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勝寺水神廟的明應王殿四壁滿布元代壁畫,總面積約216.88平方米。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由王彥達、趙國祥等人繪製壁畫。壁畫內容豐富多彩,除神話故事外,還涉及園林村舍、市井街巷及各式人物,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史料價值、藝術價值均高。
隨著蹉跎歲月,畫面雖說也有剝落,但670多個春秋仍然保持著創作初期的豔麗色澤,這應當歸功於當地老百姓的愛護,另一個就是水神殿自身殿身四壁無窗,皆為牆壁,從而為繪製壁畫提供了便利條件。
祈雨求豐年是中國水崇拜原始文化的內涵之一,在古代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國度裡延續、傳承。於是,遇有乾旱時節祈求甘霖,成為中國民間較為普遍的信仰。明應王殿西壁上的祈雨圖,正是這一信仰的形象化再現。祈雨圖篇幅宏大,布局舒朗,內容豐富,人物與景物的組合均安排有致。全畫人物大小尺寸不一,色彩濃淡相宜,是一幅具有民間特色的壁畫佳作。
《求雨圖》
求雨圖,又叫祈雨圖。此乃水神殿的主體畫幅,與東壁中心的降雨圖相對,居於西部中心部位。整個畫幅佔壁面積大,人物眾多。畫面上,霍泉水神明應王端坐正中。
明應王像
他頭戴皇冠,身著龍袍,腰系玉帶,足蹬王靴,一副帝王打扮。他背靠龍椅,面帶尊嚴,雙目炯炯,威震群臣。
上方有西方三聖護駕,兩側旌旗招展,周圍有文武官吏、玉女及鬼卒侍候。文官戴冠著袍,謙恭從容。武將戴冠或巾,持兵器,氣勢威猛;玉女捧盤持扇,侍立於王之身後;鬼卒青臉紅髮,面目猙獰,令人望而生畏。
壁畫上層表現阿彌陀佛、大勢至和觀音,頭部略低,鳳眼微閉,直鼻丹唇,臉容豐滿,神情慈愛,駕著祥雲翩翩而至,正準備迎接超度眾生。
打球圖位於西壁北端,偏上方處,雖畫面不太大,但對研究中國古代球類運動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資料。
下棋圖位於西壁北端下方,他們使用的棋盤和棋子兒,既有現代中國象棋的影子,對研究中國古代棋類的發展和演變,提供了探討的判實資料。
西壁南上部繪《敕建興唐寺圖》
南壁東側繪有一幅「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的元代戲劇壁畫,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它是研究我國戲劇發展史和舞臺藝術的少見資料,被人們譽為廣勝又一絕。
東壁繪古廣勝上寺圖、龍王降雨圖、花園梳妝圖、漁翁賣魚圖
這些700多年前的壁畫布局嚴謹,造型生動,色彩渾厚,極富藝術表現力。壁畫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也相當豐富,堪稱我國風俗神話題材的壁畫傑作。
古壁畫摹製品:伎樂飛天(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頂西坡)
天然礦物質顏料繪製 砂質底材
畫面尺寸:104公分*183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