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故事~愛到無私方為孝

2021-02-13 因果正見


        泉城濟南有座山叫歷山,據說《孝感動天》的故事就發生的這裡。相傳舜的父親及繼母、異母弟,多次想害死他,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這則故事以神話的手法,描繪了遠古帝王感天動地的孝舉,寄託了從古至今人們對孝子的崇敬,對孝道最高境界的暢想。

       舜對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因父母對自己怎麼樣而改變。這正是當今社會應大力提倡的,即,不論父母給予了我們什麼,給予了我們多少,既使父母有愧對自己的地方,我們都應以寬容的心包容老人,盡心竭力地孝敬父母。因為孝是晚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無私的敬愛,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升華,而不是一種對等的回報,更不是一種等價交換,不能以父母對我們盡了哪些義務、做了些什麼,作為盡孝的尺度。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做不到這點,他們盡孝的前提是父母為自己做了什麼,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孝與不孝取決於從老人那裡獲得了多少利益。

       鄰居王老單位集資建房,老人考慮到遠在外地的大兒子想退休後回濟南,就把自己的購房權轉給了老大,誰知卻惹怒了二兒媳,不但不讓老人進家門,還不讓孩子到爺爺、奶奶家去,甚至在路上碰上老人也不讓孩子叫爺爺、奶奶,弄得家庭關係很緊張,老人也給氣病了。聞聽此事,筆者不禁要問:盡孝難道就是為了得到老人的房子?不給房子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不盡贍養義務?豈有此理!但冷靜思考,這件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孝道遭遇的一種抱歉境地——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無條件的,而子女是否盡孝則要看老人的「現實表現」,老人有無財產、財產多寡、有無收入、收入多少、能給自己幫多少忙等,在各種現實利益面前,人類至真至愛的孝被嚴重扭曲了。當孝心遭遇經濟利益,有多少子女在真心實意替老人著想?有多少人在撥拉自己的小算盤?為什麼老人為子女付出那麼多,卻從來沒算過,而子女對父母做一點點事卻都要斤斤計較、之銖必較?

       「爹娘給俺一條命,俺要給爹娘一顆心。」此言出自萊蕪市一位農村女孩子之口,她叫景文華,從6歲開始,就照顧高位截癱的父親和癌症母親,12年如一日。為了讓爹娘吃上飯,她學著洗衣服、做飯。為了不耽誤上學,她每天5點起床燒水做飯,給爹娘端屎端尿、洗漱餵飯,然後跑著到學校上課。有時還利用課間操的時間跑回家照看爹娘。村裡沒有自來水,吃水要到300多米外的水井裡挑,小時候她一次挑半桶水,一路要休息幾次。父母換洗的衣服、尿布,她都是拿到村頭的河邊洗,冬天的河水寒冷刺骨,雙手經常被凍的紅腫僵硬。今年,18歲的她用自己打工掙的錢給父母買了一臺21寸彩電,還打算給父親買輛輪椅。

       與小文華相比,我們多數人可能更有條件盡孝,但是我們這些為人子女、也為人父母的人可以捫心自問一下,父母把我們養這麼大我們付出了多少艱辛,而我們又為父母做了多少事?我們對父母盡心了嗎?可憐天下父母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會是你一輩子的遺憾,是你心靈上不會癒合的創傷。

文章來源:中國佛教網


關注【因果正見】公眾號後,回複數字「1」到「180」之間的相應數字,即可查看相應故事,這裡收錄的每一篇故事,都是閱讀量2000以上的精選故事。

151:護生故事~大魚救小魚,感動捉魚人

152:因果故事~鬼也恩怨分明,有報恩的鬼,也有抱怨的鬼

153:戒淫故事~巨人姚明拒絕色誘,事業飛黃騰達

154:邪淫惡報~好色貪淫的可怕報應

155:墮胎惡報~墮胎之後常見的惡報(準備墮胎的人必看)

156:邪淫惡報~男女車上縱慾,釀車禍被燒死

157:殺生惡報~造墳燒死紅蛇,方家被誅十族,八百人償命

158:因果故事~殺生得惡報,放生得善報

159:殺生惡報~報應!釣魚者,反而被魚釣死了!

160:殺生惡報~治病用蛇泡酒,突然被蛇咬死

161:請勿墮胎~墮胎嬰兒寫給父母的信

162:邪淫惡報~非正式夫妻行淫就是邪淫,報應極慘

163:殺生惡報~雞販子和廚師的報應

164:感應故事~睡前念誦心經,治好多年失眠

165:邪淫惡報~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妻淫人

166:殺生惡報~一位商人親身見聞殺害蛇類的可怕因果業報

167:殺生惡報~無知砸死小蛇,七年痛不欲生

168:邪淫惡報~一夜情消耗福報,一年找不到工作

169:殺生惡報~一位醫生見證的恐怖因果故事:捕鳥得怪病!

170:殺生惡報~屠夫殘忍殺牛,夫妻兒子慘死

171:邪淫惡報~邪淫會招鬼,不要婚前同居

172:邪淫惡報~人類最大的罪惡就是邪淫

173:邪淫惡報~每一個女孩都應該知道的

174:往生故事~一代皇后護持佛法,精進念佛往生淨土

175:邪淫惡報~一個女人玩夠婚外情後說的真心話

176:墮胎惡報~嬰靈報復父母,母患重病驚見地獄

177:殺生惡報~冷麵店殺狗未遂,殺手瞬間變火人

178:殺生惡報~我家的殺蛇殺生的果報

179:邪淫惡報~母親溺愛親兒,九歲車下身亡

180:殺生惡報~夫妻殺雞為業,被親生子割喉而死

【濟世天雨寶華丸】

華夏先祖洞悉天地人陰陽平衡的智慧結晶!傳承1800年古方!由佛弟子遵循古法,純手工製作而成!無任何食品添加劑,現做現賣!修身、養性、強腎、烏髮、美顏、健康首選!修行者最好的食物!孝養父母最好的禮物!此寶華丸經諸佛菩薩神力加持,效果能量不可思議!

適用人群:  適宜腎虛及腎功能不全者,所致的眩暈、眼花、腰酸腿軟、視物不清發枯發落、頭髮早白之人食用; 適宜婦女產後乳汁缺乏者食用;適宜身體虛弱、貧血、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肺結核,老年哮喘、以及糖尿病、痔瘡患者服用。

希望有緣的蓮友為了自己和父母、師長、家人的身體健康服用【天雨寶華丸】!

為了更多人的身體健康推廣【天雨寶華丸】,何嘗不是一項利益眾生的菩薩行!

感恩各位蓮友!願以此寶華丸與各位蓮友結緣,共證佛果!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就可以了解《天雨寶華丸》的詳情!

或者添加微信:15243311983,諮詢關於《天雨寶華丸》的信息。

相關焦點

  • 孝的含義:孝順:盡心奉養父母,孝道:就是不忘恩負義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為與父母吵架,結果離家出走了。他走在大街上,這時有人問他:「小朋友,你怎麼了?那個孩子回答:「我因為和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了。」「那你餓嗎?」好心人問到。「餓」,孩子有氣無力的回答道。好心的市民二話不說,跑去旁邊的小店買了一碗餛飩給他吃。「謝謝。謝謝!」那孩子連身說道。
  • 孝道故事~孝養父母,知恩報恩
    《報恩經》也說:「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再如佛在因地中所表現的種種難行能行、難捨能舍的崇高偉大之菩薩行,無一而不是為報父母恩的,並不是與孝親毫無一點關係的!    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縱觀飛黃騰達之人士,無一例外的是孝子。
  • 突出孝文化 嘉陵區天樂谷欲建全國知名孝道樂園
    旅遊區規劃面積26平方公裡,以孝文化為主題,以「天倫之樂」為願景,充分挖掘南充孝道文化;利用湖山地貌,打造集生態觀光、農業體驗、親子遊樂、康體健身、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文化是一個景區旅遊開發的靈魂,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賦予景區獨特的個性和精神內涵。打造中的天樂谷旅遊區以「孝文化」為主題,同時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不僅把遊客引得來且留得住。
  • 平羅法院道德講堂講述「孝」的故事
    平羅法院道德講堂講述「孝」的故事 2020-12-14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學:感恩父母,慈悲是至善至孝,孝道是世間永恆不變的精神內核
    我們只有守了孝道,才算有了基本的善念,才算有了心!2013年7月26日,在山東即墨長途汽車站,有一位14歲的少女當眾掌捆自己的母親,一邊打一邊罵著「太傻太窮」,母親絲毫沒有還手,事後還為孩子辯解:「她現在是青春期,情緒不穩」。一個能對自己母親下手的人,心中怎麼可能還有慈悲?怎麼還能指望她做些其他的善舉?
  • 傳承中華孝道,共築民族復興 中國十大孝子王凱老師——「孝的長徵...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重慶弘道國學研究院邀請到「中國十大孝子」王凱老師來渝做「孝的長徵」全國巡講活動,旨在復興中華孝道,建設幸福家庭,構建和諧社會。重慶弘道國學研究院的志願者,帶來的手語舞《國家》登場,點燃了現場每位老師的愛國熱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我愛我國家。本次活動得到了市級主管部門和相關基層黨政組織的高度重視,中共重慶弘道國學研究院黨支部李紅軍常務副書記,代表楊芝虎院長為啟航儀式致辭。
  •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原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以孝立國,以孝修身,以孝道教化天下的優良傳統,啟蒙教育《二十四孝》中記載著諸如:虞舜耕穡歷山、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等孝順父母、孝養雙親的千古佳話,流傳至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勸孝歌》詩云:「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又云:「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 聆聽孝子故事 感受孝道文化
    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董永故裡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活動7月3日上午,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小董鄉小董村董永故裡,開展以「聆聽孝子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志願活動。董永文化園裡,志願者們穿過大槐樹樹蔭,在董永和七仙女故事傳說的情境中穿越千年,重新認識了故事中的主人翁——董永,一位真實存在、有史可稽的孝子,董永生於西漢末年,自幼喪母,家境貧寒,陋居草廬,幾經水患,董父積勞成疾,最終病逝,為葬父,董永賣身村東十五裡處傅村傅員外家為奴,白天勞役,夜晚守喪於父母墳前,早去晚歸,終年如一,寒暑苦累,無怨無悔,後又開設藥堂、拯救百姓
  • 家訓中的孝道及其價值意蘊
    指出仁就是「己與人相親愛」之意。朱子釋仁曰:「愛之理,心之德。」所謂「愛之理」,意指愛自仁出,仁是根,愛是苗,苗必定是從根上萌發、生長。所謂「心之德」,意為仁是愛之本根,義、禮、智皆心之所有,而仁為之主,必有此心,方能知辭遜、羞惡、是非。也正是基於對「仁」的理解,朱子對「孝弟為仁之本」作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愛親愛兄是行仁之本。仁便是本了,上面更無本。
  • 以何為孝?
    孝道是建立在血緣親情基礎上,以家庭為載體,擴充到人類社會各種人際關係行為的根基性文化。傳統孝道文化從西周之後,孝道思想便被歷代統治者們高度重視,到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正是被列為治國理論,形成以孝道文化為核心的封建統治制度,直至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滅亡。
  • 百行孝為先—「孝」文化起源?
    「孝」字的漢字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兩親,並能順其意。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論語-學而》中孔子說到「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回報和禮敬。推及一切皆加禮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為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基礎。
  • 佛教故事 黃檗禪師大孝度母
    人子出家,不是捨棄父母,而是對父母真正的孝愛,因為要與父母永生相守……」「佛陀出家,離開了父母,並不是捨棄父母。因為人子盡孝,孝有大小:衣食奉養是小孝;光宗耀祖不過中孝;而超拔父母永生,乃是大孝……」黃檗禪師娓娓地向母親講述著。黃檗禪師接連兩次返家,雖然覺得難捨難離,但還是忍痛起程雲遊行腳,繼續參訪。
  • 何為孝道?聽聽蕅祖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百善孝為先」,但是什麼是孝?我們也是含糊籠統、搞不清楚。蕅益大師就對這個孝、孝道這件事情,他就把它詳細地說明,什麼是孝道。在這個「孝道說」當中蕅益大師把它分成兩類,一個是世間的孝道,一個是出世間的孝道。
  • 陳生璽:孔子孝道的人性思想
    孔子在教學活動中,對他的弟子多次談到孝,充分反映了他關於孝道的人性思想。「宰我問:『三年之喪,期以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服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
  • 德育故事 | 兄弟和睦 也是一種孝
    很多人,長時間跟一個這樣的人住在一起,慢慢的就會失去耐心,或者從好言相勸轉變到惡語相向。但是,周文燦看到哥哥這個樣子,心中不但沒有半點埋怨,還時常體恤到哥哥身體不好,心情不快,總是對哥哥恭恭敬敬,好言相待。在周文燦心目中,我哥永遠是我哥,即使酗酒醉酒不聽勸,我們還是骨肉情深,手足相連。自己有能力養活哥哥,相依為靠,周文燦相信,只有這樣,父母在天之靈才會感到安慰。
  • 聆聽經典孝道故事,感受廣德厚重文化
    ,「唐廣德人名潘晃,事父至孝名遠揚。夢見山神告父病,信以為真馳歸忙。父活百歲終一亡,廬墓三年仍哀傷。孝心志誠感昭宗,詔旌其門示表彰。」(《廣德州志》)潘晃辭官孝敬父親的故事一直為後人所傳頌,如今仍遺存刻有廣德州守胡有誠、天津府知張光藻為其撰志的殘碑尚存。02積錢還母賈易,字明叔。
  • 傳統孝道構成中華民族的和諧文化
    孝道產生於中國古代社會,講求親子之間和諧相處,進而延伸到整個社會內部尊老愛幼的良好風尚,構成了中華社會人倫和諧的產物。父系社會形成之初個體家庭的形成,人類的孝意識就產生了。孝意識是人的社會屬性的起點。原始低級的和諧局面被打破,新的維持家庭、族群、社會關係的倫理要求被提出,孝的思想觀念便由此產生。與此相聯繫,家庭內部權利義務關係逐漸地形成,家庭內部的權利與義務逐漸明顯化。孝道代表中國的「和合文化」。春秋時期,孔孟儒學興起,提出了孝道的具體倫理道德規範。
  • 聊齋志異:關於「孝」一則細思極恐的小故事的感想
    中國的孝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孝,是真善美,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種美好品德。古人對於孝有一種執念,認為孝乃百行之源,萬善之本,已經是一個非常的高度了。除了著名的三綱之中的「父為子綱」,亦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甚至把孝凌駕於子女的婚姻愛情之上,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絕的是「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最大的犯罪是不孝,這就似乎有些過了。然後就有些關於孝順的一些過分的故事,聊齋就收錄了一篇《水災》。故事發生在康熙二十一年,山東大旱,自春到夏,都是赤地無青草。
  • 拜讀《二十四孝圖》有感:聊聊孝道
    善為德首,孝乃善先。自古至今,孝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圖》中所講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國人。對青少年朋友來說,無疑是極好的傳統美德教育。在古代,至孝的人可以舉孝廉做高官。當今社會,國家也非常重視孝道教育,有多少孝子孝女成為感動本縣、本省乃至感動中國的名人。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的華夏兒女,他們的故事書寫著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孝》的續篇。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總有一些不守孝道的人。他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劣行:有的說自己沒錢,有的說自己沒權,有的說自己有病,有的說自己艱難......
  • 二十四孝穿上英文的洋裝 ,看來「孝道」是要「出國」了
    追溯而上,關於「孝」大概可以有如下三個階段:一、鼓勵禮教的呼籲(春秋禮變)周王朝社會的上層結構是一個以「王」為中心,以諸侯為藩據支撐的貴族團體。這些在位者們從小便薰陶在「禮制」的教育當中,他們往往講誠信、將規矩,在乎自己在道德領域裡的聲望。