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顏真卿,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書法大家,顏真卿獨創的顏體字聞名遐邇,是書法愛好者入門必須臨摹的字體,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前一段時間,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跡被送到日本展覽,曾經轟動一時。其實,在唐代,顏真卿並不是以書法家知名的,而是以剛正不阿的忠臣形象為人所銘記,他在安史之亂和李希烈叛亂中的忠貞表現,贏得了後世的尊崇。
顏真卿出身於書香名門,先祖中有過顏之推、顏師古這樣的名儒。顏真卿進入仕途後,因為剛直的性情,得罪了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從此,顏真卿算是與權臣有了不解之緣,在此後的政治生涯中,他還會多次因為剛直的性格與權臣發生衝突,多次被從朝廷貶到地方。
在平原太守任內,顏真卿敏銳察覺到安祿山遲早要造反,就提前做好準備,藉口下大雨,加固城牆,完善防衛工事,秘密登記、招募壯丁,充實糧食和作戰物資。表面上,顏真卿和一些文人一起在湖上泛舟,吟詩作賦。安祿山果然上當,以為顏真卿只是一名書生罷了,不再提防他了。
755年,安祿山起兵造反,率領大軍南下。河北各地的地方官猝不及防,城池紛紛失守。只有顏真卿據守的平原早有準備,防守嚴密,擋住了安祿山叛軍的攻擊,並派人向長安的唐玄宗匯報戰況。
唐玄宗得知安祿山叛亂後,一路所向披靡,河北各州縣幾乎沒有像樣的抵抗就紛紛淪陷,不由大失所望: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顏真卿的戰報送到,唐玄宗大喜,對左右群臣說:我不了解顏真卿是什麼樣的人,他竟然這樣為國盡忠!
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當時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安祿山南下時,假裝投降。等叛軍的主力進攻洛陽、長安時,顏杲卿暗暗聯絡河北各地,殺掉安祿山留守的將領,河北17個郡同時反正,歸順朝廷。各地義軍推顏真卿為盟主,斷絕了叛軍前方和後方的聯繫,對叛軍形成極大的威脅。
唐朝中央政府調度失靈,對河北義軍沒有及時救援,安祿山趁機派軍回師圍攻河北諸郡。經過激烈的抵抗,顏杲卿所守的常山失陷,顏杲卿和家人、部下慘遭殺害。顏真卿的家族在這場戰亂中損失慘重,一門30多人被叛軍殺害。戰後,顏真卿多方搜求,才找到侄子顏季明的一個頭骨,在萬分悲憤、心情激蕩的情況下,寫出了光耀千古的《祭侄文稿》。
由於救援遲遲不到,平原孤城難守,顏真卿被迫棄城,渡過黃河南下,趕到唐朝朝廷所在地鳳翔。此時,唐朝皇帝已經由玄宗換成了肅宗,唐肅宗任命顏真卿為憲部尚書,後來又升為御史大夫,這是個專門糾察官員過錯的職位,類似於紀委書記。
御史大夫這個職位與顏真卿耿直的性格還真是相符,他上任後,多次彈劾犯錯的官員。當時處於戰亂時期,唐朝朝廷剛剛重新建立,人員、制度都不完備,官員們有時不免將就。顏真卿還是按照和平時期的標準嚴格要求官員們,得到皇帝的支持和表彰,官員們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觀,但心裡不免怨恨顏真卿多事。
唐軍收復長安後,唐肅宗準備還都,先要派使者到宗廟祭告唐朝的列祖列宗。顏真卿向皇帝上奏:《春秋》上記載,新宮有災,魯成公哭了三日。現在太廟已經被叛賊所毀,請在野外築壇,皇帝向東哭三天,然後再派遣使者。這次,連皇帝也嫌顏真卿多事了,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當時的宰相討厭顏真卿多話,就把他打發到地方上去做刺史。
唐玄宗從四川回到長安,被尊為太上皇,實際上被軟禁在西宮。這時,已經重新回到朝廷的顏真卿代表百官,上表要求拜見太上皇。掌權的宦官李輔國很生氣,再次把顏真卿趕到地方上做官。
唐代宗繼位後,把顏真卿又調回了朝廷。吐蕃入侵,唐代宗逃出了長安。唐軍擊退了吐蕃,唐代宗還都,顏真卿建議皇帝先祭拜列祖列宗的陵廟,然後再回宮。宰相元載認為顏真卿的建議太迂腐,不合時宜。顏真卿很生氣:用不用我的建議,是你們宰相的事,但我提建議沒什麼罪過吧?朝廷的事情本來就不成樣子了,宰相再不遵守禮儀制度,將來該怎麼辦啊?由於這件事,元載恨上了顏真卿,不久,找了一個藉口,又把顏真卿貶到地方為官。後來,元載由於擅權,被代宗所殺,顏真卿才得以回到中央。
代宗駕崩後,德宗繼位,新任的宰相楊炎也不喜歡顏真卿,就剝奪了他的實權,給了他一個閒差。楊炎之後,宰相盧杞專權。盧杞面貌醜陋,臉色發藍,好像惡鬼一樣,但他能言善辯,很得德宗的歡心,因此被任命為宰相。盧杞沒有當宰相之前,有一次去探望郭子儀。郭子儀一般接待客人的時候,身邊有很多侍女,並不迴避。但盧杞來訪時,郭子儀讓侍女們都退下,自己一個人接待盧杞。郭子儀的家裡人很奇怪,問郭子儀原因,郭子儀說:盧杞這個人長得醜,心底陰險,侍女們見他難看,忍不住會發笑,他必定會記恨在心。如果得罪了他,將來他得了勢,我們郭家就會倒大黴的,弄不好要滅族的。
郭子儀看人很準,盧杞的確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曾經得罪過他的人,都被他以各種手段除掉,和他共事的大臣,多數被他所陷害。所以,對顏真卿這樣的正人君子,盧杞自然是看不慣,總想把顏真卿趕到地方上去。
顏真卿得知後,還想和盧杞拉拉關係:我的性格與小人不和,多次被貶到地方上。現在我老了,希望宰相您能照顧一下,不要再讓我到地方上去了。您的父親被安祿山殺害,是我把他妥善安葬的,看在這個情分上,您就不能手下留情嗎?聽到顏真卿提到死去的父親,盧杞馬上站起來向顏真卿下拜道謝,似乎是受到了感動。顏真卿這番動之以情的言辭也許會感動一般人,但對盧杞這樣的小人沒用,只會起反作用。盧杞更加忌恨顏真卿,要找機會陷害他。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盧杞找到了機會,向皇帝進言:顏真卿德高望重,威信很高,讓他去說服李希烈,不用動用軍隊,就能平息叛亂。唐德宗批准了盧杞的建議,朝廷上下大驚失色,因為都知道李希烈是虎狼之徒,顏真卿到那裡十分危險。有人勸顏真卿不要去,顏真卿臨危不懼:皇帝已經下了命令,就是有危險也不能逃避。
顏真卿到李希烈那裡,宣讀完皇帝的聖旨,李希烈設下鴻門宴,手下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拔刀圍著顏真卿,吵嚷著要殺掉他。顏真卿泰然自若,根本沒把這些人放在眼裡。李希烈見沒能嚇唬住顏真卿,就裝模作樣地護住顏真卿,趕走了部下。
此後,李希烈把顏真卿軟禁了一年多,多次軟硬兼施,逼顏真卿跟著一起叛亂。顏真卿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拒絕了李希烈的利誘,為自己寫好了墓志銘和祭文,並指著寢室的西牆說:這裡就是我的葬身之處。一次,李希烈的部下點起一堆大火,威脅顏真卿:如果再不答應歸順,就要燒死你。顏真卿不為所動,自己朝火堆走去,嚇得李希烈的部下慌忙拉住了他。公元784年,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參與叛亂被殺,李希烈惱羞成怒,決定殺掉顏真卿,顏真卿神色不變,從容就義。顏真卿的死訊傳出後,在前線的三軍將士無不痛哭失聲。
顏真卿秉性剛正有氣節,與他端正陽剛的書法相映成趣,真可謂字如其人。顏真卿的品德與性格使他被朝廷權貴的排擠和陷害,甚至他所忠於的皇帝也不喜歡他,他的一些行事在外人看來也未免有些迂腐。但他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己的信念,臨亂不懼、臨難不苟,帶給人們永恆的道德力量,作為中華文明的脊梁,會永遠受到人們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