特殊的製作方法和口味,「每一個日本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碗拉麵」的拉麵文化。拉麵雖說是日本的國民美食,不過價格問題卻一直備受日本民眾們的爭議。最近一篇由日本廣播節目的調查指出許多霓虹金認為一碗拉800日元的拉麵太貴了,這個調查結果也很快引起看網友們的激烈議論。「一碗800日元的拉麵算貴嗎?」節目組展開調查得到了370人個人的回答後得到了:73%的人嫌貴37%的人認為便宜。隨後各大網站也引用了該篇調查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