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一詞的由來 眾說不一 撲朔迷離

2021-02-08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9年

 漢文「滿洲」一詞,正史見於《魏書》卷九十六《僭晉司馬叡傳》,中有「(司馬)紹將劉遐、蘇峻濟自滿洲,含相率渡兵,應詹逆擊,大破之」之語。而明代後期頻繁出現的「滿洲(Manju)」一詞,似與此地名並無必然聯繫。天聰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太宗皇太極頒詔,用「滿洲」取代「諸申」(女真、肅慎)一詞為族名,滿洲之名始大盛。其實於我國史籍中,此詔頒布之前「滿洲」之名即已多次現身。

  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詔書中「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之語,乃於史有徵。最遲在太祖努爾哈赤起兵時(1583年),即有「滿洲國」之稱號。其時國名、族名尚彼此不分。而「滿洲國」之疆域,乃大致於五嶺以東,蘇蘇河(蘇子河)以西。該「滿洲國」即努爾哈赤及其父、祖以來直屬部落所在地,即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南蘇子河畔、煙筒山東麓的費阿拉城故址及永陵鎮東老城故址附近地帶,其原稱即為「Manju」。其實,上述漢文史料皆後來由文館詞臣修訂補綴而成,而「Manju」 之固定對譯為「滿洲」既別具深意,且又有一個演變過程,不可不察也。

  前已述及,用「滿洲」取代「女真」而用作全族名稱,始於清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太宗皇太極詔曰:「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輝發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之後,一切人等,止稱我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其以自身之名稱作為所有被其徵服者所組成的統一新族體之名稱,既客觀可行,又理所當然。同時,使用「滿洲」為族號,次年以「清」為國號,則另有深刻之用意在其中。我國古代十分重視「五行生剋」說。當時關內由漢族建立的大明帝國國號有三重「火」之內涵:漢人之稱,源於漢代。漢以火德王,用赤幟,稱炎漢。「炎」字乃是由雙火組成,此二火也;「明」字乃日月二字組成,日有火意;而皇室為朱姓,朱乃赤色,亦有火意,故朱明相合,亦一火也。因五行生剋,水可克火,故用滿洲族名之雙水以滅「炎漢」之二火,用大清之新水以滅大明之舊火。在今人看來,雖屬無稽之談,卻足以表明當時女真上層不僅篤信漢學,且已暗懷問鼎中原之雄心壯志。

  然而,從「滿、洲、清」三漢字結構來解釋「滿洲」族名,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只有考察女真語「Manju」一詞之含義,方可得滿洲族名之正源。

  關於Manju一詞來源,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論。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高宗命編纂《欽定滿洲源流考》,肯定滿洲為部族名。依照清代官方成論,「滿洲」二字源於西藏朝貢時,例稱清帝為「曼珠師利大皇帝」,曼珠漢譯為妙吉祥,「滿洲」乃是由「曼珠」演變而來。因清代修史多有隱諱,尤其刻意迴避曾臣服於明的歷史事實,故而其成論亦絕難視為定論也。


  當代清史滿族史大家王鍾翰師曾專門撰《滿洲名稱考辨》一文表述己見,並予以歸納總結。先生認為:「滿洲」一詞見於《滿文老檔》者,最早在清太祖(努爾哈齊)建元天命之前三年(1613年)。今據朝鮮記錄(亦即日人稻葉君山所據者,見其所著《滿洲發達史》),當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之春,朝鮮援明都元帥姜弘立加入明軍,以徵伐清太祖,中途為朝廷軍隊所擄,將其謁見太祖,姜見太祖之部下,俱以「滿住」稱號太祖,加於「汗」之尊號上。按清太祖天命元年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為天命三年(1618年),時在建號後金,改號大清之間。以「滿住」稱號太祖,且加於汗之尊號上,則可知為「滿住汗」與「後金國汗」意同,「滿住汗」當稱「滿洲汗」。《滿文老檔》所載之為有據。滿洲決非太宗皇太極所偽造;漢字之「滿洲」或起於太祖努爾哈齊太宗皇太極之間,滿音之「滿洲(Manju)」必早見於太祖以前,決無可疑者也。

  另外,王昊,張甫白兩位先生亦曾對該問題予以研究,並撰《滿洲名稱考釋》一文, 提到:「滿洲這個名稱當源於本土,而非外來。其籍貫名稱在東土,不會舍此東土內的固有名稱,而用已自稱為滿洲後的曼珠為滿洲名之所本。」 鍾翰先生認為文中所述「滿洲名稱當源於本土,而非外來」甚是,而又稱「用已自稱為滿洲後的曼珠為滿洲名之所本」則非是。滿洲一名當由靺鞨而來:一則滿洲(Manchu-Manju-Manjei)即與靺鞨拼音相一致,換言之,「滿洲」與「靺鞨」本為一字。靺鞨自隋唐以降,直至明中期即已散居於今吉林長春市以南迄於今遼寧新賓縣一帶長達1000年之久,歷史事實可為佐證。二則新興之滿族,本為女真人之一支,至努爾哈赤始大,而自明初始終被編於建州左、右衛之列,為明帝國之藩屬,一代未有改變。清崇德元年(1636年)十月改國號為滿洲,而不用女真舊稱者,以明人對女真人之仇視故也。而滿洲本即靺鞨之一音異譯,故採用舊稱「靺鞨」改作「滿洲」,即前此所謂「滿洲」名稱原於本土,而非來自外地,故對內或對外,各得其所。

  綜上所述,「滿洲」一詞,曾見於《魏書》,乃地名。明末女真崛起,始用於女真語「Manju」之對譯;「Manju」一詞來自本土;選取「滿洲」一詞與之對譯,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反映出當時滿族上層漢學修養之精深和最高統治者立志之高遠。當今滿族即是「滿洲族」之簡稱,其隨著滿族的發展而聲震天下。此時此刻,驀然回首,追遠溯源,意義不可謂不大。

新賓滿族自治縣不僅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出生地,也是滿族的發祥之地。滿族之稱本源於滿洲,而滿洲之稱在努爾哈赤時代並沒有正式作為族名或國名使用。萬曆三十四年(1596年)正月初五,努爾哈赤讓朝鮮南部主薄申忠一帶給朝鮮國王一封回帖,他在回帖開頭自稱是「女直(真)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1]由此可見,在努爾哈赤稱汗之前,他仍然以自己是「女直(真)」或「建州夷人」自居。然而到了清太宗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下諭說:「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女真)……我國建號滿洲,統治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2]第二年四月,皇太極正式即皇帝位,改「大金」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

從此以後,「女真」即不是他們的國名也不是他們的族名了。他們的國名開始稱大清,而族名則稱滿洲。那麼,由努爾哈赤時自稱是「女直(真)國主」到皇人極時將稱他們為諸申(女真)者叱為「無知之人」,其間不過40年。人們不禁要問,皇太極為什麼要改族名為「滿洲」,「滿洲」之名源於何處呢?這個問題,儘管不少清史研究者都有論及,但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大家認可的解釋。關於「滿洲」一名之來源,目前可歸納為以下幾種說法:

一、始祖確立說。關於清朝皇室愛新覺羅家族始祖起源的神話傳說,清朝歷代官修史書如《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滿洲實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滿洲源流考》、《八旗通志》中均有記載。其中不僅談到仙女佛古倫吞朱果生愛新覺羅氏始祖布庫裡雍順,而且談到「滿洲」國號為布庫裡雍順所確立。

《滿洲實錄》開篇寫到:在長白山之東北布庫裡山下有一泊,名布勒瑚裡。一天,天降三仙女浴於泊。長名恩古倫,次名正古倫,三名佛古倫。浴畢上岸,有神鵲銜一朱果置佛古倫衣上,色甚鮮妍,佛佔倫愛不釋手,遂銜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後生一男,生而能言,倏爾長成。母告之曰:「天生汝,實令汝以定亂國。」後其子乘舟順流而下,至鄂多裡城。時城中有三姓,爭為雄長,終日殺鬥。一日,見水中飄下一人相貌非常,乃罷戰而往觀,問其來歷。答曰:「我乃天女佛古倫所生,姓愛新覺羅,名布庫裡雍順,天降我定汝等之亂。」眾皆驚異,遂息爭並共奉布庫裡雍順為主,以百裡女妻之。其定國號滿洲,乃始祖也。[3]這個「仙女生始祖,始祖定滿洲」的神話儘管在官修史書和滿族民問流傳很廣,但是在努爾哈赤時代尚沒有產生。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首先從一個從黑龍江虎爾哈部投降來的叫穆克什克的人那聽到了這個傳況。[4]那以後,他將這個神話傳說與愛新覺羅家族的起源結合在一起。很顯然,神話不是歷史,清代神話中的始祖確定滿洲之稱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二、佛號轉音說。由和紳奏請乾隆欽定的《滿洲源流考》中說:「滿洲本作滿珠。每歲西藏獻丹書,皆稱我聖朝為曼珠師利大皇帝。曼珠者,華語妙吉祥也,又作曼珠室利……漢字作滿洲,蓋因洲字義近地名,實則部族而非地名。」大清政府與西藏佛家之往來,始於崇德四年(1639年)皇太極主動向西藏佛家發出的「延請」信。[5]而西藏獻丹書稱「曼珠師利大皇帝」必在「延請」之後。而事實上在此之前的努爾哈赤時期,滿洲之稱已經存在了。據《滿文老檔》記載:癸丑年(1613年)萬曆帝「在一夜曾三次夢見一個異姓女子,跨在他們身上,用槍刺。第二天早上詢問博學多識的文人,回答說:那女子是女直滿洲國的淑勒昆都侖汗,……」[6]顯然,在清太宗皇太極向西藏佛家發出延清的26年之前,文獻中已經有了滿洲之名。因此,說滿洲之名源於兩藏獻丹書,稱清帝為「曼珠師利大皇帝」的「曼珠」兩字,可謂無稽之談,也就是說「滿洲」之來源跟「曼珠」一詞無關。

三、酋長尊稱說。此說的主要觀點是滿洲是經過「瞞咄—滿住—滿洲」的演變過程而出現的。清朝的祖先始於肅慎氏,到唐朝時稱靺鞨,靺鞨的大酋長叫「瞞咄」。例如,《新唐書》載:「黑水靺鞨……其酋曰:大莫拂瞞咄,世相承為長……」[6]到明代前期,建州衛指揮使阿哈出的孫子李滿住,任建州衛酋長長達40餘年,成為一時的名酋。明代的李滿住與隋唐時代的「瞞咄」為同音異文。故孟森先生認為「隋唐時之瞞咄,明時之滿住,一也」。[7]李滿住之後,「滿住」一辭已變為女真酋長之尊稱而沿襲下來。努爾哈赤成為建州大酋長後,部人也以「滿住」一辭相稱。例如,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在明與後金的薩爾滸大戰中,南路朝鮮援軍失敗後,其都元帥姜弘立與貴盈哥(代善)和解,此時一後金將日:「滿住(努爾哈赤)在城中,不可不往見而回。」[8]據此,滕紹箴先生在《試談「滿洲」一辭的源流》 一文中認為:「由『滿住』向『滿洲,的演變,前提是『滿住』是指名酋而言」,周圍民族或鄰近部落一般「稱『滿住』大酋長所在的部落名為『滿住部落,這是導至異稱之始。『滿住』之音經漢字相沿異稱『滿洲』,滿語為manju,部落之『部』字,滿語為gurun,又與"『國』字相通。所以異稱的笫二步是將酋長尊稱異稱為國名,將『滿住部落』異稱為『滿洲國』,兩者在滿語中完全一致。」[9]這就是說,滿洲作為「滿住」的異稱,首先是漢人和其他部落對建州部的稱謂,後來逐漸被建州女真人所接受。開始時,「滿洲」即作為國名,又作為族名,但以國名為主。如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初十,努爾哈赤給蒙古鄂巴臺吉的文書中說:「尼堪(指明朝)、朝鮮、輝發、葉赫、哈達,我們滿洲國若沒有城池,你們蒙古人連一碗飯也不能給我的吃!」[10]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下令「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11]第二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不再稱滿洲國或「大金」,從此以後,「滿洲」就完全成為族名了。

在上述關於「滿洲」之來源的之稱解釋中,我覺得笫三種解釋比較順理成章,但到目前為,也僅是一家之言。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關於「滿洲」來源的解釋,為了使讀者對此能有個全面的了解,茲將其他說法簡述如下:

源於「蠻主」說。認為「有明典籍嘗稱清入侵略為士蠻入寇,稱其主為蠻主。……清主或先稱蠻主,及入關後,覺其欠雅,遂改為「瞞珠」其後用為地名,乃改稱滿洲。」[12]土蠻乃明朝對科爾泌蒙古的稱呼,非稱清主,且清入關之前已有滿洲之稱,因此,此況不妥。

源於「滿豬」既。「俄國人種學者謝婁溝婁夫謂東方野人與中國爭衡之初,野人酋長戰敗,遁匿一豬牢中。華兵尾之至牢,索之不得,一兵日:『滿豬』,遂引而去,酋長得脫。其後,酋長建國,記其以滿豬之呼而得脫難之奇蹟。遂定國號曰『滿豬』」。[13]東夷之人古代確有以「豬加、狗加、馬加」名官者。而「努爾哈赤」之名也有「野豬皮」之意。但俄人所引之傳晚並不見於滿族,大有符會不敬之賺。

地名轉音說。此說認為渾江流域乃明代建州女真之故地。渾江當時稱佟家江,又稱婆豬江、蒲州江。有人以此推斷滿洲乃「婆豬」之音轉。我以為建州女真興起之地應為蘇子河流域,故言滿洲之名源於婆豬江有涉牽強。

總之,幾十年來,人們對「滿洲」一名之來歷發表不少文章,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解釋,但哪一個解釋真正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呢?誰都不能予以肯定,所以,至今關於「滿洲」一名來源的問題,仍是一個謎。

一幅字彰顯當代滿族精英的絕佳性格!

爭 不顯 不露

滿漢雙文「佛」字

豪車4S店鎮店之寶

歡迎訂購

可掃描此微信二維碼,訂購!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東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歡迎添加管理者微信:13911539318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滿洲」一詞的由來
    」一詞,正史見於《魏書》卷九十六《僭晉司馬叡傳》,中有「(司馬)紹將劉遐、蘇峻濟自滿洲,含相率渡兵,應詹逆擊,大破之」之語。而明代後期頻繁出現的「滿洲(Manju)」一詞,似與此地名並無必然聯繫。天聰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太宗皇太極頒詔,用「滿洲」取代「諸申」(女真、肅慎)一詞為族名,滿洲之名始大盛。其實於我國史籍中,此詔頒布之前「滿洲」之名即已多次現身。  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詔書中「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之語,乃於史有徵。
  • 「滿洲」之由來十幾種說法,你認同哪個?
    來源 | 《漢語「滿洲」一詞由來考》《「滿洲」名稱考述》《滿洲名稱之種種推測》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
  • 滿洲一詞的本意是什麼?
    「肅慎」這一詞彙被女真語繼承,即女真語zhul(東方之義)shen(海青之義)的合成,讀音為「珠裡真」,即「東方之鷹(海東青)」的意思。有人分析滿洲歷史發展特點,就是幾經建國,雖每次國家滅亡,但每次反而建立新的國家是越建越大。渤海國、滅亡、大金國、滅亡、大清國就是三個不斷上升的波浪歷史。關於滿洲一詞的本意是什麼?有很多觀點。
  • 「滿洲」,為何現在被稱為「東北」
    「東北」的前身——「滿洲」「滿洲」一詞,一說始於1635年,當時皇太極為消除明朝對自己民族的影響」而改「女真族」為「滿洲」。但筆者堅持認為,滿洲之稱應始於是黃仁宇先生那部名著的標題——「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因為這一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築碩裡阿拉城,統一了除王甲部以外的整個建州女真本部(長白山女真另算)同時開始以「滿洲」自居。
  • 「三軍」一詞的由來
    然而,早在兩千多年前,「三軍」一詞就已經出現在我國的古籍中了。見諸文字記載最早的是《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在古典小說中,還經常看到「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那麼,古代的「三軍」是怎麼來的呢?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爭霸天下,相繼建立了自己的軍隊,當時軍隊以「軍」為最大編制單位,人數多少不等,有的幾千人,有的上萬人。
  • ——深度剖析「滿洲」ᠮᠠᠨᠵᡠ一詞 如何演變為民族之稱!
    據《滿洲實錄》,葉赫部首領曾向努爾哈赤傳話說:「烏拉、哈達、葉赫、輝發、滿洲,總一國也,豈有五王之理?」所謂「總一國」之語,滿文寫作「說一種言語底人眾」(emugisunggegurun)。同書又謂,自葉赫滅後,「滿洲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至朝鮮鴨綠江,同一語音者俱徵服。」其中「同一語音者」,滿文作「一種滿洲言語底人眾」(emumanjugisunigurun)。
  • 「衛拉特」一詞及其相關名詞的由來淺析
    比如,「衛拉特」一詞的由來和含義則是其中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豐富衛拉特的學科建設內容,下面簡要闡述「衛拉特」一詞及其相關名詞的由來。一、衛拉特一詞的含義  關於衛拉特一詞的含義,國內外有關學者眾說不一,莫衷一是。學術界將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西部和蒙古國西部以及伏爾加河一帶的卡爾梅克蒙古都稱作衛拉特蒙古。
  • 眾說不一
    眾說不一,有人說星際飛船sn8試飛失敗了,但也有人反駁說星際飛船試飛成功了,這個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克,他表示,儘管星際飛船最後爆炸了,但首飛還是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 我國「鈔票」一詞的由來及其含義的演變
    我國最早的紙幣出現於北宋年間,應無疑義,但對於「鈔票」一詞的由來,卻有不同看法。據《宋會要輯稿》《宋史》記載,宋代已有大鈔、小鈔的概念,例如《宋會要輯稿》說:「人戶合鈔之弊,往往有之。蓋緣攬納之家利於快便,不肯分作小鈔。」又據《宋史》記載,淳熙八年陳峴「請從榷貨務自立五十斤至百斤,分為五等,造大、小鈔給買」。
  • 「やばい」一詞的由來!
    戦前、囚人が看守を「やば」と呼んだことを語源とする説もあるが、「やば」は江戸後期には既に使われているため、形容詞化の由來としては考慮できるが、「やば」の語源としては誤りで、「彌危ない(いやあぶない)」「あやぶい」と同じ語系と考えられる。
  • 「滿洲」 如何演變為民族——論清中葉前「滿洲」認同的歷史變遷
    據《滿洲實錄》,葉赫部首領曾向努爾哈赤傳話說:「烏拉、哈達、葉赫、輝發、滿洲,總一國也,豈有五王之理?」所謂「總一國」之語,滿文寫作「說一種言語底人眾」(emugisunggegurun)。同書又謂,自葉赫滅後,「滿洲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至朝鮮鴨綠江,同一語音者俱徵服。」其中「同一語音者」,滿文作「一種滿洲言語底人眾」(emumanjugisunigurun)。
  • 「支那」一詞的由來,「支那」這詞是如何從崇敬演變成侮辱
    「支那」一詞究竟由何而來?說到「支那」這個詞,現在我們大家都不太願意提起,因為這個詞曾經是日本鬼子用於侮辱中國的人的蔑稱,然而,「支那」這詞在近代以前不僅不是蔑稱,甚至還是帶有尊崇的含義。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和中國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古印度。
  • 「やばい」一詞的由來你知道嗎?
    戦前、囚人が看守を「やば」と呼んだことを語源とする説もあるが、「やば」は江戸後期には既に使われているため、形容詞化の由來としては考慮できるが、「やば」の語源としては誤りで、「彌危ない(いやあぶない)」「あやぶい」と同じ語系と考えられる。
  • 李清照最撲朔迷離的一首詞,存疑上千年,再也找不到真正的作者了
    不過即便如此,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詩集詞集野史筆記摘錄也因版本眾多而謬誤頗多,甚至有的張冠李戴,有的訛傳成真,有的一首詩詞被收入多個詩人的集中等等。比如《唐詩三百首》中杜秋娘的《金縷衣》、《宋詞三百首》中黃公紹的《青玉案》,本都是無名氏所作,原作者已不可考,卻被張冠李戴入杜秋娘和黃公紹名下。
  • 瓜爾佳氏滿洲第一巨族
    只是因為後世的研究者不懂女真一詞為何意,才人為地複雜起來。   女真之滿語原文為juxen,意思是屬民。耶律阿保機徵服渤海後,就稱被徵服的各個靺鞨部落為juxen,久而久之juxen就成了那些被徵服的靺鞨人的族稱了。試想一想,一個名稱延續了上千年的民族,怎麼會突然間改變族稱呢?而且還用了一個實在不雅的名詞?
  • 八旗姓氏系列·滿洲八大姓
    實際上,關於「滿洲八大姓」的內容以及意義,值得探討的地方頗多,本文僅作初步梳理。(圖為《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序)一、「滿洲八大姓」的雛形——雍乾時期的「八著姓」關於「滿洲八大姓」的來源問題,之前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雖然「八大姓」在晚清以來的筆記、口述歷史中都作為「故老相傳」的知識,但具體在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八大姓」一說,一直並未落實。
  • 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這樣由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人中豪傑
    八旗軍分為三種,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中滿洲八旗設立最早,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是仿照滿洲八旗建制的。滿洲八旗起源於牛錄,牛錄主要來自於建州女真在氏族部落時期的狩獵,當時的女真人不論人數多少,出去打獵必以家族或者村寨為單位,大約每十個人組成一個小組,每小組有都會有一個頭領,名稱是牛錄額真。
  • 柳永很經典的一首詞,行文撲朔迷離,最後14字卻經久不衰
    多少青樓女子因彈唱柳三變的詞而紅極一時,而最後也是這些歌女成全了這位奉旨填詞的才子,讓他在詞壇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正如陳寅恪所說,「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下面介紹柳永很經典的一首詞,行文撲朔迷離,最後14字卻經久不衰。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
  • 皇太極欽點的「滿洲」,與滿族是一個概念嗎?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逆北 滿洲和滿族有什麼關係?有一種觀點喜歡把二者等同,認為滿洲就是滿族,只不過時期不同,叫法不一樣罷了。這種說法對嗎?筆者想簡單談談自己的不同意見。
  • 衣冠禽獸一詞的由來,你真的不知道的冷歷史,原來是這樣的啊
    現如今,衣冠禽獸這個一詞被人們用來形容偽君子,假好人,品德敗壞,沒良心,無底線,行為如同禽獸一般的人。每次當我們耳邊聽到這個詞時,就會認為肯定是在批判某人。然而在古代,真的不是指這個意思,其含義是在誇人。預祝他人早日升官發財,當時「衣冠禽獸」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