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醫學「古方今用」尋數位化「現代密碼」

2020-12-23 中國甘肅網

中新社蘭州12月18日電 (閆姣 艾慶龍)「我們正在將從敦煌經卷、壁畫及文獻中挖掘到的方藥和診療方法等進行研究、開發和轉化,進而應用到臨床、造福患者。」甘肅中醫藥大學敦煌醫學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藺興遙1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該校正在進行《敦煌醫學大辭典》編纂工作及敦煌醫學資料庫建設,探路古老藥方的數位化「現代密碼」。

敦煌醫學是敦煌學和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國傳統中醫學、藏醫、印度醫學等。近年來,海內外醫學專家致力於挖掘其中的古老藥方,以惠及今人。

甘肅中醫藥大學研究敦煌醫學已有近40年歷史,該校於2012年申請建立了敦煌醫學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專門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

藺興遙說,經過8年建設,該實驗室已形成了敦煌醫學學術特色的挖掘、敦煌醫學文獻的數位化信息提取與整理、基於甘肅中藏藥資源的敦煌古醫方應用基礎研究、敦煌古醫方製劑的開發與轉化及臨床應用這4個研究方向,並將敦煌醫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確立為重點研究方向。

「目前,敦煌醫學轉化應用已有了大量成果,如敦煌活絡洗液、敦煌消定膏、敦煌石室大寶膠囊、敦煌平胃膠囊以及敦煌古方美容面膜等院內製劑及保健美容用品,均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社會反響良好。」藺興遙稱。

敦煌醫學還承載著古老的敦煌醫學文化,為敦煌傳統文化賦予新的內涵。該實驗室從2019年組織編撰《敦煌醫學研究大成》叢書,含《總論卷》《針灸卷》《本草卷》《養生與雜論卷》《藏醫學卷》《醫方卷》等10冊書籍,目前已出版5冊。

「科技創新和數位化建設是未來敦煌醫學傳承和弘揚的重要途徑。」藺興遙說,今年,該校開啟編撰《敦煌醫學大辭典》,旨在將敦煌醫學的全部研究內容進行系統概括和總結,便於研究者查閱、研究,更為世界民眾所共享。(完)

相關焦點

  • 敦煌醫學
    以甘肅敦煌莫高窟所藏醫學卷子本為主的一批出土的隋唐及其以前的醫學文獻。以甘肅敦煌莫高窟所藏醫學卷子本為主的一批出土的隋唐及其以前的醫學文獻。1900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40 000餘件手寫本和少量的木刻本。國內外學者視這批文獻為珍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整理研究,成果斐然,以致形成了新興的國際顯學——敦煌學。醫學文獻只佔敦煌文獻的很小一部分。
  • 中醫博大精深 古方亦可治療今病
    中醫博大精深 古方亦可治療今病 詳解中醫藥文化傳承的當代價值 故《黃帝內經》中的診法、刺法今天仍在用,《傷寒》《金匱》《千金》《外臺》的醫方今天亦可以用,《神農本草經》《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的藥今天亦可以用。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清肺排毒湯用的是古方,是由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四個古方麻杏石甘湯、五苓散、小柴胡湯、射幹麻黃湯組合起來的。  為什麼古方可以治療今病?
  • 解開敦煌舞「密碼」 ——記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始人高金榮
    2019年11月28日,由蘭州文理學院舉辦的《舞從敦煌來》展演匯報晚會在蘭州音樂廳舉行,該校用這樣的方式,紀念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建四十周年。 舞臺上,仙樂縹緲、舞者舞姿婀娜;舞臺下,一位老人的目光緊緊注視著臺上。
  • 今月照古人,古方治今病
    I導讀:曹穎甫先生在《經方實驗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所謂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其間同具妙理。若曰古方不可治今病,猶曰古月不可照今人,得毋痴不可及?」古方能治今病所謂「古方」,有兩方面的涵義。狹義的「古方」,指《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所載之方劑,即所謂「經方」;廣義的「古方」,指建國以前的所有方劑,包括經方和時方。
  • ...候選人事跡」解開敦煌舞「密碼」?記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始人高金榮
    【隴人驕子候選人事跡】解開敦煌舞「密碼」——記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始人高金榮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2019年11月28日,由蘭州文理學院舉辦的《舞從敦煌來》展演匯報晚會在蘭州音樂廳舉行,該校用這樣的方式,紀念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建四十周年。
  • 散佚敦煌遺書精華數位化回歸
    散佚海外的敦煌遺書,是中國人心中持續了百餘年的痛,也是研習敦煌學難以跨越的障礙。
  • 敦煌研究院院長:悉數「敦煌+科技」的N種打開方式
    早在 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鑑今,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為我們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指明了方向。
  • 中西醫學的交匯、衝突與敦煌藏經洞遺書的發現(1840-1949)
    李應存教授為甘中醫2016各本科專業講授中醫史:中西醫學的交匯、衝突(1840-1949)與敦煌藏經洞遺書的發現(1900
  • 數字敦煌 人在畫中遊
    數字敦煌,人在畫中遊  一個窟,實現數位化要多久?  1平方米的壁畫,要採集45張長37釐米、寬24釐米左右的照片;考慮到現場環境狹窄以及防止壁面拍攝傷害等因素,平均下來,一個窟光採集圖片就要一個多月;後期處理的時間,基本上是前期採集時間的3倍多。在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研究所,圖像處理師朱旭算了一筆帳。
  • 給古方眼寶使用者的一封信
    被譽為現代中醫療養院的開山鼻祖故宮博物院80%以上中醫藥養生史料來源鶴年堂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家集診斷、調理、養護、救治等眾多功能於一體的中醫藥老字號,開啟了中國立店養生先河,被譽為現代中醫療養院的開山鼻祖,CCTV報導,故宮博物院中80%以上的皇家御用中醫藥養生史料都是源於鶴年堂。
  • 敦煌研究院攜「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進駐中華世紀壇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發布會暨開幕式 此次大展是基於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成果的綜合性展覽,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入融合,讓千裡之外的敦煌石窟多維地呈現在中華世紀壇,為大眾提供一場可沉浸體驗的敦煌文化藝術盛宴
  • 揚子江藥業:古方新調「百樂眠」
    膠囊,是一款由經典古方改良形成的治療失眠、焦慮的綠色OTC中成藥。據統計,截止目前百樂眠已經在市場上累計銷售突破1億盒,服務患者2000萬人次。百樂眠研發人吉林省名老中醫高鵬翔表示,中醫自古就有針對失眠而研究的良方沿用至今,中醫藥治療失眠即可調節患者陰陽失調症,又可提高睡眠質量,百樂眠就是一劑集合了民間古方和現代藥的良方。
  • 敦煌》呈現「飛天」多元美感,用年輕力量守護千年敦煌文化
    進窟欣賞「雙飛天」、認真學習敦煌舞、和中學生一起跳敦煌舞課間操、克服困難演繹飛天舞臺劇……這一期的節目真可謂精彩不斷。用真實感受傳達敦煌文化內核,探索團被千年壁畫震撼!深度詮釋守護精神,用青春之力重現敦煌文化高光時刻在探窟之後,他們又來到了敦煌舞蹈教學創始人高金榮教授指導下,學習敦煌飛天舞。在高金榮看來,敦煌舞不僅僅是「舞」,更要與「神」相融合,即身姿動作與眼神要融於一體。正是這種專注與認真,才有了今天的敦煌舞藝術流派。
  • 古方復原.4|紫雲膏
    在古方復原系列裡最難等的永遠是優質的藥材,而這紫雲膏中,當數紫草。
  • 數字敦煌與樊錦詩
    (「數字敦煌」網站主頁)作為「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子項目,「敦煌莫高窟重點洞窟壁畫數位化項目」包括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和交互現實3個部分,用高保真的數字拍攝手段,確保被記錄的壁畫顏色、尺寸十分準確,從而為莫高窟留存一份了全數位化檔案,從而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滿足人們遊覽、欣賞、研究等需求。
  • 一千年前,人們在敦煌怎麼過年的?
    後世的紀錄片一向用最華美的串詞兒給220窟的壁畫,「阿彌陀佛坐於蓮花寶座上,化生童子遊戲其中,空中樂器不鼓自鳴,地下舞伎翩躚。畫師用鮮豔明亮的色彩,流暢而精湛的線描,勾勒出歌舞昇平、華麗燦爛的極樂世界」。 場景再宏大超脫,可誰家的佛龕裡,誰家的壁畫上,跟那青金石硃砂礦一起研磨塗在牆上的,不是團圓靜好的那一點放不下的念想。
  • 數字敦煌:咫尺天涯,科技讓敦煌不再遙遠!
    2014年8月,敦煌研究院在蘭州分院敦煌藝術館推出「敦煌藝術走出莫高窟暨敦煌研究院建院70周年數位化成果展」。2016年12月,又對原有展覽進行升級擴充,豐富了展覽形式和內容,並更名為「藝海存真·敦煌」展覽。
  • 數字人:行業領先的醫學數位化小巨人
    這家在醫學數位化領域的小巨人資本市場之路再向前邁進一步。  數字人此次計劃公開發行股票不超800萬股,募資1億元,發行底價為12.5元/股。其中,7500萬元用於高清晰度數字人體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2500萬元用於數字人云平臺建設項目。
  • 「數字敦煌」太震撼了!壁畫真真切切地呈現在眼前
    數字敦煌,人在畫中遊  一個窟,實現數位化要多久?  1平方米的壁畫,要採集45張長37釐米、寬24釐米左右的照片;考慮到現場環境狹窄以及防止壁面拍攝傷害等因素,平均下來,一個窟光採集圖片就要一個多月;後期處理的時間,基本上是前期採集時間的3倍多。在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研究所,圖像處理師朱旭算了一筆帳。
  • 梁中道:在行醫之路上行走了二十年的「尋道者」
    梁中道,貴州習水苗醫傳人,重慶兆易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神宗堂品牌創始人、中醫高級全科醫師,經絡養生師,精通中醫學及苗醫學,擁有深厚疑難雜症康復調理經驗。從醫20年以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醫者仁心在醫學事業上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在接受採訪時,他和我們講述了他的20年從醫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