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壽命究竟有多久?這似乎是人類一直不斷探索的話題。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因為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很低,一般只有30歲左右,47歲即謂"晚途"了。
然而,近代有西方科學家根據體力、情緒以及細胞,稱一個正常人一生細胞分裂的次數是50次。每分裂一次的周期為2.5年,所以,一個人最多可以活到125歲。不過也有例外,據說英國有位老人就活了209歲……
相信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活得時間久一點,從古至今,都不缺乏研究如何長壽之人,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長的壽命。
但是人到底能夠活多久?為什麼有的人活的時間長有的人活得時間短?
其實,這些問題早在2000年前,老祖宗就已經通過研究《易經》,算出了人的生命周期。
作為研究易經的集大成者之一的孔子,他曾經就對於人體周期就有一些心得,比如說他認為: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其實指的就是人在不同年紀的不同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在他眼中10歲可以算作是一個周期,而在這期間人的氣血逐漸轉衰,這樣一個過程符合人體的定律。
而在《易經》中,還有一句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其中七十三、八十四分別是孔子和孟子的壽命,然而經過數千年的發現,很多老人都在這兩個年齡段去世,因此一些研究易學甚至是現在的科學工作者,都認為7或者8就是生命循環的一個關鍵周期,這兩個年齡段的人要謹慎。
處在這兩個年齡段的人,要格外注意身體情況,因為這是生命周期中的兩個大坎,自這段期間,人應該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才是最生命最負責任的表現,也是《易經》中的真諦。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微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連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也坦言:研究科學一定要讀的三個經,一是《易經》、二是《墨經》、三是《山海經》。
其實我們學易經,主要就是改變固有的思維,讓自己掌握自然的發展規律,洞悉萬事萬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滿。
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那我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的《圖解周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注釋和插圖。
《圖解易經》這本書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
《圖解易經》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周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讓你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