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百善孝當先,自有福報來

2020-12-26 酒歌說文

說的是古代民間故事,講得是人生真理。勸人行善莫作惡,留於功過後人評。

#民間故事#古時候有個姓彭的書生,不喜功名前程,卻喜歡研究堪輿之術,時常拿著羅盤按圖索驥,幫人尋龍點穴,並以此為樂。

某一日,他來到某座山頭看見有一低洼處隱隱有龍吟虎嘯之氣象,自以為找到了一塊寶地,十分得意。

然而等彭生細細測算的時候,又來了兩人,其中一人似乎也懂些堪輿之術,但卻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這裡不好。

彭生不服,不禁與此人辯論幾句行內才懂的術語,誰知此人不但娓娓道來,還就於其中的難點加以精妙分析,讓彭生肅然起敬。

彭生恭敬地對此人行禮,請教這裡有何不妥。

此人猶豫了一下,告訴彭生,這裡並非完全不好,而是只能給德才兼備之人使用,若無大福德,只會適得其反。

彭生表示受教,再次鞠躬感謝指點。然而轉身再看,兩人已經不知去向。

沒過幾天,有人恰好找到彭生,希望他幫忙尋找一處好地。

彭生想到這家人世代都是忠厚人,樂善好施,便想起了那塊寶地,有心送給這戶人家。但又擔心這家人徒有其名,德不配位。對這家人說:

「這塊地若無大福德的人恐怕適得其反,不如先找家中長輩在此處睡上一晚上,看看有無異相。」

這家人想了想,還是答應了。

那一家父子晚上用鋪蓋在這兒搭了個窩睡覺。

到了半夜,遠遠隱隱傳來車馬聲,有一隊手持劍戟的侍從簇擁著一個威武男子,站在了這家父子身邊。呵責他們德才不配強佔此地,如不趕緊離開,必有禍事。

說完,來者如同一陣風似地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家父子嚇出一身冷汗,再也無法入睡。等天色大亮,跌跌撞撞回了家,再也不提此事。

彭生得知之後,既佩服高人先見之明,也十分好奇,到底誰才配用這塊地呢?

過了很久,彭生一次飯後散步,偶然聽說當地有個孝子,其孝行前所未有,堪為楷模。便好奇前去一看。

到這戶人家,彭生發現這戶姓何的人家十分貧寒,家裡只有兩間房。內房住著多病的母親,而外房既當廚房又當飯廳,兼帶小夫妻寢室。雖然空間逼仄,但卻十分乾淨整齊。

何生夫婦先服侍母親坐在正座吃飯,待母親吃飯之後,又親自侍奉母親洗臉,一邊講最近發生的趣事,而後又為之捶背松肩,直到老人欣然躺下發出鼾聲,方才緩緩退出。

彭生大為感動,於是心中一動,又把那塊寶地告知何生,希望能對他有所幫助。

沒想到何生連連搖頭,拒絕了彭生的好意。泣聲道:「我母尚在,怎可言此事。謝謝先生好意,學生愧不敢當呀!」

彭生汗顏而出。心中愈發確定何生是孝子。從此之後,明裡暗裡幫助何生。

沒過多久,何生的母親起床之後,坐在門口和人有說有笑,轉眼就沒了聲音。

何生一細看,發現母親沒有了任何呼吸,已經駕鶴而去。頓時痛哭流涕,見者無不傷心落淚。

得知這件事,彭生十分同情何生,牽頭當地的鄉紳,資助一些錢料理的後事,地點就選在當初那塊寶地。

一切事情辦完之後,彭生又幫忙牽線搭橋,給何生找了一份工作,給大戶人家打理帳務。日子漸漸好轉起來。

轉眼十多年過去,何家的小子長大成人,小小年紀考場得意,最後成為兩榜進士。家業日漸興旺,成為當地名門。

編者語:

儒家有五常的說法,首推孝道,認為有了孝道才可能具備其他優良品德,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

一個人不論出身如何,只要能有一顆孝心,必然得到社會的尊重,天地的護佑,最終使家道光顯,福蔭子孫。

關注「酒歌說文」,每日更新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弘揚傳統文化,感謝一路有你陪伴!

相關焦點

  • 「入則孝」告訴我們孝心開百善皆開!
    我們要共同發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願發得很大,萬丈高樓要從平地起,「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第一步就從根本開始做,就從孝道開始做,而整個「入則孝」,就教我們孝道怎麼落實。中國又有一句話說,「百善孝為先」,這個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孝是百善之先,另一層意思是孝心開了,百善接著跟著開。
  • 民間故事:孝兒媳
    民間故事:孝兒媳。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81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給大夥講民間小故事的時間了。今兒咱這篇故事的題目為「孝兒媳」,故事大體講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媳,為救婆婆而身亡,後來這兒媳的孝心感動了閻王,閻王給她增壽又將她送回了人間。
  • 孝老三字經
    孝老三字經孝之道,百善先;能養老,可盡年。昔虞舜,曾感天。老萊子,娛親前。羔跪乳,鴉反哺,遵大道,法自然。父生我,母鞠我,恩難報,列詩篇。春秋世,孝經傳:德之本,教所由。養致樂,病致憂。繞膝下,最優遊。遊有方,出論語,孔夫子,辨精微。曰色難,曰無違;敬與順,報春暉。
  •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1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中國人講究孝道,從古至今,關於孝道的民間故事就有很多。比如古時候的「孔融讓梨」、「黃香扇枕溫席」,還有近代的「許世友五跪慈母」……關於這樣的孝子敬父敬母的故事還有很多,而這些故事,無不在向世人闡述「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的真理。但古今卻有很多人,將孝道拋於腦後,折磨、虐待自己的爹娘。如今社會中這樣的不盡孝道而讓老人寒心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 24孝圖,百善以孝為先!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 孝道故事~孝養父母,知恩報恩
    《報恩經》也說:「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再如佛在因地中所表現的種種難行能行、難捨能舍的崇高偉大之菩薩行,無一而不是為報父母恩的,並不是與孝親毫無一點關係的!    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縱觀飛黃騰達之人士,無一例外的是孝子。
  • 濟南名士 | 孝•閔子騫
    古有二十四子以孝聞名天下,其一便是今日主人公——閔子騫。濟南的閔子騫紀念祠,坐落於百花公園西側的孝文化博物館裡。陽光下,歐陽中石題字的「崇孝苑」的牌匾映入眼帘。推開斑駁的木門,歷史便帶著遠古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廟堂也算得上歷城區的舊物了,在青磚灰瓦上,在紅廊石柱間,都刻滿了時間的印記。而閔子騫的坐像就端正地陳列在三開間的建築裡,表情肅穆,眉目安詳。
  • 民間故事:瞎老太太聽聲識人,二十年後重見光明,這就是現世報!
    老爺子去世的時候,還有好多人來幫忙送葬,但是他兒子去世的時候,連抬棺的人都沒有,是小輩挨家挨戶的磕頭才讓他順利下葬的。先喪夫後喪子,老太太整日以淚洗面,而後眼睛就瞎了。她嘴裡常念叨的就是:「報應啊,現世報!」
  • 《論語》君子之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第二章就是孔子的大弟子「有子之言似夫子」的有子提出了中華文化的重大命題「孝悌」二字: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原
    《關帝戒士子文》云:「夫四民之中,士子居首;百行之內,孝行為先」。清代理學家徐穎在其著作《霅溪省身錄》講過一則故事:其兄徐灝是崇禎七年進士,為官清廉耿介,不畏權貴,有後漢董宣之風。徐灝事親至孝,母親病重,徐灝在關帝神像前真誠發願:「把自己的壽命減去,增到母親的命中,自己短命,母親長壽,心甘情願。」於是勤修善事,廣積陰功,日夜為母親祈禱。
  • 孝道故事~愛到無私方為孝
    這則故事以神話的手法,描繪了遠古帝王感天動地的孝舉,寄託了從古至今人們對孝子的崇敬,對孝道最高境界的暢想。       舜對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因父母對自己怎麼樣而改變。這正是當今社會應大力提倡的,即,不論父母給予了我們什麼,給予了我們多少,既使父母有愧對自己的地方,我們都應以寬容的心包容老人,盡心竭力地孝敬父母。
  • 聊齋志異:關於「孝」一則細思極恐的小故事的感想
    孝,是真善美,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種美好品德。古人對於孝有一種執念,認為孝乃百行之源,萬善之本,已經是一個非常的高度了。除了著名的三綱之中的「父為子綱」,亦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甚至把孝凌駕於子女的婚姻愛情之上,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絕的是「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最大的犯罪是不孝,這就似乎有些過了。
  • 平羅法院道德講堂講述「孝」的故事
    平羅法院道德講堂講述「孝」的故事 2020-12-14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二個字來概括中國「孝文化」,大部分子女做不到這一點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孝道」,中國古代把孝看作百善之首。——漢代著名經學家趙歧《十三經注》對父母曲意逢迎,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逐漸年老,自己卻不努力致仕掙錢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了族系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民間收藏】道光年間佛像,蘊藏千年傳統「孝」文化
    「文關公」背藏暗格傳孝道「文關公」裡暗藏的黃紙上,滿滿都是前人對「孝」之一字的虔誠
  • 「傳承好家風·中華小孝星」全球招募 中華新禮樂《少年詠孝篇》首...
    中華善德網董事長蘇心靈介紹,「笑笑」取名自「孝」的諧音,是從3000年前孝道文化起源時代穿越而來的小使者,其神聖使命是向世界傳播中華「孝」能量。3000年前的西周,是孝道文化的起源時代,此後孝道文化一直為歷代百姓小家庭幸福和國家安定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活動現場,中華小孝星使者笑笑為每位來賓都贈送了神秘禮物——「傳承好家風 中華小孝星勳章」,希望孝能量傳遞從此刻開始。
  • 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但是,故事也有點像植物,特別依賴於原有的文化環境,一旦脫離原本的水土和環境,就長得有點彆扭了。不信,你重新琢磨一下童年聽過的一些傳說,很多故事都不是內味兒了……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 百善臺社區:技能培訓強本領 就業幫扶暖民心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8日訊(通訊員 曹江)為進一步做好社區居民復工就業幫扶工作,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服務工作,日前,開福區湘雅路街道百善臺社區聯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美容、茶藝職業技能培訓班,吸引轄區內60餘名居民參與。
  • 「關羽撈刀」的民間故事
    不料,船行至撈刀河湘江入口時,一個大浪衝來,關公來不及提防,手中的青龍偃月刀落入河中。寶刀上鑲嵌的青龍,入水而活,帶著寶刀逆水而上。幸得周倉逆水追了7裡,才將寶刀撈上來。從此,關公落刀之處就叫落刀嘴,周倉撈刀的這條河,就叫撈刀河。 民間故事中有許多東西講的非常玄乎。比喻「關羽撈刀」的故事。在下遊落了刀,而在上遊撈到了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