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是人的第二心臟,而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口。人體下半身血液循環的暢通與否,對全身的氣血流通影響很大。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經的重要部位,如果腳踝柔軟有彈性,則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如果腳踝扭傷、僵硬、老化,則回心血液就會淤滯在腳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因此當腳踝扭傷或老化後,通過康復訓練,使腳踝保持柔軟靈活的狀態,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踝關節(ankle joint),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故又名距骨小腿關節。脛骨的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關節頭),由於滑車關節面前寬後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蹠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窩內,踝關節鬆動且能作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比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之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雖然腳踝扭傷不是什麼大傷,但損傷之後嚴重限制了人的日常活動能力,甚至無法工作。而且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傷,很難完全恢復的,據研究顯示,如果腳踝扭傷之後沒有做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很多人一年之後才能徹底恢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由偶發性的腳踝扭傷發展成習慣性腳踝扭傷。
急性踝關節扭傷的康復訓練目標應注重的是縮短發炎過程、減少疼痛、促進修復和重塑膠原纖維。可採用RICE原則進行處理:
很多人急性扭傷之後除了運用RICE原則之後就束手無策了,最新的研究顯示在損傷之後過了發炎期,越早活動對損傷恢復越有利。相對於傳統的繃帶,肌內效貼除了不限制踝關節的活動範圍,還能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消除水腫對於踝關節損傷有很好的效果。今天貼貼為大家分享一下肌內效貼在踝關節損傷之中的運用。
肌內效貼主要用於調整腳踝的淋巴循環,消除腫脹,同時固定距下關節,避免活動中二次受傷。具體貼扎步驟如下:
1、淋巴引流貼扎,更好的促進血液的循環機制
2、距骨的前移引導,促使"籠中之骨"距骨在步態過程中更好的前後滑動
3、調整距下關節的穩定性
4、增加內側足弓,更好的穩定舟骰關節
總感覺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anyway!希望貼貼的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正在遭受腳踝損傷之苦的朋友們。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