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八郎公祠喜慶竣工,繼"南谷堂"之後又一家族聖殿落成

2021-02-07 鄒氏家族辦公室


百年夙願共圓夢

萬眾宗親傳愛心

福建省連城四堡雙泉(井)

鄒氏八郎公祠建設紀實


鰲峰山下風光美,八郎故裡喜氣新。在舉國上下喜迎十九大,邁向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共築中國夢的號角聲中,在祖國國運昌盛、人民安居樂業,億萬炎黃子孫共奔小康社會的大好時光裡。今天,又迎來了我們「鄒氏八郎公祠」竣工落成盛大喜慶,在這美好的歷史時刻去重溫過往的歲月時光,感人的故事讓人揮之不去、歷歷在目,不盡的感激謹將她化為二個字來描述,那就是――感恩!

往事悠悠,如夢、如幻、讓人痴醉,一幕幕、一場場、一段段的感人事跡一直以來在我的腦海裡久久地回眸和盤纏,激動地心情鞭策著我、鼓舞著我,鼓起勇氣提起笨拙的筆端,哪怕自己才蔬學淺、胸無點墨、就是一段窮詞片語,她都將化為我內心的呼喚,讓我帶著一顆滾燙的感恩之心去表達和重溫祖祠建設三年來,在我們身邊所發生的感人故事。去講述那讓人難忘的過往片段…

過往回放,首先定格在2014年3月29日這難忘的日子。這天,在應龍公二世祖鄒氏八郎公祖地—―福建連城四堡雙泉(井)村隆重的舉行了 「福建連城四堡雙泉(井)鄒氏八郎宗親會」成立大會。在那具有載入史冊紀念意義的特殊時刻裡,八郎故裡春風和熙、天朗氣清、群賢畢至,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氣,在古樸典雅、莊重聖潔的雙泉大教堂裡,它雲聚了從全國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應邀專程回來參會的眾位宗長、宗賢、宗親共計300多人,與八郎祖居地鄉親們一起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共敘鄉情、共襄祖業,這次大會倡議:要在八郎公故居雙泉村籌備建設「鄒氏八郎公祖祠」這一千秋大計。


會上,來賓宗親得知這一喜訊後,個個群情激奮、熱情高漲,信心百倍,表示將不辱使命、不忘祖恩、弘揚祖德,這是每個八郎後裔的職責所在,大家都積極響應。在當天的會場上,與會宗親就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資,眾位宗親的拳拳報祖之心一時震撼了桑梓、感動了先祖,本次大會共募集到祖祠建設資金總計達20多萬元。為我們八郎公祖祠建設的如期啟動,注入了第一筆啟動資金。這次大會的圓滿召開,它譜寫了我們鄒氏家族和八郎支系 「天下鄒氏一家親」與 「血濃於水」的真實寫照。

外地宗親的熱心奉獻和血脈情結,進一步激勵和鞭策了八郎祖地2500多鄉親對祖祠建設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祖祠建設有萬眾宗親的大力支持和愛心奉獻,就有了強大的後盾。我們祖居地全體籌建組成員從這一刻開始,大家信心更足了、幹勁更大了、熱情更高了。

三年來,我們宗親會全體理事成員,為了祖祠建設可謂是夙願在公、不畏前行。大家都身感自已肩上肩負著厚重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為了祖祠建設早日能實現,大家默默奉獻、砥礪前行。用自已的實際行動報答和感恩海內外萬眾宗親寄於的重託和深深地厚望;詮釋了南谷家風代代相傳的良好美德;驗證了八郎祖恩普惠萬眾福澤綿長,興旺發達的庇蔭。

宗功祖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喬木發千枝都歸一本,江河流萬浱總是同源…

回顧三年來,八郎公祖祠建設走過了很不平凡的歷程,在這其中感人至深的事跡不計其數、舉不勝舉。在此,首先要感恩全國各地鄒氏宗親會和萬眾八郎後裔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奉獻;特別是要感恩香港昌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錫昌宗長,是他首先提出和倡議建設八郎公祖祠這一千秋大業的願景,也是他第一個鄭重承諾,他個人將全力支持並帶領兩個胞弟一起捐助大額資金投入祖祠建設,在他這種「大愛無疆」精神的帶動和召喚下,我們祖祠建設才得以順利開展;同時也要感恩廣東梅州鄒氏宗親會信昌宗長、繼曾宗長、德成宗長、金華宗長、達招宗長、貴清宗長及全體理事成員;感恩深圳鄒氏宗親會熾南宗長、軍衛宗長、旭東宗長、速瓊女士、雪春女士、成造宗長;感恩廣東省宗親會漢平宗長、群昌宗長、記福宗長、錦銘宗長、發明宗長;感恩廣西宗親會貴潭宗長、鄒峰宗長;感恩江西於都宗親會小茅宗長及全國各地宗親會、聯誼會、研究會、鄒企聯等各位宗長、宗賢們……是他們這批德高望重、遠見卓識、愛族愛鄉的宗長、宗賢們,為了我們八郎公祖祠的建設,可謂是謀劃在先、指導在先、行動在先;是他們的運籌惟握、精心策劃、全力推動,我們八郎祖地才成立了「福建連城四堡雙泉(井)八郎鄒氏宗親會」這一廣闊平臺,讓我們祖地宗親會有機會與全國各地鄒氏宗親會互聯互通,廣募建設資金;又是他們率先垂範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他們自已紛紛帶頭捐出大額資金並帶領和發動各地八郎宗親踴躍捐款捐物。

截止2017年11月20日為止:個人捐資20萬元的有錫昌宗長、捐資13萬元的有信昌宗長、捐資達10萬元以上的有繼曾宗長(現金7萬元,大門口兩個石獅子、祠堂內大理石供臺等價值6萬多元)總價值達13多萬元、錦銘宗長(祠堂內全部紅木燈具、大門祠堂名牌匾、堂內正廳大牌匾等總價值達十多萬元)、捐資10.8萬元有靈豐夫婦和軍衛宗賢一家、捐資10萬元的有旭東宗長;捐資8.19萬元有家譚宗長;捐資6萬元的有海麗;捐資捐物8萬多元的有寶龍宗賢(現金3萬元、堂內銅香爐一座價值5萬多元)、捐資5萬元的有群昌宗賢;捐資4萬元的有雪春女士、海霞女士、家安宗賢;捐資3萬元的有婷婷女士、小麗女士、記福宗賢(其中2萬元鄒氏酒、1萬元現金);捐資2.8萬元的有金山宗賢;捐資2.5萬元的有益勝宗賢;捐資2.1萬元的有奕獻夫婦、悅芳夫婦;捐資2.05萬元的有慶歡宗賢;捐資2萬元的有小興、順發、建祥、家安、美德等宗賢;捐資1.8萬元的有偉元宗賢;捐資1.5萬元的有熾南、小清、炳坤等宗賢;捐資1.1萬元有儀光宗賢;捐資1萬元的有均城、挺芳、鄒鋒、小仁、漢生、立富、生亮等宗賢。還有捐資幾千元、幾百元、幾十元的有成千上萬人之多,在此難以一一列舉。

2016年11月30日「八郎鄒公祠」舉行立牌進香儀式當日捐款場景

2016年11月30日「八郎鄒公祠」舉行立牌進香儀式當日捐款場景


在2016年11月30日,主殿竣工時,已隆重的舉行了進香立牌儀式,主殿工程得到了應邀前來參加儀式慶典活動的全國各地100多位宗長、宗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譽。在這次慶典大會上,外地宗親們身臨現場感受了新建祖庭的氣派和壯美,當大家齊聚在這高大、寬敞、明亮的新祖庭中見證了百年以來,我們八郎萬眾宗親共同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大家又紛紛解囊、奉獻愛心,為祖祠建設再獻綿力,感恩上祖的庇佑和恩澤,在那次慶典當日又募捐到建設資金30多萬元。又一次驗證了鄒氏大家族「同鄒共濟」的風採。經統計截止今年11月15日止,三年來已募集祖祠建設資金和物資共計已達200多萬元。

今天,一座主體佔地面積達500餘平方米,高達13.2米,總佔地面積達1000餘米,各項配套設施齊全,總耗資達260餘萬元的祖祠工程,以其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具有明清和客家風格的雄偉身姿,屹立在魏巍的鰲峰山下,成為福建省鄒氏家族近年來繼泰寧「南谷堂」落成之後又一道亮麗的祖祠庇佑聖殿――鄒氏八郎公祠,展現在中國四大古雕版印刷基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堡這古老和充滿神奇的八郎祖居故地雙泉(井)村。

三年來,有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需在此傾敘,有的宗親不但第一時間帶頭捐出大額資金,當得知中途建設資金出現短缺時,連續兩次、三次、四次的捐助,如繼曾會長、信昌宗長等;有的宗親不但自己帶頭捐款,還發動家人、太太、子女全家捐款,如雪春女士、速瓊女士等;有的宗親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多次親臨現場、親力親為的為祖祠建設現場指導、謀劃,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如繼曾會長、德承會長、熾南會長、軍衛會長等;有的宗親在祖祠建設的三年裡,充分利用《華廈鄒氏》、《梅州鄒氏》、《廣東鄒氏》、《鄒氏家族辦公室》、《鄒氏文化傳媒》、《鄒氏春秋》、《鄒氏宗親網》等各種宗親聯誼活動的平臺和會議、報刊、雜誌、互連網微信平臺等宗親媒體上大力宣傳、幫助我們穿針引線、牽線搭橋,如熾南總幹事、德承會長、記福會長、沫涵編輯、聲波編輯等;有的宗親不辭辛勞多次帶領我們理事會成員奔走各地拜訪知名企業家、宗親會會長、宗親賢達,如德承會長、熾南總幹事、漢平秘書長等;海外宗親當聞知祖地在建設祖祠時,有的不遠千裡專程從香港、臺灣親臨現場考察、指導,捐獻善款,如奕獻夫婦、悅芳夫婦、炳坤宗長等。三年來,在眾宗親的熱心幫助下,我們鄒氏八郎宗親會的足跡已經遍布廣東、江西、廣西、浙江、福建等省等幾十個市、縣、鄉、村進行了深入的宗親聯誼和發動捐款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地募集到的資金已陸續到位或將繼續到位。還有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楹聯學會會長繼海宗長在祖祠竣工之際,百忙中抽出時間親自為祖祠撰寫了寓意深厚、文採飛揚的楹聯,現己懸掛在堂內石柱上,為祖祠增添了濃厚的文化韻味;一條條、一幕幕的善舉和愛心故事匯聚成一股濃濃的血脈情懷,譜寫出許多感人的篇章,它將永載史冊、流芳千秋…在此,我們祖居地全體鄉親謹向廣大宗親的愛心和善舉表示最誠摯地感謝和崇高地敬意!

現在,工程已全部竣工完成,今天將舉行隆重地竣工大典,這是我們廣大八郎後裔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們鄒氏家族的一次大盛會。當我們沉浸在這無比喜悅地幸福時刻,我們宗親會全理事成員同時也還心存憂慮,因至目前為止仍還欠著施工隊近60萬元的工程款,按施工合同契約規定近期內須付清全部工程款項,由於我們祖地為經濟貧困欠發達地區,之前已按人口200元/人攤派收集款項,全部都已投入了工程建設之中。為此,目前所欠施工隊的款項一時還沒有資金來源的渠道和目標,在這困難的節點上,我們宗親會再次倡議:各位宗長、宗賢、宗親和來賓們及各地八郎後裔繼續發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為實現祖祠建設的全面圓滿完成,真誠希望八郎子孫再次獻出您的愛心,慷慨解囊,繼續捐資、再添磚瓦、再盡綿力、再續我們鄒氏人大愛無疆、同心聚力的新篇章!讓我們攜手共濟在這最值得歷史記憶的時刻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完成祖祠事業圓滿落幕。衷心的祝福我們鄒氏家族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百世其昌! 祝福我們八郎子孫代代興隆、福澤綿長!

歡迎海內外的八郎子孫常回家看看,歡迎鄒氏宗親光臨指導!

福建省連城四堡雙泉(井)

八郎鄒氏宗親會(鄒雪波撰文)

 2017年11月25日


想勾搭小編?請加微信:zscq918

相關焦點

  • 熱烈慶賀湘,隆回縣司門前和睦裡鄒氏旭戶總祠於二0一七年十一月九號,農曆九月二十一日,吉日吉時主堂落成典禮
    ,終於如願以償,蛇虎二形,上等陽宅歸我鄒門,屋場出富貴,祖墳冒青煙,從此,旺族鄒家,興旺發迖,步步走向繁榮富昌,      族興旺,修祠堂,我旭祖總祠文革已毀,現重修中,我族現有分祠二所,一所為旭戶七世孫祠,綬公祠,座落於司門前青龍口,外為鄒氏紀念堂,另一座位於芙塘村,為旭戶十世孫祠,俊公祠,逢年過節,香火旺盛,這說明我鄒氏旭戶名門旺族,後裔兒孫,不忘祖恩,敬祖愛宗,為禮義忠孝之家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首先應該明白:我們練拳用拳時,全身應是一種協調運動的狀態,兩臂兩腿參與其中,一臂或一腿可以是弓,也可以不是弓,並非時時是弓,也不一定必須是弓。所謂的"五弓合一"也是特定時刻技術動作的特別要求。因為一臂可為綢緞,可為利劍;一腿可為立柱,可變湧浪。身體不同部位會有更多的想像比擬空間。不必劃地為牢,約束了自己。其次,需要某一臂或一腿成弓時,必須是有需要,有條件。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當天氣下降,遇到地的陰氣,二者就會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起來的狀態就是"精氣"。陽氣本身具有能量,可是無法存留,始終在運動之中;陰氣本身沒有能量,但是可以貯存能量。陰氣吸納陽氣之後,自身也就有了能量,陽氣為陰氣吸納後也就不再動蕩,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釋放。這樣就好辦了,就可以被萬物所利用了。這就好比自然界中有電,雷電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古時候沒有辦法貯存起來,所以雖然有電這種能量,但是無法利用。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
  •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二(腿部分解)
    當兩腳著地時,將足部看作為組合的一節。這時前端為腳趾,後端為腳跟。關於腳底一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叫"五趾抓地",另一種說法叫"放鬆貼地",前一種說法是要抵抗轉體給腳底帶來的轉向慣性,後者卻是在談一個理想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在實踐中有效呢?一一隨著身體向一個方向轉動,腳跟隨之,腳趾反向平衡。則既無"腳趾抓地"之僵,亦可得"放鬆貼地"之果,即時刻保持了腳面與大地的完美契合。
  • 脆脆香與"臭"蕻蕻
    甘溪很早就有自己的"馳名產品",兩種以"菜頭"為原材的醃製品。    甘溪盛產"大菜頭",但它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又常常在短時間之內供過於求,堆積如山的"大菜頭"並沒有給種植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反而增添了為"銷路"的憂愁。(這種說法與以前小文中提到的並不矛盾。)"繫上紅頭繩"也沒用。
  • "腰為主宰"是如何實現的?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四(腰錐運動)腰錐五節為脊錐上最粗壯的錐節,我們在此將五節腰椎看作個一個骨節整體,它自然弧形前弓,也稱腰弓。人體的這一段為中段。水平方向有帶脈環繞,前部儲有大小腸等密實器官,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徑得起巨力錘打。後部有兩腎左右懸掛,"兩腎抽扯"是腰錐略微左右運動的特徵。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
    每一時刻,你的精神思想都是那個幕後操控者強加給你的。這也包括你無助的經歷到的焦慮、抑鬱、疑病症或者強迫症。那麼是誰在背後控制著你?如何"擦除"操控者避免患上心理疾病?真正的"自由意志"又在哪裡?為了看清誰是幕後操控者,下面先看一個神經心理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