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生酮飲食在高強度健身愛好者中,執行起來對於增肌和減脂的效果如何呢?下面看看Thomas DeLauer的實驗結果。
操作方法
每周有兩天,在攝取熱量不變的情況下將蛋白質加倍,脂肪自然就要依照增加的蛋白質而減少攝入。一般人都認為過高的蛋白質會讓人脫離酮症,但Thomas DeLauer的不但處於酮症,甚至在運動後有更高的血酮濃度,通常在運動之後酮體是呈現下降的狀態(並非脫酮)。正常情況下我們低脂日血酮濃度下降0.2mmol/L,血糖上升0.3mmol/L,這些都是很小的數值,可以忽略不計。
在每周有兩天的有氧訓練中,自體感覺運動能力增強,或許是高蛋白質帶來更快的修復能力。力量方面,槓鈴臥推100kg從14下進步到19下,是非常明顯的進步。理論上是減少脂肪攝取,身體就不得不從自體脂肪再抽取使用。
飲食內容
因為有高強度的健身運動,所以熱量攝入會比較高。在卡路裡不變的情況下,將平常攝取的脂肪從150g(1350卡)減到75g(675卡),蛋白質從150g(600卡)增加到320g(1280卡),因為擔心會餓所以攝取了更大量的蔬菜。我們一般要改變腸道微生物環境,大約需要三周時間,所以這些增加的蔬菜可能也是關鍵之一,蔬菜讓我們有更多的短鏈脂肪酸可以餵養腸道。
鍛鍊之後30-60分鐘攝取50g乳清蛋白,幾個小時後再攝取30克的大豆蛋白,使用乳清蛋白與大豆蛋白的原因是因為要從原型食物中吃到320克蛋白質很難。接下來每周接在低脂日後進行16-18小時的間歇性斷食。
一段時間後得到的結果是:
體重增加1kg,體脂降1%;血糖穩定無上升,運動後酮體上升;有氧耐力增加;槓鈴臥推100kg從第一周14下在第三周進步到19下;我們知道過量的蛋白質可能轉向為糖原儲存,這個時候不需要消耗血液中的酮,導致血酮沒有下降,甚至還稍微上升,這前提是有足夠強度的重訓,身體想要優先使用糖當能源,有除了建構身體或是酵素需求的胺基酸之外的蛋白質就可以拿來糖異生生成糖原供肌肉使用,而且這種糖異生只會依據身體的需求轉變,並不會過量產生。
有一種說法是我們的糖異生會因為需求而提供,不會因為攝取而提供,平常生酮蛋白質要是過量,會當作廢料排洩或者變成脂肪儲存,而不是變成糖讓你脫離酮態,那已經是過時的想法了。
蛋白質糖異生速度很慢,攝取少量蛋白質糖異生速度不快,但是攝取大量蛋白質並不會讓速度變快,蛋白質只是在你有需求的時候慢慢的轉換成你需要的糖量供給大腦、眼睛、紅血球、肌肉等等,也由於蛋白質轉換效率慢,所以增加蛋白質轉換,也是增加新陳代謝。
蛋白質能轉成糖也能轉成脂肪,糖也能轉成脂肪儲存,脂肪也能轉成糖來使用,意思就是說能糖異生生的不是只有蛋白質,脂肪一樣可以。也就是說油脂過量其實也有糖異生的風險,一般來說蛋白質其實只佔了糖異生10%,接在低脂生酮之後的間歇性斷食因為荷爾蒙激素信號而進一步的讓脂肪使用率上升,酮體變得更高。而我們的目的也是讓酮體的利用率提高。
Thomas DeLauer覺得攝取更多的蔬菜可能可以提高酮體的濃度,如果你的腸道細菌將纖維轉為短鏈脂肪酸會有助於酮體轉化,酮體轉化效率為mct的兩倍,身體的酮不用給腸道使用,可以更多的留給自己用可能也是一個原因,所以蔬菜的膳食纖維確實不用列入計算,還可能越多越好。
所以對於有高強度健身運動、肌肉量高的人,高蛋白的攝取也許在生酮飲食中會是更適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