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門檻讀懂<道德經>簡帛版》第五章解讀

2021-01-14 若水中觀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輿?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注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虛而不屈(jué),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文註解】

天地是無所謂仁不仁慈的,把萬物當作草紮成的狗一樣(任其自生自滅。芻狗就是草扎的狗,祭祀完了就扔了)。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慈不仁慈的,而把百姓當作草紮成的狗(任其自生自滅)。天地之間,不就像一個巨大的風箱(橐籥就是風箱)嗎?空虛而不會竭盡,不斷鼓動而會更多的風出來(此句可以參照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氣論思想影響了後來很多哲人的思想。萬物由氣形成,此處「動而愈出」有指稱天地不斷化育萬物的意思。第一章的「所噭」筆者註解為萬物的聲音,正可以配合後面的「多聞數窮」)。要想去多多聞聽無窮數量的萬物的不同聲音(意思是說要分別萬物的不同、了解萬物物理),(從萬象紛亂中想求真理,那是徒勞)不如守於道中(無為而治。佛家、儒家亦有守於中道之說,也是修行功夫)。

【若水中觀】

本章亦是承接上章道體和道用,也有著眼於國家治理系統。面對此系統,老子仍是主張無為而治、守中而已。

相關焦點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五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做個有道之人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語言精確形容的,就如莊子所說: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道不特指某一具體事物,但道無處不在。我們雖然不能用語言來定義「道」,但是可以用某些生動形象的事物來形容道。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7:第五章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在筆者重新整理的第五章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5:第六章 穀神不死,綿綿若存中,將通行本第六章前提。如今,兩章過後,通行本的第五章,在上一章「天長地久」之後,筆者認為通行本的第五章開篇「天地不仁」正好接上筆者梳理後的上一章。而且也與筆者所調整的第四章中天道「獨立不改」呼應,詳見:
  • 知子先生釋義:《道德經》第一、二、三章
    在《人類文明的「進化史」》裡 簡述了中華民族尊貴偉岸之源以及中華文明傳承不息之火不乏《老子其人其道》之功,立志探究《老子之道到底為何物》,直至今日開始《道德經》第一章正本清源的解析之旅,感概萬千,不禁繁叨之前我所作的文章!二、「道德經」三字的具體含義將放在最後解讀。因為真正讀懂全文後,這三個字便不解自明,也只有如此它才有意義,反之意義何在?
  • 如何學好《道德經》
    學好太極功夫,需要學習《道德經》,然而怎麼才能讀懂它,學好它呢?建議大家可以到喜馬拉雅收聽羅大倫博士講讀的《道德經》。近一段時期我將羅大倫博士講的《道德經》系統聽了一遍,感覺有很大啟發,看問題角度有了變化,心情非常好,明白了許多道理。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老子其實也反對以德報怨?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七十九章,看看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思想: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在孔子看來,應以美好的德行報答別人的恩德,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兩者當區別對待;而《道德經》六十三章中老子的觀點則是,以德行和教養去感化那些怨恨。很多人在讀懂老子思想前,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消極、逃避、軟弱的想法,甚至有人質疑,難道老子的意思是被打了還要笑臉相迎?而此章《道德經》可以帶領大家揭開疑惑。
  •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道德經》第1章到底講了什麼,字義弄清楚就明白了-汪致正系列
    首先要明白關鍵字的初義,同時依據近古較真的原典,然後再讀《道德經》,你就能體會到老子所說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70章】意思是:「我的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然而世人卻沒能夠理解,也沒能夠施行。【先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道德經》第十章知子先生釋義聲明:偶然在本平臺上發現所有在本人頭條號「知子先生」發布的文章全部遭人轉載但卻無註明原作及出處。感謝轉載樂見《道德經》的廣泛傳播,若轉載者能從善如流,加上原作及出處,本人將更感欣慰!畢竟轉載者無法答疑解惑,望知悉!
  • 一個小故事,完美解讀《道德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道德經》是我們所熟悉的經典名著,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來源,被譽為「萬經之王」。從國際影響力來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比如,老子在德國就被稱為「最知名的中國人」。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出身文化之都鄒城的黃向軍,從小就熱愛國學,尤其偏愛《道德經》。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道德經》之妙,在於它原文5126個字,解讀卻有5000萬字。因為沒有標點,光是開篇6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種斷句,3個不同的解釋。從來也沒定論。但在黃向軍看來,《道德經》本就不是讀的,是用來悟的。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西安交大韓鵬傑教授精研數十年,以魏晉時期天才學者王弼註解本《道德經》為依據,以獨有的「以經解經」特色,用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帶給我們讀者一個立體的《道德經》,並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國學素養,進行逐章逐句解讀,重點講解書內《道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反者,道之動
  • 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妙義
    此章是《道德經》的最後一章,大宗師要入涅槃了。按照《史記·老子列傳》記載,這是老子要出函谷關,離開華夏大地,到遠方弘道去了。按照帛書的文本,「和大怨,必有餘怨」(七十九章)是最後一章,這樣學術界就出現最後一章的爭議。和大怨,必有餘怨章顯然不具有告別、總結《道德經》的意蘊,而八十一章卻具有告別、總結經典的意蘊。
  • 最新消息:羅志欣出版獨家解讀《道德經》的新書!!!
    日前,知名《道德經》研究人員、深圳市羅湖區政協委員羅志欣出版一本由他獨家解讀的《道德經》(誦讀本)新書。 新書備受關注 認識羅志欣有好幾年了。每次只要一說起《道德經》,他總是滔滔不絕,殷切希望把「道」介紹給每一位朋友。
  •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我始終覺得書不在多,經典的幾本書反覆閱讀,讀透讀懂,就能極大地擴展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決策有所助益,小到如何進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大到一個人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老祖宗流傳千年的著作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天道無親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天道無親(本文以帛書修正版的內容進行闡述)第八十一章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執右契,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第二句: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這一句的大意是:所以品行高尚的人,就像掌管有契約的債主,卻不去責備和欺凌別人;而品行不良的人,就像是掌管稅收的官吏,總是想在別人身上多剝削一些。然而天下間的自然道義與世間萬物並沒有什麼親疏遠近之分,但是它往往會傾向於幫助善良勤奮的人。
  • 《道德經》裡有十句話,讀懂了就悟透了人生
    《道德經》五千言,洋洋灑灑,信手拈來,道的真義,答案自在其中。它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長期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老子通過對世態人情的深徹洞察和深刻思索,點點滴滴積綻成了關於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學。據聯合國統計《道德經》己翻譯成70餘種文字,傳播到120多個國家。
  • 《道德經》第八章獨家解析版
    《道德經》第八章獨家解析版,歡迎您的收藏+關注,善意整篇轉發共同探討學習。聲明:惡意盜仿、片段粘貼複製、抄襲者必究!《道德經》前後共分81章,今天在《彎豆聊國學》裡繼續解析第八章部分,以後還會對81章的其它部分逐一進行解析,後期也會對這些解析,做相應的視頻誦讀。春秋時期 · 老子在其《道德經》第八章裡有如是說:【原文】上善若水①。
  • 《道德經》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61章 大國者下流
    《道德經》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