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逆北
滿洲和滿族有什麼關係?有一種觀點喜歡把二者等同,認為滿洲就是滿族,只不過時期不同,叫法不一樣罷了。這種說法對嗎?筆者想簡單談談自己的不同意見。
01從諸申到滿洲
明萬曆時期的東北地區,女真族人大致分為三部分,他們分別是建州、海西與野人女真。
這三部女真在生產力發展等方面存在差異,戰和不定。而他們的內部,更是分化出了許多勢力,所以四分五裂,是女真人在當時的的處境。
不過很快,建州女真出了一個能幹之人,名叫努爾哈赤,他先用聯姻與軍事打擊的方式,將建州女真內部的敵對者爭取過來,與自己合作。後來,在擊敗了明朝的徵討部隊後,他的勢力又進一步擴大,將海西女真與一部分野人女真都爭取過來,成為了自己集團的重要力量。
集團勢力膨脹了,在很多方面自然要進行改進,以利於團結,組織與稱謂的改進就是如此。為了有效的動員女真人統一參與政治與生產等活動,他創建八旗制度,通過設置有層級的單位和負責者,將他們統轄在這樣一個緊密的社會組織當中。
至於稱謂方面,原先的女真人諸部之間,都以「諸申」相稱。一部分觀點認為,所謂「諸申」,就是女真的諧音。但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不這麼看,他認為,諸申實際上是錫伯的超墨勒根後裔(一個在當時相對落後的漁獵部落),所以,這種叫法與自己現在的實力是極不相稱的。
另外,諸申的諧音女真,也很容易被人理解為是曾活躍於兩宋時期,被蒙古大軍所滅的女真(金王朝)。而如果堅持這種叫法,反而會讓部眾覺得自己仍活在歷史上的女真人陰影之下,所以同這樣一種複雜的歷史記憶撇清關係,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那麼該以什麼樣的詞彙來替代呢?他選擇了滿洲,
滿洲一詞出處不詳,爭議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稱呼在皇太極之前便已有之,並經他一手規定為所有進入八旗編制的女真人的正式稱謂,「諸申」則遭廢止。
因此,此處的滿洲,嚴格意義上並不是現代民族,而是一個政治聯合體。構成這個聯合體的,就
是所有被編入八旗的女真人,這就是滿洲八旗。
02從滿洲到滿族
後來,為了便於管理,也為了團結更多力量,皇太極又設置了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但是,同滿洲八旗相比,兩者的地位是相對低一些的。舉個例子,清軍入關後,清朝政府會給旗民一定生活補助,可是後來,由於財政吃緊,入不敷出,這勢必要減少一部分無償供給。
所以,裁減八旗人員勢在必行。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被裁減的,就是漢軍八旗。乾隆帝當時下令,讓漢軍八旗內旗民自由選擇出旗或留於旗內,出旗者自由經營土地等資源,從此不再受到旗內規定限制。也不用再向自己直屬的旗主盡義務。其實,這倒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漢軍八旗的編制在壓縮的同時,滿洲八旗非但沒有被壓縮,反而得到了皇帝本人極大的「關照」,皇帝認為,他們進入關內後,很多人不再說滿語,不再練習騎射,而是混跡市坊之間,生活腐化。這是對傳統的背叛,所以必須糾正。從這裡我們看到,在生活習俗上的區別要求,已經賦予了滿洲八旗,也就是滿洲這一名詞新的精神,有西方學者甚至認為,正是因為清廷對這些生活習俗的要求與強化,讓滿洲變成了滿族。
不過,
真正的滿族概念的出現,還得等到建國初期。上世紀50年代,人民政府在進行民族登記中,原先八旗中的大部分成員,都自動成為了滿族的一員。那麼說到大部分,那還有一小部分人怎麼辦?
這部分人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的主要原因,為已經「出旗為民」,而且在自願原則下,他們又不願以滿族人身份自稱,當然了,這其中也許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但可以看到的是,同滿洲相比,滿族,在規模上是大大擴大了。他已經不止包括了原先的滿洲八旗,還包括了一部分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
03滿洲不等於滿族
最後總結一下,綜上所述,從時間上看,滿洲概念在前,滿族概念在後,從人員構成規模上看,滿族要比滿洲範圍大得多,從產生標準來看,滿洲是特定歷史時期入旗的女真人,而滿族,則是在建國以後自願登記為滿族的八旗(包括蒙古與漢軍)旗民。
參考文獻:
祁美琴、強光美編譯《滿文譯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巴菲爾德《危險的邊疆》 江蘇人民出版社
姚大力《追尋我們的根源》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美)柯嬌燕《孤軍》 人民出版社
王鍾翰《清史十八講》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