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歲之前,他位居高位,身為一國之君,他在後宮歌舞升天,風花雪月,紈絝浪蕩;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將滿腔苦悶都化作詩詞,什麼都不能幹,他不想做君主,卻又貪戀奢侈富貴的生活;
他才華橫溢,卻每日舞文弄墨將朝政置之不理;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
他就像是一位失敗的皇帝,但是卻在詞壇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命運多舛的一生,似乎都濃縮在他的詞作中。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一個亡國之君,一個悲情的君王。
很多人都覺得李煜是一個無能之輩,但是假如他真的無能無識,又怎麼會守護國家十年之餘,他並非我們所想像般毫無治理國家治理政治的才能,反而他以慈悲為懷,不願意給人民施加過重的徭役。
他像是一個不幸落入君王世家的,骨子裡流淌著文人血液的人,不得不勉力撐起家國重擔,他亡國做客,卻憂思故國。
人格的獨立與處境的危難在他身軀內不停地碰撞衝突,碰撞出無數個矛盾,衝突出無數個感慨,這些糅雜在一起最後都變成了他無限的才情。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李煜的詞,但是卻很少了解他的生平波蕩。身為帝王,以王國為屆,他創作的詞大概劃分為兩個階段。
一個是亡國前,他的詞作風格大都是柔情奢靡的,調子歡快明亮,或是描寫宮中歌舞升天擺酒宴席的景象,或是描寫佳人相伴,男女之情的男歡女愛。
而亡國後的詞作風格大多是沉痛悲哀的,調子沉重哀傷,大多飽含著憂國之情和坎坷的生命體驗之感,他字字如泣血,字字入人心,催人淚下。
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有的是盛世明君,創下千秋萬業的朝代和帝國;有的暴虐成性,昏庸至極令人髮指;
而李煜卻似乎都算不上,他沒有看起來無上光榮的豐功偉績,反而是有著仿佛悲劇的一生。
他並不想做君王,但卻做了君王,他的志向和性格令他做不成千古皇帝,但他的才情和文採讓後人稱他為千古詞帝。
李煜出生在一個不和平的年代,雖然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但他卻無心皇位,自稱號鍾隱,蓮峰居士。
寄情詩詞歌賦,不參與政事,「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那時的李煜簡單、自由,縱情享受著宮廷的繁華和奢靡的生活。
他本想詩詞酒歌過完這一生,卻不曾想命運向他開了玩笑,他在25歲登基,開始了他無奈又無力的後半生。
南唐滅後,李煜不得不寄人籬下,曾經的南朝天子,如今被淪落為階下囚,他心中的愁苦、煩悶、悽涼、悲傷等感情交錯著,剪不斷,理還亂,讓他無限哀傷。
於是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後期被囚的生活讓他感到了極大的痛苦,「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豈不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他的苦痛無人能感同身受。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正是因為這一首情緒激昂的《虞美人》,令太宗忍無可忍最終導致了李煜飲毒酒身亡。
其實就像蘇軾仕途上經歷過得一波三折,就像是杜甫一生憂國憂民的困苦,就像是辛棄疾這一生滿腔熱血卻無法得以施展,這種坎坷的經歷更加能夠令一個詞人有更大更好的成就。
花開花謝,月圓月缺,人的一生有著無盡的輪迴。李煜的一生經歷了大喜大悲,經歷了縱情享樂的歡愉與令人窒息的痛楚。
他就像是一個自虐的人,無數次將自己血淋淋的傷疤撕掉,將他的血與淚,將他的煩悶與愁苦匯聚在每一句詞作中。
如果你對李煜的一生充滿好奇和興趣,不如看一下這本《李煜詞傳》,能夠全面的體會這位亡國君王的所有悲歡離合。
同時這套詞作還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多部詩集,滿足你不同的欣賞興趣。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讓你感受李煜的痛苦,他的苦痛只在他的詩詞中,那一聲聲安靜的嘆息仿佛千斤重,道盡了他的一生。
歷史微藍總結:
如果他從開始就不是生於君王之家,如果他沒有做過南唐國君,如果他對詩詞的才情都轉化為治國的理念,當然沒有如果,所以他也就創造了詞作的新高度。
可以說,雖然在治國方面,李煜可能不算是一位好君主。但是他的確用他一生的才情成就了一位曠世的詞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