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牛丼12月登陸食其家,寶藏級大米限量販售

2020-12-23 鳳凰網

疫情也許阻礙了你前往日本品嘗美食的步伐,但絕對阻礙不了你對美食品質的要求。人不可一日不食,米飯更是三餐中不可缺少的主食。米飯的品質與口感直接影響了這頓飯是不是有質量。哪怕是匆忙午間,也不應該應付了事。快與品質,在食其家就可以兼得。食其家推出期間限定正宗日本富山縣產的越光大米牛丼,不出國門,即可品嘗到日本米飯的軟香甜糯!

一年僅一次的食其家日本米品鑑活動,今年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從12月1日至1月上旬為止的一個半月,只在每天中午限量銷售日本米牛丼。超實惠的價格就能將自己的午餐升級為口感軟糯,香氣撲鼻的日本越光大米,即便是一頓工作餐都能充滿品質感和幸福度。

活動將在食其家全國425家全店鋪開展。 在此期間去食其家吃到日本米牛丼的消費者,更可享多重驚喜,憑小票參與微信小程序抽獎,一等獎是2kg富山產日本米一袋,二等獎是微波爐熱一熱就可以吃的200g富山產速食米飯 3包。日本美食粉們,快來品嘗熟悉的美味吧!

本次活動旨在讓不斷增加的食其家粉絲以及喜歡牛丼的客群,用很實惠的價格吃到升級美味的日本米牛丼,同時了解日本米的風味和口感。

本次活動的主角,日本家喻戶曉的高品質米品種—越光米,在富山縣適宜的溫度和肥沃的土壤中長大,更有來自日本黑部山脈雪水的潤養,讓大米顆顆飽滿,晶瑩亮澤,營養豐富,口感絕佳。富山縣位於日本列島的中心,一年四季具有豐富的水利資源,盛產大米。

1982年創立於日本海港城市橫濱的食其家,其主力產品牛丼家深受日本消費者喜愛,在日本擁有的店鋪數居同類企業的首位,其特點是品類豐富,價格適中,客層廣泛老少皆宜。食其家的牛丼嚴選食材,精心製作,工藝嚴格,安全美味。

其母公司泉盛集團旗下擁有眾多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食其家在中國用10餘年時間,一心努力做好牛丼,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現在店鋪不斷擴大,未來食其家將以更好的服務和更優質的產品,陪伴大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一碗牛丼
    幾個牛丼巨頭終於繃不住,瘋狂降價25%,價格戰由此拉開。更雪上加霜的是——2004年2月,美國狂牛症風波席捲全球,無奈下,日本政府緊急叫停進口美國牛肉,這一禁就是兩年。2007年,日本再度經濟危機,一碗牛丼的280日元價格,已經便宜到只能買兩瓶礦泉水,不能再低。2009年,這家魚市牛丼店鋪連續虧損9個月,淨虧損額23億日元,財政赤字89億日元,銷售額暴跌22.2%。
  • 牛丼,一碗屬於島國人民的黃燜雞米飯
    日本本土另兩家以販售牛肉飯為主的快餐也來了中國,口碑明顯後來者居上:食其家分管了滬上日式快餐的版圖,松屋的門店雖然不如前兩者多,但帶著看上去就更正宗的樣子,讓人們覺得值得為一碗飯特意跑一趟。很多人看不懂吉野家的 logo,其實它是由創始人松田榮吉在創始之初親自設計的,以橙色作為主色,外圈由 27 粒米組成,牛角的標誌取自英文名稱 Yoshinoya 的「Y」字,而圍繞著牛角的繩狀物代表日本相撲中「橫綱」級,象徵這兒賣的料理是「橫綱」級的食物。元素繁多,但其實說到底就是想表達這裡正賣著世上最好吃的牛丼。
  • 日本民俗文化介紹(三十八) 牛丼
    牛丼牛丼,是一種丼物,丼物指一碗有碗蓋的白飯,飯上鋪著菜,如炸魚蝦的叫天丼、炸豬肉排的叫カツ丼、雞蛋和雞肉的叫親子丼,牛丼主要做法是在碗內盛上米飯後日本最普遍的五大丼為GYUDON(牛丼)、KATSUDON(カツ丼)、OYAKODON(親子丼),TANDON(天丼)及UNADON(鰻丼)。
  • 日本頂級大米TOP12
    而日本在這方面顯然比中國走的更快一步,早在1970年前後,日本就進入稻米過剩時代,從此以後,他們開始把品質作為最重要的目標,也正是因為種追求極致的匠人精神,讓日本大米的改良和栽培技術在全世界都位列前茅,成就了不一般的日本大米。
  • 一碗入魂,日本三大牛丼居然曾一度關乎日本經濟?!
    作為僅次於拉麵的國民美食,很多日本人早餐可能就是直接來一碗牛丼,因此牛丼也被譽為是日本B級國民料理,而被列為日本三大連鎖「平價美食牛丼」的吉野家、松屋、すき家(食其家),也早已將觸角伸向了海外,想必你也定去品嘗過一二。在愛吃拉麵的國度,日本牛肉飯為什麼也能那麼受歡迎?
  • 牛丼的一百年
    直到2015年7月,所有店鋪全面關閉。 平成15年(公元2003年)12月24日,於美國華盛頓州發現「牛腦海綿狀病」簡稱「狂牛症」或「BSE」。兩日後,日本政府決定禁止進口美國產牛肉。這一事件,對使用廉價的美國牛肉的牛丼屋連鎖產業產生了深刻了影響。
  • 越光米,出口日本的最好大米
    【越光米】        越光(コシヒカリ),一種日本大米的商標及同種水稻的品種,是日本品質最好的大米,有「
  • 牛丼,日本人的最愛
    日本人は本當に牛丼が好きで、町のあちこ地に牛丼屋さんがあります。
  • 日本最流行的蓋澆飯牛丼飯,在家裡花十分鐘,三個步驟就能搞定
    知乎上看到有人發問,日本人的「丼」飯中的「丼」字到底怎麼讀?「丼」字在漢語裡是有兩種讀音,jǐng 或dǎn ,一為投物井中所發出的聲音;二作姓。「丼飯」的「丼」日文發音是[dong](どんぶり),在普通話裡的正確發音為「dǎn」。
  • 簡單純粹的美味牛丼
    下面我們就看看狂牛症對牛丼產業產生了怎樣的打擊吧。平成15年(公元2003年)12月24日,於美國華盛頓州發現「牛腦海綿狀病」簡稱「狂牛症」或「BSE」。兩日後,日本政府決定禁止進口美國產牛肉。這一事件,對使用廉價的美國牛肉的牛丼屋連鎖產業產生了深刻了影響。
  • 和式快餐——牛丼
    下面我們就看看狂牛症對牛丼產業產生了怎樣的打擊吧。平成15年(公元2003年)12月24日,於美國華盛頓州發現「牛腦海綿狀病」簡稱「狂牛症」或「BSE」。兩日後,日本政府決定禁止進口美國產牛肉。這一事件,對使用廉價的美國牛肉的牛丼屋連鎖產業產生了深刻了影響。
  • 日本の牛丼価格を決めるのは中國の動向か
    日本で主に牛丼などに使われる米國産牛バラ肉の価格が1年3カ月ぶりの安値を記録した。2014年に急騰した相場が下げに転じ、國內の流通価格は2014年末に比べて4~5割も下落した。日本では、吉野屋などの牛丼価格がデフレ指數の象徴の1つと見なされているが、この指數は現在ますます中國の影響を受けつつある。 日本が米國から輸入している牛の胸や腹の肉は主に牛丼などに使われ、「牛バラ肉」(米國産ショートプレート)と呼ばれている。この1年で円安が進んだにもかかわらず、供給過剰により、牛バラ肉の価格が下落した。
  • 福島縣農林水產加工品及日本酒等期間限定試吃、販售
    香港2020年1月22日 /美通社/ -- 擁有風光明媚的四季美景,海洋山川物產豐富的日本福島縣將一連五日(2月5至9日) 於 Don Don Donki 海之戀本店舉辦「福島尊嚴 ‧ 物產展IN
  • 輕食新餐品「日式溫泉蛋牛丼」一碗來自日本的蓋澆飯
    牛丼,也就是牛肉蓋飯,將肥牛片和洋蔥絲配以調製料汁一起烹飪後蓋在米飯上食用。1899年創業的吉野家推出了肥牛蓋飯,因其食用方便、價格低廉、立等可取深受廣大漁港工人喜愛,一直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在日本擁有著國民快餐的地位。
  • 越光米——日本大米的超級品牌
    其味道香甜、口感略粘、色澤白亮深受人們喜愛,是在日本全國栽培最多的品種,佔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風味因地區而異。新潟縣魚沼地區栽培的越光米質量最佳而聞名日本全國。越光米的發祥地是福井縣,越光的「越」字是指越國,也就是現在的北陸地區(福井縣、石川縣、富山縣)加上新潟縣。越光米是1944年新潟縣農事實驗場的高橋浩之將農林1號與農林22號經人工雜交誕生的品種。
  • 日本宮城縣大米產業對我國一村一品發展的借鑑
    大米產業經營狀況:宮城縣2016年生產的品牌大米「Hitomebore 」(意為「一見鍾情」),在日本穀物檢定協會組織的口感等級排名中,由最初的「特A」級降為「A」級。這是自生產以來的20年間,首次出現等級排名下降。
  • 日本人禁止東北人吃大米,這是為什麼?看了你就知道了!
    日本人禁止東北人吃大米,這是為什麼?看了你就知道了!如今一說東北大米,國人耳熟能詳的。特別是這麼一段話一提起偽滿洲國,東北人就不打一處來。那個時候,東北人成了亡國奴,吃的是橡子面,身披麻袋片,吃大米白面就成了經濟犯,成千上萬的人被餓死和被折磨死......
  • 最近超流行的牛丼飯——京宮北道串燒飯
    最近超流行的牛丼飯--京宮北道串燒飯牛丼飯收到大眾的熱捧,那麼有很多人就會問了,日本人的「丼」飯中的「丼」字到底怎麼讀?丼物指一碗有碗蓋的白飯,飯上鋪著菜,如炸魚蝦的叫天丼、炸豬肉排的叫カツ丼、雞蛋和雞肉的叫親子丼,牛丼主要做法是在碗內盛上米飯後,上鋪一層碎牛肉片和洋蔥絲,並一起蒸熟後食用,食用時可配以醃製的洋蔥絲與泡菜。由於食用方便,故廣受上班族的歡迎。為什麼京宮北道的牛丼飯這麼受歡迎呢?米:一份牛丼飯,米是它的一個基礎。
  • 好吃的東北大米和日本大米是什麼關係?
    而日本樂天網(相當於淘寶)上最昂貴的大米,是新澙南魚沼出產的「極上有機米」,5公斤的日元售價(含稅)是13600日元,合人民幣670元左右,一般日本人也不會買。而之前所謂「中國客1500塊買5公斤日本大米」的新聞最早是從臺灣的《自由時報》出來的,然後國內媒體開始亂轉。其實這個1500塊應該為日元或新臺幣單位,折合人民幣也就在350元左右。
  • 知吾煮五常大米——「快「時代買」慢「大米
    可是在商業文明主導的今天,認真耕種的農人們越來越少,一粒米從播種到成熟的時間越來越短。即使有著上千年的農耕文化沉澱,也很難發現一位像日本村嶋孟這樣的老人,為了做一碗好米飯,堅持了50年。只要一洗米,他就能分辨出米的好壞,他說「我這雙手記得那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