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圓了我的廚師夢丨安龍縣招堤街道久長村村民曾維斌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曾維斌,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和母親都是極老實的人,不識字,整天在地裡勞作,家裡生產用到的種子化肥,生活用到的柴米油鹽,都靠四伯伯拿主意。

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不好,山區交通不便利,我家的經濟一直都很拮据,主要依靠民政低保救濟。這意味著初中畢業的我就得外出打工,但我夢想去讀職校學習廚藝,將來成為一名廚師。可是,我姐姐也正在讀職校,每個月一千多塊的生活費,如果我再去讀職校,開支根本沒有著落。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村裡來了扶貧工作隊。結對幫扶我家的是安龍縣史志辦的周老師。周老師到我家了解情況後,就動員我們參與易地扶貧搬遷。我四伯伯起初不願意搬出去,說是在山裡住習慣了,經過好幾次動員工作,都沒有做通四伯伯的思想,我原以為周老師碰釘子之後就放棄了。

包保責任人在久長村曾維斌戶開展走訪工作

他們大人的事情,我插不上話,我只是將自己準備去讀職校的想法告訴了周老師。他知道這個情況後,立即去找我的四伯伯。  周老師問:「你的侄兒想去讀職校,你們準備怎麼辦呢?」四伯伯回答道:「他家裡的經濟這麼困難,供兩個娃兒讀職校,恐怕不行。」當時聽得我心酸想哭。周老師說:「還是讓他們家搬遷吧!搬遷到縣城,農村低保可以轉城鎮低保。城鎮低保比農村低保高多了,他們家五口人,一個月至少要有兩千多塊的低保金。」看到我四伯伯還有些猶豫不決,周老師直截了當地說:「搬遷了,你的侄兒有讀職校的機會!如果因為你不同意搬遷,將來他長大了,會埋怨你一輩子!」四伯伯雖然固執,但他是個明白人。周老師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他終於同意我們家搬遷了。

駐村幹部開展入戶走訪

現在,在職校學藝的兩年,我終於熬過來了,現在的我在上海一家國際酒店實習。有黨和國家這麼好的扶貧政策,我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苦盡甘來!對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心懷感激!更要感謝強大的祖國,圓了我的廚師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2017年9月9日,組織安排我擔任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第一書記。從我開始駐村幫扶到現在,招堤的荷花已三度開落,銅鼓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此舉得到省水利廳領導的高度評價:「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群眾在綠海子入股養魚,是全省400多個水庫中利益連結做得最好、最實、最廣的水庫,值得全省推廣。」
  • 「我的扶貧故事」完得成的任務剪不斷的情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鋼廠村...
    我叫王定方,是安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普通職工,根據組織安排,先後在招堤街道山岔村龍灘組、板磨村張其組、冗繞組擔任前沿工作組組長和包保責任人。  2018年9月,受組織安排,我到距離縣城40多公裡的鋼廠村擔任主任助理,並被組織安排擔任黃瓜爐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包保9戶貧困戶的脫貧攻堅任務。在走訪詢問、建檔立卡、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籌劃搬遷等一系列解貧驅困的活動中,濃濃泥土味的濡染,讓我的思想得到洗禮、心靈得到滋養,受益終生。
  • 「我的扶貧故事」幸福之路不遙遠丨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包保責任...
    我叫劉洪芳,是一名小學教師,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成了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下漁浪二組的包保責任人。初次來到韋永武家,詢問情況後,對他的家境情況有所困惑。劉洪芳(右)在給群眾宣傳講解生產安全及生活用火用電安全知識回校的時候,我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了許多關於韋遠武的情況,心裡也由此產生了怎樣幫扶他的一些想法。一有時間我就去探望他,和他一起研究和探討脫貧的計劃。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幫扶頂呱呱 小康生活到我家丨安龍縣招堤街道...
    我叫岑啟波,是安順學院歷史學專業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家住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刷把寨組。我母親身體一直不好,去醫院檢查了一次又一次,藥品盒子有一大堆,為了治病花了不少錢,她身體不好也做不了重活,家裡負擔全靠父親一人承擔。那時候我們就想著好好學習,快點長大替家裡減輕負擔。
  • 「我的脫貧故事」幹勁大 信心足|安龍縣春潭街道久長村田榮倫
    我叫田榮倫,家住安龍縣春潭街道久長村下寨組。我主要是在家種植水稻、玉米,發展養牛、養蜜蜂等。由於交通不便,缺少發展資金,經濟發展相對困難,但是國家政策好,幹部群眾會想,2014年我家評為精準扶貧戶。為了我家早日順利脫貧,幫扶幹部可謂是盡心盡責,不遺餘力。他們時常到我家宣傳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聽取我的想法,幫助我家脫貧致富奔小康想辦法、出主意。2018年以前,我家的房子一遇下雨天,房頂就會漏水,受雨水的長期浸泡,有好幾棵檁子和椽皮都有點腐爛了,兩邊的牆體也有點傾斜。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融化「麻姑石」丨安龍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就業...
    我叫唐勇,是安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職工,我的幫扶「親戚」是李廷昌,住招堤街道山岔居委會上壩組。2018年9月2日,我接到包保李廷昌戶的任務。經過走訪我了解到,李廷昌戶共有6口人,2014年識別為一般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叫吳成國,今年55歲,原來住廷必村,得到幫扶幹部安龍縣編辦陳吉超同志的幫助,2018年2月搬遷到五福街道福苑21棟3單元501號,現在我一家人有吃有穿有錢用有房住,最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是新市民了!「我是陳吉超,是你的包保幹部,你在哪裡打工?」「根據現在的政策,你家可以到五福街道去要一套新房子。」「新房子真的不開錢!」「搬遷過去你兒子也有新房子討老婆了!」
  • ...扶貧故事」真心換真情 親如一家人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青龍村韋成金
    在安龍縣招堤街道青龍村哪坡組青龍山一線天景區山麓,萬畝良田保護區旁,居住著一戶韋姓農家,他家就是我的扶貧戶。  韋友明今年三十八歲,小學文化,為人剛正不阿,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村青年。  我到包保戶家開展扶貧工作的次數記不清了。但在我的腦海裡總是浮現這家人的執著與熱情。每當我來到他家,他們總是笑臉相迎,端茶送水,問問有沒有用餐……給人一種家人的親切。   記得有一次,我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了解家庭生活條件,核實家庭人口信息,計算家庭收入等情況。
  • 「我的脫貧故事」菌菇香 日子紅丨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村民王元軍
    看著大棚裡的菌一天比一天長勢好,我和妻子不禁相視而笑,想想這幾年家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激之情泛泛湧起。我叫王元軍,是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納賴五組的村民,家中2口人,2014年通過申請評為低保貧困戶,2018年底脫貧。
  • ...僅僅是任務,更多的是責任丨安龍縣春潭街道盤江村幫扶幹部趙興順
    我叫趙興順,是安龍縣招堤街道岔河小學的一名小學教師,長期在農村學校教書,近四十年來,工作服務的主要對象就是農村學生。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春潭街道盤江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主要包保對象是盤江村一組田景貴戶。
  • 「我的扶貧故事」「火車頭」解決「頭疼事」丨安龍縣海子鎮車頭村...
    我叫王芝富,是安龍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職工。2016年4月,安龍縣委選派我到海子鎮車頭村擔任第一書記。駐進車頭村,我就遭遇了「頭疼事」。車頭村是安龍縣85個貧困村之一,距離縣城60餘公裡,居住農戶301戶1326人。因地理條件差,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2014年識別出貧困戶85戶301人。全村只有一條通村水泥路,戶戶飲水困難……這「頭疼事」讓我感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艱難。我第一次來到新寨組貧困戶唐勇剛家走訪。
  • ...的脫貧故事」擺脫困苦迎接新生活丨安龍縣普坪鎮納利村村民賀朝東
    我叫賀朝東,今年40歲,是安龍縣納利村納磨組的村民,家庭成員有2人,分別是我和我女兒賀蝶。  之前我也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是因一次意外,我左腳受傷嚴重,甚至被截肢,妻子離去。那些年我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真不容易。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鋪富路丨安龍縣篤山鎮坡老村脫貧攻堅...
    我叫李光銀,安龍縣篤山鎮人民政府職工。2017年8月,我到坡老村任駐村幹部,成為工作隊的一員,2020年5月擔任坡老村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李光銀(右四)入戶走訪李光銀(右三)通過院壩會宣傳扶貧政策擔任一線指揮長後,團結和帶領53名包保幹部用「四逐四準」的工作方法,排風險補短板、強弱項、化風險,2020年零問題通過脫貧攻堅大普查和省脫貧成效考核項目組考核
  • 「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暖心窩丨安龍縣灑雨鎮堵瓦村村民楊麗
    我叫楊麗,是嫁到科香的媳婦,曾經的科香交通條件非常差,多少年來「只聞喇叭聲,不見車影子」是外界對這個寨子的真實印象,人挑馬馱是這個寨子的「風景線」。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苗寨終於通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燈。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增強了我家必須改變生活面貌的信心和決心。我和丈夫暗下決心,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艱苦幾年,實現自己的夢想。
  • 「我的扶貧故事」5年,足跡每一寸土地丨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第一...
    2016年3月,我帶著組織的囑託和信任,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安嶺村下魯猛組前沿工作組長,千百次挨家挨戶走訪與幫扶,足跡遍及全村13個村民組的家家戶戶。再到安嶺村,我的職責除了帶領全村村民脫貧奔富,還結對幫扶了7戶貧困戶。安嶺村和很多貧困村一樣,存在區位偏遠、產業不興旺、基礎設施欠帳多、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等諸多問題。「張書記,幸虧當初聽您的話種了茶葉,現在我利用在縣城務工的空閒時間回來除草,真是『種地、打工』兩不耽誤。」
  • 「我的扶貧故事」樂歡村裡的歡樂事丨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駐村第...
    2018年2月4日,我參加完安龍縣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談話會後,帶著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紅頭文件,立即趕到了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報到,任駐村第一書記、村級一線指揮長、四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同時負責幫扶王炳國、王炳魁、王貞芬等6戶建檔立卡戶。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圓了就學夢丨赫章縣赫章漢陽街道銀田社區居民
    我叫楊叔芳,原是赫章縣威奢鄉大營村村民,2019年7月搬遷到赫章漢陽街道銀田社區居住,我們一家從村民變成了市民。   我在赫章縣威奢鄉大營村生活了十四年,十四年的光景,十四年間的回憶,十四年的成長故事,加上十四年的鄉愁隨著搬遷一起被帶走,帶到了新的居所,帶到了記憶深處……搬遷前,我每一天上學卻要歷盡千辛翻山越嶺,周末回家成了遙不可及的夢,進村的路除了簡單的摩託車,一路顛簸心驚膽戰沒人願意去,也沒別的交通工具能去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付出是為了帶給他們希望丨安龍縣普坪鎮講埂...
    「韋書記下來我們村當領導,我們就有希望了……」我在同黔西南州醫療衛生檢查組同志入戶走訪時群眾說。這一番話既是群眾對我的極大信任和期望,也激起了我內心為群眾多幹事、幹好事的雄心壯志。  我叫韋富森,是安龍縣科協的一名幹部,2017年10月,被縣委派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不落伍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村民...
    我叫田景奎,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寨章村)村民,因家庭生活困難,於2014年5月,通過個人申請、民主評議、組織考核等程序,我家被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時我已身患糖尿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家裡僅靠我妻子到處打零工、政府低保維持家庭生活,兩個小孩在校讀書,家庭生活異常貧困。
  • 「我的脫貧故事」年入50萬 抓住機遇謀發展丨安龍縣篤山鎮大坡村...
    我叫邢仁芬,是安龍縣篤山鎮大坡村五組村民。這段時間,寨子裡娶妻嫁女的人家多,我家的肥豬,最近一個月來,賣了20頭。數著紅彤彤的票子,我和丈夫趙富立欣喜不已,不禁感嘆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我的丈夫趙富立,懂得相豬,只要看上一眼,他就知道哪頭豬的槽口好不好。槽口好的豬,肯吃肯長,添膘最快。我們結婚以後,我在家裡種地,他就學著出去做豬生意,收入還算勉強。漸漸地,隨著孩子們出生,我家的人口不斷增長,變成了五口。我和丈夫雖然讀書少,但也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為了讓三個女兒走出大山,我們傾盡所有,供她們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