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戰機不是蘇27仿製品,引進蘇-27,回報價值比航母還高

2021-01-19 騰訊網

在上世紀80-90年代,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戰爭的形態也發生變化,特別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發動了高科技下的局部戰爭,也讓世界各個國家感到震驚,在這場戰爭中,凸顯了空軍的地位,美軍展示出的空軍力量已經遠超世界各國。這讓我國也同時感到震驚,那時候我國空軍裝備還是以殲-6、殲-7和少量的殲-8戰機為主力,都是老舊的二代機,而美軍已經換裝三代機為主力戰機了,開始研發四代機了,差距非常大。

當時我國先進戰機只有殲-8II戰機,數量也不多

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臺灣開始從美國購買150架F-16A/B型戰機,這批戰機裝備先進的雷達,並且加裝電子對抗吊艙,其中火控雷達有多種對空模式和對地模式,F-16戰機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三代機。後續臺灣又從法國購買了幻影2000戰機,加上自己研發的IDF戰機,臺灣擁有超過300架的三代機。

那時候,臺灣購買了150架F-16戰機

這就令我國空軍感到壓力倍增,畢竟目前自己還沒有三代機,最先進的戰機也就是殲-8II戰機,相比三代機壓力非常大。並且日本裝備200多架的F-15戰機,還有一定數量的F-2戰機,加上美國駐軍的戰機,我國周邊的三代機有上千架,而我們自己也急需一款先進的三代機。那時候,南海經常告急,我們自身的殲-7和殲-8戰機沒有空中加油能力,戰機的航程很難覆蓋南海所有地區,而海軍的先進戰艦很少,轟-6轟炸機在航程上勉強夠用。所以急需一款先進的三代重型戰鬥機。

首批進入中國的蘇-27SMK戰鬥機

就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我國空軍引進了俄羅斯的蘇-27戰機,蘇-27戰機在當時各方面的性能都非常優越,尤其是航程和機動性都不錯,在部分性能上超越了美國的F-15戰機。當時引進的是蘇-27SK機型,不過裝備之後發現,早期的蘇-27戰機電子設備比較落後,除了對空作戰之外,對地攻擊能力比較弱,對地攻擊的武器只能使用炸彈和火箭彈,不能使用精確攻擊的武器。隨後我們決定引進蘇-27的生產線和零件,自己組裝戰機。那時候還是比較困難的,畢竟三代機的技術複雜,就得按部就班去做。那時候的沈飛就是一個蘇-27組裝的大廠子,進口的生產線進來,組裝亮劍,先組裝大零件,接下來再組裝小的零件,越來越難,當時克服了艱難困苦。

現在回想起來,真佩服當時的工程師們,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戰機,以前我們沒有任何經驗生產三代機,短期內就要吸收發達國家的智慧結晶,真的佩服當時一線的工作人員,經過他們打下的基礎,沈飛現在也是我國知名的三代機製造大戶,誕生了大量先進的戰機。隨著一步步發展,我們最先發展殲-11戰機。

我國的殲-11系列戰機是我前我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重型戰鬥機之一,殲-11的前身就是蘇聯時期誕生的蘇-27戰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殲-11就是蘇-27的國內組裝版,早期的殲-11A戰鬥機和蘇-27SK並沒有多少區別,而且那個時期我國的航空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殲-11就是我們能拿出的最好的戰鬥機了。

蘇-27雙發重型戰鬥機

從殲-11的原型蘇-27來看,這款戰鬥機有非常出色的機動性能,但是該機型的航電設備卻是其短板,蘇-27誕生的年代,西方國家的集成電路已經非常成熟了,並且已經大規模的投入使用了,當時蘇聯在集成電路方面遠落後於當時的西方國家,但是畢竟蘇聯還是有很強大的科研基礎,為蘇-27開發了獨特的IRST裝置,通過該型裝置來彌補蘇-27戰鬥機機載雷達和其他航電設備的不足。

蘇-27戰鬥機的IRST裝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彌補了蘇-27航電系統較為落後的局面,而且IRST裝置在當時的性能也是非常先進的,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落千丈,很難再在武器裝備上花重金去投入研發,隨然繼承了蘇聯的航空工業,但是俄羅斯在航電系統方面的差距也在逐漸的被拉大。我國在引進了蘇-27後,並不甘心沿著俄羅斯的路走,決定走自己的航空工業發展路線,在改革開放後,我國沒有錯過集成電路方面的東風,我們而且還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建樹。我們在獲得了蘇-27生產線後,便開始自行設計殲-11型戰鬥機,在2005年我國自行設計的計殲-11B型戰鬥機試飛成功,這一時刻也標誌著我們掌握了重型戰鬥機的研發技術。

殲-11B和蘇-27的外形幾乎沒有差距,但是內部的航電、火控系統都完全不同,關於殲-11B的外形確實是仿製的蘇-27,該機型的氣動設計從現在來看都是世界一流水平,也是代表了蘇聯時期巔峰的航空設計能力,如果只看機動性,蘇-27與同期的戰鬥機可謂是獨孤求敗,就是在今天也不落後,我國在研製殲-11B的過程中也看到了蘇-27氣動布局的出色,所以殲11B就繼承了蘇-27優秀的外形設計,關於這一點,我們不要過分較真,我國的一位偉人說過:"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不要為了國產而國產。

殲-11B和蘇-27的電子系統可謂是天差地別,蘇-27航電方面弱,可謂是人盡皆知的,在一段時間內通過IRST裝置遮蓋了航電方面的短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蘇-27在航電方面的弱勢越發的明顯,老舊的電子管雷達和計算機,蘇-27裝備的俄制N001型雷達,採用的還是蘇聯60年代研發的卡塞格倫天線,而且重量也非常有蘇聯特色,整套設備有1噸多重,而且探測距離和跟蹤的數量明顯落後於當時美國的AN/APG-66型雷達。

金頭盔大賽中的殲-11(地面)和殲-11B(遠處起飛)戰機

而且蘇-27裝備的R-27飛彈,也明顯的落後於時代發展了,雖然該型飛彈的射程遠,威力也比較大,但是這款飛彈是雷達半主動的空空飛彈,在發射後還需要持續對目標鎖定,飛彈才可以準確打擊目標,而同時期的美國已經裝備上了主動雷達引導空空飛彈,比如AIM-120,我國經過改進殲-11B之後,也換裝了國產對空武器,那就是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和霹靂8近距格鬥飛彈,這樣大大加強了殲-11B戰機的空戰能力。

而我國在設計殲-11B的時候,重中之重就是研發一套先進的航電系統,我國的殲-11B換裝了國產的平板縫隙雷達,在性能方面與美國的AN/APG-66不相上下,而且在重量方面要比之前的N001型雷達輕了一半,在火控系統方面換裝了我國自行研製的火控系統,在空射飛彈方面使用了我們自行研製的霹靂-12雷達主動制導空空飛彈。

我國的殲-11B並不是簡單的對航電進行了重新設計,當時的蘇-27本身存在的缺陷就有不少,蘇-27戰鬥機有跨音速陷阱這樣非常重的缺陷,在跨音速區域時,由於氣流非常的不穩定,會導致飛機的受力發生頻繁的變化,非常容易導致在飛行中出現嚴重故障。當時西方的戰鬥機都要通過計算機來測試在跨音速飛行中的受力變化,蘇聯在當時並沒有這項技術,只能強行降低在跨音速階段的最大過載,以保證飛行安全。而且蘇-27在跨音速階段受到自身飛控計算機落後的限制,我國在研發殲-11B時,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在殲-11B的重點部位使用大量的複合材料,並且安裝了國產數位化飛控作業系統和飛控計算機,克服了蘇-27原先的技術缺陷。

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對殲-11進行改進,加裝先進的瞄準吊艙等,當前的殲-11和蘇-27也僅僅是外形相似而已了,內部系統就是天差地別,殲-11B的誕生也標誌著我國有了獨立研發大型戰鬥機的技術,而且在航電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也為我國後前的殲-15和殲-16等奠定了基礎。

殲-11B的雙座版本殲-11BS

我國在有了獨立設計重型戰鬥機的技術後,繼續開發了殲-15和殲-16,而且在航電系統方面我國也在不斷的突破,在當時屬於一流水平的殲-11B如今也需要進行升級改造了,而且殲-11的改造計劃就可以直接使用殲-16多用途雙座重型戰鬥機的航電系統,這樣的改造方式的成本也比較低,而且這兩款飛機的兼容性也是很大,將殲-16的航電系統移植到殲-11的身上是很輕鬆的,這個改進方式也被稱為"殲-11D"方案。而且關於殲-11方面的升級工作我們還在持續進行,我們也會將殲-11所有的潛力全部壓榨出來。

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殲-11BH

殲-11魔改到現在,已經脫胎換骨了,俄羅斯飛行員在試駕殲-11時,竟然十分鐘沒有找到打火按鈕,內部的電子設備和蘇-27完全不同,在其試駕過程中也認為我國的殲-11的各方面性能都是要由於俄羅斯的蘇-27的。

所以說,我們要滿懷敬畏之心,也多虧蘇-27戰機,壯大了我國空軍的力量,渡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雖然進口蘇-27戰機,那時候經濟很緊張,研製殲-11戰機也花費了不少錢,但是殲-11戰機誕生的價值遠遠要高於航母。同時,隨著對蘇-27戰機的了解,我們生產改進的殲-11戰機的同時,通過研發殲-11戰機,促進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通過引進,到仿製,再到現在的獨立設計生產,蘇-27戰機的功勞是巨大的,曾經撐起了中國空軍的一片天。

相關焦點

  • 27年磨一劍,印超視距空空飛彈通過測試,可讓蘇30獵殺殲16?
    但是不得不說,印度的國產武器這些年並沒有太大的進展,不管是光輝戰機還是阿瓊坦克,都耗費了30多年才研發出來,但是戰鬥力到底如何大家也是心知肚明!再看看印度的國產航母,都泡在水裡十年之多了依然沒有轉正,而諸如航母計算機遭竊、軍艦側翻、潛艇爆炸等等一系列操作讓人大跌眼鏡!
  • 經典第四代戰鬥機,鉚釘密集數不勝數,蘇-27戰機到底有多糙?
    由於戰機的性能出色,我國後來又引進多批蘇-27SK和蘇-27UBK戰機以及更為先進的蘇-30MKK戰機……另外全球多個國家也效仿我國,從俄羅斯進口了大量的蘇-27和蘇-30戰機,讓蘇霍伊起死回生。關於我國後來引進蘇-27戰機以及國產殲-11戰機的故事在此不再細說。
  • 最早一批的蘇27都退役了,為什麼中國還有大量的殲7和殲8?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防空壓力,從俄羅斯購買了一批蘇27戰鬥機,而這批戰鬥機在進入我國空軍以後,也保證了我國的空中安全,而根據媒體的報導,就在前段時間,最早一批進入我國空軍服役的蘇27戰鬥機,已經退出了中國空軍的一線部隊,這批退役的蘇27戰鬥機大多都進入了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蘇35不用再買了!我國空軍或再添利劍,戰力強悍遠超俄蘇35戰機
    在現在的空軍軍中,五代機當屬是世界空軍領域的絕對霸主了,它具備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不僅可以達到隱身,還具備高機動性、先進航電系統、高度集成計算機網絡。可以說是絕對的領先四代機。現在能夠自主建造擁有五代戰機的國家有兩個,那就是中國和美國。美國的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22、F-35,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生產的殲-20。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目前還在測試當中,離服役也不遠了。由於俄羅斯的五代機遲遲沒服役,俄羅斯為了應對美國的五代機,因此在蘇27戰機的機身上研發了第4++代蘇35戰機。
  • 中國空軍考慮購買蘇57戰機,是想與殲20並肩作戰嗎?
    ,那就是中國空軍正在考慮購買蘇57戰機,對此白宮立馬坐不住了,難道說是想要讓蘇57與殲20並肩作戰嗎?蘇57和殲20強強聯合?有專家表示,一旦聯手擊落F22戰機將不在話下。57具有引進價值。,找到最具打擊價值的目標實施斬首行動,如果蘇57能夠被引進,這款在隱身能力上少有欠缺的五代機,在制空作戰和近距格鬥中將發揮巨大作用,因此能夠和殲20取長補短增強戰力。
  • 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殲-11為何沒空中受油管,也從不帶副油箱?
    而中國空軍當中卻只有一些比較落後的殲六、殲七等二代機,雖然在當時我國也有建造先進戰機的計劃,加上與美國等國家關係破裂,因此我國先進戰機的計劃就不得不停了下來。為了獲得先進的戰機,我國費勁功夫從俄羅斯引進了蘇-27戰機。
  • 殲20戰機動力不足,速度卻比蘇57快了一大截,鴨翼發揮關鍵作用
    5.8小時,這些數據比蘇27都有較大提高,不過蘇57的最大飛行速度只有2600千米/小時,比起蘇27的2500千米/小時幾乎沒有提高。與同為第五代戰機的殲20相比,蘇57的動力明顯更強勁,殲20使用的AL31或者WS10發動機,最大推力在120-130千牛左右,但是殲20目前公布的最快飛行速度是52千米/分鐘,也就是3120千米/小時,比蘇57快了一大截。如果殲20換裝了推力更大的WS15發動機,速度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 蘇-27是俄國軍工永遠的痛,專家追悔莫及,儘管靠它賺了好多錢
    而蘇-27正是俄國現役多種側衛戰機的始祖,衍生出了蘇-30、蘇-33、蘇-34、蘇-35,甚至T-50戰機等機型。蘇-27與蘇-30的區別不僅在外觀上,前者是單座型號,後者則是雙座型號,另外在整體性能上後者更是有了巨大的飛躍,這也正是俄國專家後悔聲稱吃了大虧的地方。
  • 殲20不行?中國引進24架號稱最強4代機的蘇35發揮了什麼作用
    早在數年前,我國就向俄羅斯引進了24架蘇-35戰機,如果算上購買地面後勤保障設備和戰機備用零件等所用的花費,我國大約支付了大約25億美元左右的款項。而在之後的時間裡,俄方也陸陸續續將24架蘇-35戰機及相關配套設備交付,單架戰機總體算起來基本上就是一億多美元一架。
  • 蘇57戰機露餡了,隱身性能與殲10同檔次,難怪連印度都嫌棄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4款第五代隱身戰機開始量產,分別是F-22、F-35、殲-20和蘇-57,其中對蘇-57戰機的爭議非常大,許多觀點認為蘇-57戰機的隱身性能不達標,只能算四代半戰機。然而蘇-57戰機延續了蘇-27的升力體布局,發動機進氣道採用了直通式設計,導致發動機葉片直接暴露在雷達波面前,為了確保發動機葉片不會產生強烈的雷達信號,蘇-57隻能在進氣道內部按照雷達波遮蔽器,遮蔽器能夠透氣並且遮蔽電磁波,大幅度降低直通式進氣道產生的雷達信號。
  • 國產航母山東艦列裝最新批次殲15戰機 實力再躍新臺階
    在此之前,小編一共見過三個批次的殲15戰鬥機,其中第一和第二批次殲15戰機(編號為1XX和2XX)出現在首艘航母遼寧艦上,第三批次殲15戰機(編號為3xx)出現在遼東某地的海軍航空大學訓練基地中
  • 美偵察機黑海撩騷,俄出動蘇-27升空攔截!同型機曾闖入我南海
    俄羅斯國防部8月5日發布消息稱,俄軍出動蘇-27戰機,在黑海水域上空攔截美軍偵察機,沒有發生俄羅斯領空被侵犯的情況。消息稱:「俄羅斯空域監控設備在黑海中立水域上空發現2個正在向俄羅斯邊境靠近的空中目標。
  • 轟6K在蘇35護航下遠海訓練,卻被F16掛彈威脅,原因有多種
    近幾年,我國空軍遠海訓練次數、強度越來越大,實戰化水平越來越高。鑑於目前的特殊形勢,11號,我空軍由轟6K中遠程轟炸機、蘇35戰鬥機、殲11B戰鬥機、圖154電子偵察機、運8電子幹擾機等組成的龐大合成機群,出海進行了南北雙向同時繞島飛行。
  • 蘇-27戰機的親兒子,被多國所喜愛,續航能力極強!
    蘇霍伊設計局研發的蘇-30戰鬥機,是一款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是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以及伊爾庫茨克飛機製造廠生產,隸屬於第三代戰鬥機的改進版,它的前級機型蘇-27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作為蘇-27戰鬥機的子孫,它升級了對空對地的雙重用途能力,在低空作戰中,蘇-30可以持續性的超低空飛行
  • 殲-11首飛22周年|「側衛」入華獲新生,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起初,蘇聯極力向我們推薦中型的米格-29戰機,在解放軍空軍莫斯科代表團的一再堅持下,我們最終獲得了航程更遠、體型更大的重型戰機蘇-27。回過頭來看,中國在經濟拮据情況下沒有選擇相對便宜的米格-29,而是堅持採購較貴的蘇-27,是有遠見的選擇。 1990年12月28日,中蘇正式籤訂蘇-27合同。
  • 殲-11首飛22周年|「側衛」入華獲新生 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當時,解放軍戰鬥機性能甚至落後於臺灣地區和印度,在周圍三代機林立的大環境下,直接引進最終成為優先考慮。圖片說明:殲-11A由於歷史原因,當時唯一能為中國提供三代戰機的國家只有蘇聯。起初,蘇聯極力向我們推薦中型的米格-29戰機,在解放軍空軍莫斯科代表團的一再堅持下,我們最終獲得了航程更遠、體型更大的重型戰機蘇-27。
  • 殲11BG、殲11D、殲15T,中國側衛家族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蘇27家族與我國的緣分極深,不僅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蘇27SK、蘇27UB、蘇27UBK、蘇30MKK、蘇30MKK2和蘇35等多種「側衛」戰機,而且沈飛還組裝、研製、生產了殲11、殲15和殲16,它們都源於蘇27家族。
  • 俄專家追悔莫及:不該對華出口蘇27,儘管靠它賺了好多錢
    如果要排一個「最佳貢獻戰機將」的話,那麼蘇27毫無疑問能穩定第一名的寶座,其他戰機都只是包圍了自己的祖國,或者是在戰場上發揮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蘇27卻是直接幫助即將破產的俄羅斯重振雄風,挺過了最難熬的時期。
  • 最強戰機殲-16,不僅僅是國產最強,更是四代戰機中的最強戰機
    最強戰機殲-16,不僅僅是國產最強,更是四代戰機中的最強戰機前段時間,中國一架殲-16戰鬥機在海灣上空低空飛行,高度不超過200米,在海灣周圍密集的建築物之間拉起、爬升的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雖然這段視頻只有13秒,但卻將殲-16戰機出色的飛行性能展現得淋漓盡致。很多人不知道,殲-16是當今世界上除了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之外,四代戰鬥機中最強大的戰鬥機。殲-16是我國沈飛在綜合參考蘇-27UBK戰鬥機教練機和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基礎上,自主研製的雙發、雙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
  • 中國首批三代機悄然退役:為什麼比殲-7、殲-8等二代機更早?
    引言 自打1992年中國開始引進蘇-27,這款在國際上享譽盛名、和F-15幾乎平分秋色的優秀戰鬥機便成了中國空軍的一大主力。自1999年瀋陽飛機製造廠開始從進口蘇-27機體散件自行組裝以來,殲-11系列也作為中國蘇-27的延續而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