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保險關鍵時刻發揮大作用

2020-12-27 十堰晚報電子版

近期,我國多地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很多地方房屋倒塌,物資被淹,財產遭受巨大損失。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巨災保險這一冷門險種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巨災保險是指對因發生地震、颶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通過巨災保險制度分散風險。

作為指數保險的一種,巨災保險不是基於實際損失給予賠償,而是基於事先設定的參數是否達到觸發水平來確定賠償。比如說乾旱等級、地震等級、洪澇受災面積、產品價格等。賠付的機制一般有全賠、不賠、分層賠付。指數未觸發,沒有任何賠償;指數未完全觸發,給予相應賠償;指數被觸發,全部賠償。

據了解,巨災保險在我市已有賠付先例。2019年,湖北省在武漢、十堰、黃岡和恩施4個市州試點暴雨洪澇巨災保險,由政府全額為轄區居民購買保險。我市作為全省首批巨災保險試點地區,轄區各縣市區已於2019年5月投保暴雨洪澇巨災保險。去年8月6日,我市出現大範圍強降雨。暴雨洪澇致使鄖陽區部分鄉鎮受災嚴重,對群眾人身安全及農業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已觸發巨災保險賠付標準。第二天,人保財險湖北省公司、十堰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前往鄖陽區青龍山村實地察看災情,並將200萬元暴雨洪澇巨災保險預付賠款送到鄖陽區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手中。

巨災保險通常由政府出資購買,多家保險公司聯合承保,災害發生後,由保險公司根據災害登記進行賠償。開發巨災保險,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鑑於我國自然災害種類較多的情況,巨災保險的覆蓋面還需要大幅提高,才能確保受災主體及時得到補償,降低災害損失。

見習記者 王堂 整理

相關焦點

  • 巨災保險,你是否了解?
    面對突發災害,保險公司迅速反應,及時啟動大災理賠應急響應預案,為客戶提供快速理賠服務。保險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的「減震器」和「穩定器」,保障功能凸顯,已經在我國多地試點的巨災保險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防汛救災工作的有力補充。
  • 王和:新型舉國體制下巨災保險研究
    在構建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核心訴求是通過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儘可能制度性剝離政府職責,轉移行政成本,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兩個關鍵,即能力與效率。就能力而言,解決能力問題的關鍵和途徑是剝離,剝離的邏輯是做「減法」。
  • 我國巨災保險普及度、賠付率均較低,專家呼籲建立巨災保險長效機制
    巨災保險制度由政府巨災救助保險、巨災基金和個人巨災保險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政府巨災救助保險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資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第二部分巨災基金由深圳市政府撥付一定資金建立,第三部分個人巨災保險由居民自願購買。深圳市應急管理局2019年的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巨災保險共賠付426.698萬元,救助受災人員268人次,滿期賠付率為14.8%。
  • 洪災面前巨災保險大有可為
    巨災保險是指對因發生地震、颶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通過巨災保險制度,分散風險。巨災的顯著特點是發生的頻率比較低,但一旦發生,其影響範圍之廣、損失程度之大,又會超出人們的承受力。這種特點決定了巨災保險業務開發不同於保險公司開發的其他險種。
  • 寧波公共巨災保險累計賠付1.29億元 商業巨災保險尚未全面啟動
    《證券日報》:寧波在商業巨災保險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公共巨災保險和商業巨災保險的定位主要區別是什麼?寧波銀保監局:寧波在商業巨災保險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2016年在鄞州區開展以洪水為主要災因保障的小微企業巨災保險試點,政府給予一定保費補助。
  • 試點已積累豐富經驗 巨災保險需要統籌安排共同分擔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冷翠華在巨災面前,保險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近期,我國南方出現的嚴重洪澇災害讓巨災保險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銀保監會在近日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中強調,要強化保險在災害防護體系中的作用,加快發展巨災保險。
  • 巨災保險發展難題逐步破解 業內實踐逐漸深入
    由此可見,我國加快推進巨災保險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2008年汶川地震後,我國加快了發展巨災保險的步伐,巨災保險試點於2014年率先在深圳落地,隨後寧波等多地均在巨災保險領域展開探索。但就現狀而言,巨災保險的發展仍面臨一些難題。  例如,模型的科學性對於巨災風險評估十分關鍵,而搭建數據模型需要建立高質量的資料庫,後者有賴於科技提供支持。
  • 巨災保險:發展現狀、國際經驗及政策建議
    ,此次新冠疫情來襲則呼喚巨災保險在分擔國民經濟損失、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多作用。從全球範圍來看,巨災保險是分散上述巨災事故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1我國巨災保險發展現狀2006年,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完善多層次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擔機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再保險體系」,並提出「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使得巨災保險重新進入大眾視野。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巨災保險的呼聲愈發強烈,此後巨災保險相關制度開始陸續出臺。
  • 洪澇災害之下凸顯巨災保險重要性 各地加速發展指數保險
    南方洪澇災害之下,巨災保險制度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巨災保險,一般是指政府運用保險機制,通過制度性安排,將因發生地震、颱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通過保險形式進行風險分散和經濟補償。
  • 中再產險周俊華:做好巨災保險須從國家地方和行業多層面發力
    這些民生類巨災保險試點在當地自然災害發生後,開通綠色理賠通道,建立7×24小時報案和諮詢服務,通過簡化理賠資料與流程、提供預付賠款和上門服務、採用科技理賠等方式加快賠付進度,理賠成效顯著,切實發揮了保險風險管理與損失補償功效。    通過這些年來的不斷發展,巨災保險制度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一些災害發生後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初步體現了市場機制分散巨災風險的效率與優勢。
  • 洪水巨災保險制度有必要儘快建立
    隨著防汛抗災行動緊急啟動,有關巨災保險的話題也再次升溫。最近,在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化保險在災害防護體系中的作用,加快發展巨災保險」的內容引人關注。建立巨災保險,尤其是洪水巨災保險制度,呼聲由來已久,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建立起來。不過,保險業並沒有放棄過對洪水保險的各種嘗試。
  • 保險業助力防汛救災 巨災保險如何織密保障網
    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階段,防汛救災工作依舊面臨著巨大考驗,需要各方發揮力量,眾志成城,其中也不乏保險業的身影。  保險業積極參與防汛救災   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保險業發揮風險管理優勢和風險保障作用,正在積極投身於各地防汛救災工作中。
  • 保險業積極參與防汛救災 巨災保險制度仍待完善
    保險理賠對於災後恢復生產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面對自然災害帶來的巨額損失,如何提升巨災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補償功能,以填補風險保障的缺口,隨著防汛救災工作的開展再度引發熱議。  近期,我國南方地區由於強降雨造成的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 廣東與中再集團將在巨災保險、一帶一路保險等領域開展合作
    12月5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推動廣東和中再集團在巨災保險領域、「一帶一路」保險、海外人員綜合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保險交流合作、保險科技創新和投融資業務等方面深度合作
  • 浙江:氣象財政兩部門共同探索巨災保險
    兩部門圍繞加快推行自然災害巨災保險展開深入交流探討。  雙方就共同推進浙江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實施,特別是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第一道防線」示範省建設和氣象監測預警能力提升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等問題達成了共識。氣象工作事關國民經濟各行各業,事關公民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省財政廳將繼續支持浙江省氣象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 巨災面前,保險能為我們做什麼?
    在不確定性日趨常態化的背景下 應對自然災害保險 如何增強全社會的風險韌性? 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的風險管理手段 巨災保險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 寧波市巨災保險績效評估專家評審會順利舉行
    2020年11月3日下午,寧波市巨災保險績效評估(2018-2020年)項目專家評審會在市應急管理局415會議室舉行,評審會由應急管理信息中心主持,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組成評審組進行評審。會上,委託方提交了《寧波市巨災保險績效評估(2018-2020年)報告》項目成果,並向專家評審組介紹了項目概況,績效評估工作開展情況,績效評估指標分析,及巨災保險主要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並對今後工作推進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
  • 政協委員張興贏建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
    (兩會訪談)政協委員張興贏建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夏賓)從1980年的249次增加到2018年的848次,全球自然災害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人類面臨抵禦自然災害的壓力呈井噴式增加,因此防範氣候巨災及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刻不容緩。如何讓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傳達到百姓,如何讓大眾更加科學理解災害預警信息,更好地配合救災和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起著關鍵作用。
  • 南方暴雨洪澇背後:巨災保險保障缺口依然很大
    就洪水災害而言,記者了解到,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部門已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巨災氣象指數保險和農作物指數保險,指數保險試點已在我國福建、廣東、湖北、浙江、山東等多地鋪開。但另一方面,中國巨災保險保障缺口依然很大,作為解決巨災保障主體的政府、能夠擴大財產險投保面的企業、還有個人的家財險,這三大支柱的力量都非常小,滲透率低,保障程度嚴重不足。
  • 深圳市應急管理局提高站位推動巨災保險工作
    2014年,深圳先行先試率先推行全國實施巨災保險制度,每年通過市財政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巨災保險,保障全體市民的災害救助服務。2020年11月以來,市應急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推動巨災保險工作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