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古代民間故事,講得是人生真理。勸人行善莫作惡,留於功過後人評。
#民間故事#古時候有個姓彭的書生,不喜功名前程,卻喜歡研究堪輿之術,時常拿著羅盤按圖索驥,幫人尋龍點穴,並以此為樂。
某一日,他來到某座山頭看見有一低洼處隱隱有龍吟虎嘯之氣象,自以為找到了一塊寶地,十分得意。
然而等彭生細細測算的時候,又來了兩人,其中一人似乎也懂些堪輿之術,但卻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這裡不好。
彭生不服,不禁與此人辯論幾句行內才懂的術語,誰知此人不但娓娓道來,還就於其中的難點加以精妙分析,讓彭生肅然起敬。
彭生恭敬地對此人行禮,請教這裡有何不妥。
此人猶豫了一下,告訴彭生,這裡並非完全不好,而是只能給德才兼備之人使用,若無大福德,只會適得其反。
彭生表示受教,再次鞠躬感謝指點。然而轉身再看,兩人已經不知去向。
沒過幾天,有人恰好找到彭生,希望他幫忙尋找一處好地。
彭生想到這家人世代都是忠厚人,樂善好施,便想起了那塊寶地,有心送給這戶人家。但又擔心這家人徒有其名,德不配位。對這家人說:
「這塊地若無大福德的人恐怕適得其反,不如先找家中長輩在此處睡上一晚上,看看有無異相。」
這家人想了想,還是答應了。
那一家父子晚上用鋪蓋在這兒搭了個窩睡覺。
到了半夜,遠遠隱隱傳來車馬聲,有一隊手持劍戟的侍從簇擁著一個威武男子,站在了這家父子身邊。呵責他們德才不配強佔此地,如不趕緊離開,必有禍事。
說完,來者如同一陣風似地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家父子嚇出一身冷汗,再也無法入睡。等天色大亮,跌跌撞撞回了家,再也不提此事。
彭生得知之後,既佩服高人先見之明,也十分好奇,到底誰才配用這塊地呢?
過了很久,彭生一次飯後散步,偶然聽說當地有個孝子,其孝行前所未有,堪為楷模。便好奇前去一看。
到這戶人家,彭生發現這戶姓何的人家十分貧寒,家裡只有兩間房。內房住著多病的母親,而外房既當廚房又當飯廳,兼帶小夫妻寢室。雖然空間逼仄,但卻十分乾淨整齊。
何生夫婦先服侍母親坐在正座吃飯,待母親吃飯之後,又親自侍奉母親洗臉,一邊講最近發生的趣事,而後又為之捶背松肩,直到老人欣然躺下發出鼾聲,方才緩緩退出。
彭生大為感動,於是心中一動,又把那塊寶地告知何生,希望能對他有所幫助。
沒想到何生連連搖頭,拒絕了彭生的好意。泣聲道:「我母尚在,怎可言此事。謝謝先生好意,學生愧不敢當呀!」
彭生汗顏而出。心中愈發確定何生是孝子。從此之後,明裡暗裡幫助何生。
沒過多久,何生的母親起床之後,坐在門口和人有說有笑,轉眼就沒了聲音。
何生一細看,發現母親沒有了任何呼吸,已經駕鶴而去。頓時痛哭流涕,見者無不傷心落淚。
得知這件事,彭生十分同情何生,牽頭當地的鄉紳,資助一些錢料理的後事,地點就選在當初那塊寶地。
一切事情辦完之後,彭生又幫忙牽線搭橋,給何生找了一份工作,給大戶人家打理帳務。日子漸漸好轉起來。
轉眼十多年過去,何家的小子長大成人,小小年紀考場得意,最後成為兩榜進士。家業日漸興旺,成為當地名門。
編者語:
儒家有五常的說法,首推孝道,認為有了孝道才可能具備其他優良品德,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
一個人不論出身如何,只要能有一顆孝心,必然得到社會的尊重,天地的護佑,最終使家道光顯,福蔭子孫。
關注「酒歌說文」,每日更新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弘揚傳統文化,感謝一路有你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