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曾維斌,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和母親都是極老實的人,不識字,整天在地裡勞作,家裡生產用到的種子化肥,生活用到的柴米油鹽,都靠四伯伯拿主意。
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不好,山區交通不便利,我家的經濟一直都很拮据,主要依靠民政低保救濟。這意味著初中畢業的我就得外出打工,但我夢想去讀職校學習廚藝,將來成為一名廚師。可是,我姐姐也正在讀職校,每個月一千多塊的生活費,如果我再去讀職校,開支根本沒有著落。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村裡來了扶貧工作隊。結對幫扶我家的是安龍縣史志辦的周老師。周老師到我家了解情況後,就動員我們參與易地扶貧搬遷。我四伯伯起初不願意搬出去,說是在山裡住習慣了,經過好幾次動員工作,都沒有做通四伯伯的思想,我原以為周老師碰釘子之後就放棄了。
包保責任人在久長村曾維斌戶開展走訪工作
他們大人的事情,我插不上話,我只是將自己準備去讀職校的想法告訴了周老師。他知道這個情況後,立即去找我的四伯伯。 周老師問:「你的侄兒想去讀職校,你們準備怎麼辦呢?」四伯伯回答道:「他家裡的經濟這麼困難,供兩個娃兒讀職校,恐怕不行。」當時聽得我心酸想哭。周老師說:「還是讓他們家搬遷吧!搬遷到縣城,農村低保可以轉城鎮低保。城鎮低保比農村低保高多了,他們家五口人,一個月至少要有兩千多塊的低保金。」看到我四伯伯還有些猶豫不決,周老師直截了當地說:「搬遷了,你的侄兒有讀職校的機會!如果因為你不同意搬遷,將來他長大了,會埋怨你一輩子!」四伯伯雖然固執,但他是個明白人。周老師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他終於同意我們家搬遷了。
駐村幹部開展入戶走訪
現在,在職校學藝的兩年,我終於熬過來了,現在的我在上海一家國際酒店實習。有黨和國家這麼好的扶貧政策,我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苦盡甘來!對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心懷感激!更要感謝強大的祖國,圓了我的廚師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